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五四文學:新與舊
  • 點閱:38
    9人已收藏
  • 作者: 張中良著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10
  • 集叢名:語言文學類:CG0019 大陸學者叢書:19
  • ISBN:9789862214886
  • 格式:PDF,JPG
  • 頁數:306
  • 書籍難度(SR):61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五四文學向來被視為新文學的起點與典範,殊不知在文學史上新與舊常常呈現為犬牙交錯的狀態。

本書從新文學的命名入手,追溯新文學的淵源、近因,解析五四文學革命運動、新文學前驅者的文學觀與創作中新與舊錯綜交織的複雜構成,充分肯定舊體詩的頑強生命力,高度評價整理國故的歷史意義,生動呈現翻譯文學的選擇、建樹及其多重效應。

對於新文學主將魯迅之文學生涯與小說、雜文、散文、散文詩創作及學術的卓越貢獻,做出了全面而中肯的評價;對於通常被視為西化色彩濃郁的郭沫若《女神》的民族特色,亦有新穎別致而實事求是的剖析。文脈的析理與經典的細讀,顯示出異質與傳統絞纏交爭、互動融會、從而煥然一新的五四文學本色。

張中良

筆名秦弓,1955年2月生於中國大陸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先後畢業於吉林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1991年獲文學博士學位。曾任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外國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現代文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

出版著作《藝術與性》、《覺醒與掙扎──20世紀初中日「人的文學」比較》、《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小說敘事》、《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中國人的德行》、《學術時髦的陷阱》等9種,合著《中國現代雜文史》、《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圖志》、《中華文學發展史》等,發表論文110餘篇、評論160餘篇,散文隨筆130餘篇。

  • 總 序(第i頁)
  • 小 引(第1頁)
  • 第一章 新文學的發生(第3頁)
    • 第一節 新文學的命名(第3頁)
    • 第二節 新文學的發端(第10頁)
    • 第三節 新文學的源頭之一:白話文學(第22頁)
    • 第四節 新文學的源頭之二:近代文學革命(第41頁)
    • 第五節 新文學的社會文化動因(第56頁)
  • 第二章 新與舊(第65頁)
    • 第一節 新文學面臨的挑戰(第65頁)
    • 第二節 新文學陣營的傳統文學觀(第83頁)
    • 第三節 新舊體認的矛盾(第94頁)
    • 第四節 新詩人的舊詩緣(第111頁)
    • 第五節 舊體詩的生命力(第125頁)
  • 第三章 整理國故(第141頁)
    • 第一節 遮蔽與還原(第141頁)
    • 第二節 近代溯源(第148頁)
    • 第三節 整理國故的勃興(第155頁)
    • 第四節 矛盾與差異(第169頁)
    • 第五節 當代啟迪(第181頁)
  • 第四章 翻譯文學(第191頁)
    •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第191頁)
    • 第二節 先驅者對翻譯價值的認識(第194頁)
    • 第三節 翻譯文學的選擇(第200頁)
    • 第四節 翻譯文學的成就(第203頁)
    • 第五節 翻譯文學的效應(第210頁)
  • 第五章 魯迅(第215頁)
    • 第一節 在呐喊與彷徨中筆耕一生(第215頁)
    • 第二節 小說世界:今古眾生相(第223頁)
    • 第三節 雜文天地:荊棘上的花朵(第247頁)
    • 第四節 《野草》與《朝花夕拾》的詩意情韻(第258頁)
    • 第五節 融通古今中外,書寫現代經典(第267頁)
  • 第六章 《女神》的民族色彩(第277頁)
    • 第一節 從聞一多對《女神》的批評談起(第277頁)
    • 第二節 民族文化表徵(第278頁)
    • 第三節 動因追溯(第284頁)
  • 後 記(第293頁)
紙本書 NT$ 360
單本電子書
NT$ 25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