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呈現近數年來生物醫學研究新知識的發展,主要是有關演化學、基因學、大腦科學與精神疾病間之關連,達爾文的演化學不斷受到小規模的挑戰,固然無法撼動其主流地位,卻也給其他科學家帶來另類思考的空間。
其他議題如「完美主義者不完美」、「霸凌心理學」與「強迫行為異常症──錯在基因還是大腦?」等都與大腦、基因及精神疾病息息相關,皆為探討大腦與基因知識的新研究成果,大腦科學加上基因學使得神經科學家更能深入了解人類精神疾病之領域,不但對疾病原因亦且對治療方法進一步研發,對此類知識有興趣的讀者,閱讀本書將會獲得許多樂趣。
本書特色:
以淺白方式呈現近數年來生物醫學研究新知識的發展,可讀性與知識性兼具。
- 推薦序(第1頁)
- 自序(第4頁)
- 重寫達爾文─新的非基因遺傳學(第001頁)
- 為何基因並非命定(第012頁)
- 不確定原則─演化如何兩邊下注(第027頁)
- 生命的處方─基因如何演化從(第038頁)
- 在其養成期的神經科學(第050頁)
- 精神疾病的新基因學(第061頁)
- 補綴的心靈(第073頁)
- 生而受創─父母親的創傷如何在你的基因上作標記(第087頁)
- 父母親的基因任務大不同(第099頁)
- 壓力影響祖孫三代(第101頁)
- 印記作用的機制(第107頁)
- 認識精神健康(第114頁)
- 問題人格的根源(第122頁)
- 邊緣性人格的激情(第129頁)
- 人格異常的年輕人(第143頁)
- 生命如何型塑大腦(第148頁)
- 基因研究先驅人物的悲劇(第154頁)
- 生活形態可印記於下一代─並非只是基因(第156頁)
- 生命早期之壓力改變基因(第159頁)
- 漸成基因作用造成情緒異常?(第162頁)
- 富足的環境能否改變基因?(第167頁)
- 大腦改變引起自殺行為(第174頁)
- 完美主義者不完美(第179頁)
- 強迫行為異常症─錯在基因還是大腦?(第182頁)
- 戀童症患者的大腦有問題?(第186頁)
- 歇斯底里症的大腦活性(第191頁)
- 霸凌心理學(第194頁)
紙本書 NT$ 290
單本電子書
NT$
20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