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雖然有很多問題,卻都是可以解決的。
書中文章主題,有最能代表時代的關鍵詞,例如:熱血、小確幸、狼性、走出舒適圈、人脈存摺。
也有台灣當下最深刻的焦慮,像:國際觀、高等教育、兩岸競爭力、機器取代人力。
有的課題並非台灣獨有,分析必須具備全球視野,例如:民粹、富人稅、國族主義,募兵取代徵兵。
作者總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盲點,想到別人沒想過的問題。
•關於工時太長,她重新思考「龜兔賽跑」這則寓言:
同樣是受過教育,為何有人進職場是烏龜,有人是兔子?最大原因不就是烏龜當年在學校都在睡覺,兔子則都在練跑?如果烏龜進職場後竟然以為自己可以維持慢吞吞步伐,只憑兔子貪睡就跑贏兔子,是在做夢!
•關於大學生太多,她問:
高等教育快速膨脹,怎可能只膨脹到學生人數,卻沒膨脹到辦學者與教授人數呢?為何大家只質疑大學生念大學的資格,卻不去質疑辦學者的資格?只怪大學生不用功,卻不質疑教學品質?
作者總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盲點,想到別人沒想過的問題。
•關於工時太長,她重新思考「龜兔賽跑」這則寓言:
同樣是受過教育,為何有人進職場是烏龜,有人是兔子?最大原因不就是烏龜當年在學校都在睡覺,兔子則都在練跑?如果烏龜進職場後竟然以為自己可以維持慢吞吞步伐,只憑兔子貪睡就跑贏兔子,是在做夢!
•關於大學生太多,她問:
高等教育快速膨脹,怎可能只膨脹到學生人數,卻沒膨脹到辦學者與教授人數呢?為何大家只質疑大學生念大學的資格,卻不去質疑辦學者的資格?只怪大學生不用功,卻不質疑教學品質?
- 序(第7頁)
- 第一輯(第15頁)
- 熱血是兩面刃(第16頁)
- 小確幸不該是沙漠(第24頁)
- 狼性不是解方(第29頁)
- 菲律賓最懂「走出舒適圈」(第35頁)
- 該跳的槽,不該跳的槽(第39頁)
- 「投資自己」的潛台詞(第43頁)
- 人脈存摺值得商榷(第49頁)
- 別亂鼓勵「大膽走出去」(第52頁)
- 為何面試表現不佳?(第58頁)
- 投履歷別看走眼(第61頁)
- 要有創業腦(第65頁)
- 創業成為職人(第69頁)
- 第二輯(第73頁)
- 富人稅是頭痛醫腳(第74頁)
- 房屋稅不見得是富人稅(第80頁)
- 當兵不該變笨(第86頁)
- 公投門檻不該太低(第93頁)
- 國族主義的幽靈(第99頁)
- 民粹不必然是壞事(第108頁)
- 第三輯(第115頁)
- 中國不值得台灣自慚形穢(第116頁)
- 中國還需要學習強國風度(第121頁)
- 幹嘛怕競爭?(第127頁)
- 兩岸競爭力vs全球競爭力(第131頁)
- 值得借鏡的中企經驗(第136頁)
- 平常心看人才赴中(第140頁)
- 學術明星為何選擇中國?(第144頁)
- 英文為何看不見中國崛起?(第147頁)
- 第四輯(第153頁)
- 多少人可以念大學?(第154頁)
- 高等教育適合市場機制嗎?(第158頁)
- 出國攻博值得重金鼓勵(第165頁)
- 高等教育的科技海嘯(第176頁)
- 為什麼要學歷史?(第183頁)
- 文組無用論(第191頁)
- 什麼是國際觀?(第197頁)
- 第五輯(第219頁)
- 為什麼超時工作?(第220頁)
- 不該小覷小創業(第224頁)
- 企業家太老(第227頁)
- 企業家也要有志氣(第230頁)
- 企業家要有國際觀(第234頁)
- 機器一定取代人力?(第238頁)
- 麥當勞啟示(第246頁)
- 後記(第252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