內容簡介
★最權威、最接學生地氣的專題研究終極攻略!★
教改浪潮來襲,課程重新建構,學測、指考轉型,「專題研究」成為熱門校訂必修選項。
集結一線實戰教師群教學精華,從思考到實踐、從資料蒐集到成果展現、從學習到教學,完整解析!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徐建國校長、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邱玉蟾參事 專文推薦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大考也將趨於重視多文字、長篇章、跨領域、混合文本型態的測驗。應試致勝的關鍵,不再是抱著課本強記死背;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才是必備的核心能力。
而「專題研究」,正是自我訓練的絕佳工具。
繼《我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首開先例,為中學生的專題研究目標畫下定義,建立正確觀念與態度;本次《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則進一步為中學師生量身打造,呈現具體執行的方法,零基礎也能循序漸進,探索專題研究的學習歷程。
享受做專題研究的樂趣,讓你不再只是知識的消費者,更將蛻變為知識的生產者。
〈專家好評盛讚〉
「全書彙整了『專題寫作與表達』這門課程的理論架構與核心能力論述,也包含教材內涵、教學與評量方法,循序引導學生探究、發表與進行專題研究的流程,以及具體試行實踐再修正課程的經驗。因此,本書同時兼具課程理論和實務,是一本教師研發課程的參考指南,更可做為逐步指導學生『專題研究』的工具書。」—— 北市建國中學校長 徐建國
「書中充分展現對這波課程改革脈絡的理解。教導中學生循序漸進,從事獨立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提供教師在教學上的具體示範。從如何形成問題意識、瞭解質性與量化研究、執行研究計畫,到寫作及成果發表,幾乎涵蓋所有生手學生及老師可能的疑問。寫作深入淺出、圖表示例豐富,使用的語言剛好適合中學生的高度與經驗。」—— 教育部參事 邱玉蟾
【各界熱烈推薦】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 陳志柔副所長/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陳東昇教授/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所 陳佩英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莊裕澤主任/社團法人台灣創教育協會 果哲理事長/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林哲立副研究員、林明佳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柯華葳教授/親職教育專家、資深媒體人 陳安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 江惠真校長/臺北市立百齡高中 邱淑娟校長、章瑄文主任/臺北市立陽明高中 黃國益老師/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吳淑萍老師/臺北市立麗山高中 柯明樹校長/臺北市立內湖高中 許靜喆主任/臺北市立南湖高中 董家莒校長、張玉慧老師/私立靜修女中 賴怡伶老師/臺北市立北一女中 楊世瑞校長/臺北市立南港高中 劉葳蕤校長/國立蘭陽女中 曾璧光校長/新北市立樹林高中 雷秀慧老師/桃園市立壽山高中 徐宗盛校長、王凱弘老師/國立新竹高中 李明昭校長/臺中市立大甲高中 蕭建華校長/臺中市立中港高中 白穗儀主任/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中 陳木柱校長/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中 許耀文校長/臺中市立臺中女中 呂培川校長/國立中興大學附中 陳勇延校長/臺中市立大里高中 廖敏樂校長/私立明道中學 林雯琪副校長、徐文濤主任/國立嘉義女中 蔡枳松校長、連珮瑩主任/國立臺南一中 張添唐校長/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黃冠陵老師
臺北市立建國中學 徐建國校長、教育部國際及兩岸教育司 邱玉蟾參事 專文推薦
新課綱強調素養導向,大考也將趨於重視多文字、長篇章、跨領域、混合文本型態的測驗。應試致勝的關鍵,不再是抱著課本強記死背;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才是必備的核心能力。
而「專題研究」,正是自我訓練的絕佳工具。
繼《我做專題研究,學會獨立思考!》首開先例,為中學生的專題研究目標畫下定義,建立正確觀念與態度;本次《中學專題研究實作指南》則進一步為中學師生量身打造,呈現具體執行的方法,零基礎也能循序漸進,探索專題研究的學習歷程。
享受做專題研究的樂趣,讓你不再只是知識的消費者,更將蛻變為知識的生產者。
〈專家好評盛讚〉
「全書彙整了『專題寫作與表達』這門課程的理論架構與核心能力論述,也包含教材內涵、教學與評量方法,循序引導學生探究、發表與進行專題研究的流程,以及具體試行實踐再修正課程的經驗。因此,本書同時兼具課程理論和實務,是一本教師研發課程的參考指南,更可做為逐步指導學生『專題研究』的工具書。」—— 北市建國中學校長 徐建國
「書中充分展現對這波課程改革脈絡的理解。教導中學生循序漸進,從事獨立科學研究的方法,也提供教師在教學上的具體示範。從如何形成問題意識、瞭解質性與量化研究、執行研究計畫,到寫作及成果發表,幾乎涵蓋所有生手學生及老師可能的疑問。寫作深入淺出、圖表示例豐富,使用的語言剛好適合中學生的高度與經驗。」—— 教育部參事 邱玉蟾
【各界熱烈推薦】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所 陳志柔副所長/臺灣大學社會學系 陳東昇教授/師大教育政策與行政所 陳佩英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莊裕澤主任/社團法人台灣創教育協會 果哲理事長/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 林哲立副研究員、林明佳助理研究員/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柯華葳教授/親職教育專家、資深媒體人 陳安儀/臺北市立中正高中 江惠真校長/臺北市立百齡高中 邱淑娟校長、章瑄文主任/臺北市立陽明高中 黃國益老師/臺北市立大同高中 吳淑萍老師/臺北市立麗山高中 柯明樹校長/臺北市立內湖高中 許靜喆主任/臺北市立南湖高中 董家莒校長、張玉慧老師/私立靜修女中 賴怡伶老師/臺北市立北一女中 楊世瑞校長/臺北市立南港高中 劉葳蕤校長/國立蘭陽女中 曾璧光校長/新北市立樹林高中 雷秀慧老師/桃園市立壽山高中 徐宗盛校長、王凱弘老師/國立新竹高中 李明昭校長/臺中市立大甲高中 蕭建華校長/臺中市立中港高中 白穗儀主任/臺中市立臺中第一高中 陳木柱校長/臺中市立臺中第二高中 許耀文校長/臺中市立臺中女中 呂培川校長/國立中興大學附中 陳勇延校長/臺中市立大里高中 廖敏樂校長/私立明道中學 林雯琪副校長、徐文濤主任/國立嘉義女中 蔡枳松校長、連珮瑩主任/國立臺南一中 張添唐校長/高雄市立高雄女中 黃冠陵老師
- 作者/統籌
- 作者
- 【推薦序】課程研發三年有成
- 【推薦序】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 【序】因緣際會 快意而行
- 【寫作緣起】來一份屬於自己的「企鵝報報」
- 【如何使用本書】從資料、資訊到知識
- 第1部 遠眺——接軌國際教育
- 單元1 看世界(上)——核心能力的培養
- 單元2 看世界(下)——核心能力的檢核
- 第2部 藍圖——專題研究的各種可能
- 單元3 學術寫作的價值與特性——內容充實、結構嚴謹、體會深刻、取譬適切?
- 單元4 學術寫作的類型與要件——什麼是論文?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又是什麼?
- 單元5 五個月內完成小論文——不就是「小」論文嘛!
- 單元6 用六個月以上完成的作品——真的要玩這麼大喔?
- 單元7 專題研究計畫——先評估清楚再開始!
- 單元8 專題研究成果寫作體例——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 第3部 扎根——必須具備的能力
- 單元9 自主學習的價值——啊?學習有不是自主的嗎?
- 單元10 「解題」或「解決問題」——這兩個有什麼不一樣嗎?
- 單元11 問問題——沒問題是沒有問題,還是問題大了?
- 單元12 閱讀理解——讀書不只是「讀」書而已
- 單元13 批判思考——那簡單,就是把它K一頓?
- 單元14 跨領域思考——哈伯法(Haber Process)是化學的研究題目?
- 單元15 筆記——不要太相信你的記憶和理解能力
- 單元16 討論——激盪智慧的火花
- 單元17 寫作——我們何時的思考最有脈絡或邏輯?
- 單元18 歷事練心——離開舒適圈,才能認識自己
- 單元19 學習歷程檔案——有「過程」來連結與證明的成果更重要
- 第4部 茁壯——進入專題研究
- 單元20 從「好奇寶寶」到「問題學生」——形成一個問題
- 單元21 掌握問題意識——百思之後的不解,才能形成問題意識
- 單元22 撰寫摘要——例如把3000字文章縮寫成300字?
- 單元23 分析評論——別擔心,這不是要你寫「作文」
- 單元24 事實、意見與論證——起、承、轉、合?拜託,別再搞那一套了﹗
- 單元25 檢視論證——再看一眼,這是有效的論證嗎?
- 單元26 確認證據——《艦隊收藏》(艦隊これくしょん)是證據嗎?
- 單元27 資料、資訊、知識、智慧——我正在讀的這本書屬於什麼?
- 單元28 量化資料——Big Data怎麼翻譯成「大數據」?
- 單元29 文獻、文件、文本——「維基百科」是不是文獻?
- 單元30 善用信號字——首先、因此、不過、總之……
- 單元31 善用關鍵字——找對Key,就能打開寶庫
- 單元32 蒐集文獻——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
- 單元33 文獻探討(上)——我這個題目,有沒有人做過?
- 單元34 文獻探討(下)——我能夠清楚呈現自己的研究基礎!
- 單元35 研究題目——「全球暖化」是一個好題目嗎?
- 單元36 註明參考來源——不註明來源,顯得自己比較厲害?
- 單元37 善用圖表——一張圖或表,可以抵過1000字?
- 單元38 擬訂研究計畫——幸好只是完成「研究計畫」?
- 單元39 實驗法——我知道,理化課本教過
- 單元40 觀察法——這也是一種研究方法?
- 單元41 調查法——就是發問卷的意思嗎?
- 單元42 訪談法——就是聊天加上錄音的意思嗎?
- 單元43 文獻分析法——就是剪貼加上文書編排的意思嗎?
- 單元44 文書處理——製作一份易於閱讀、能被看懂的研究成果
- 單元45 統計——我想看懂數字密碼!
- 單元46 結果討論、結論與完稿——永遠要記得logic、context
- 單元47 成果發表——有power又有point
- 單元48 成果發表會——「研討會」是最好的形式嗎?
- 第5部 灌溉——指導老師的21堂必修課
- 單元49 幹嘛找這個麻煩?——一般中學生能做專題研究嗎?
- 單元50 專題研究只有一種模式嗎?——讓核心能力與多元學習成為焦點
- 單元51 學科背景重要嗎?——這個題目我不懂,去找別人!
- 單元52 老師一定要比學生行嗎?——再厲害的選手也需要教練
- 單元53 如何檢測學生的研究潛力?——所有的學生都有做研究的潛力
- 單元54 合理的學習目標是什麼?——從「閱讀理解」、「批判思考」、「論證寫作」中發掘
- 單元55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不要驚訝,多數學生不會閱讀!
- 單元56 如何指導學生討論?——如果學生能討論,我也不想「一言堂」啊!
- 單元57 如何指導學生專題寫作?——什麼?原來不是起、承、轉、合!
- 單元58 如何指導學生口語表達?——囝仔人,有耳,也有嘴
- 單元59 要讓學生分組進行嗎?——善待學生或善待自己?
- 單元60 如何選取文本與設計問題?——先畫出靶心,才知道箭要往哪裡射出去
- 單元61 要給學生題目嗎?——找題目是很重要的學習!
- 單元62 研究歷程最關鍵的階段是什麼?——不用懷疑,就是確認問題意識!
- 單元63 只寫研究計畫可以嗎?——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 單元64 該要求學位論文的規格嗎?——其實,小論文就夠了!
- 單元65 如何檢核學生的進度?——不能等到學期末把學生當掉
- 單元66 如何設計評量規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單元67 如何提供學生回饋與引導?——老師不應該只給學生一個分數!
- 單元68 誰是最佳指導老師?——老師動心忍性,增益學生所不能
- 單元69 如何訂定一份課程綱要?——審時度勢、量身打造
紙本書 NT$ 380
單本電子書
NT$
27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