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螺網理論: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
  • 點閱:125
    63人已收藏
  • 作者: 甘潤遠著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18
  • 集叢名:Viewpoint:34 社會科學類:PI0047
  • ISBN:9789863265405
  • 格式:PDF,JPG
  • 頁數:536
  • 書籍難度(SR):67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一年級

內容簡介

★特別新增〈中國農業的長期演化歷程〉與〈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及特徵〉兩篇附錄,以中國千年歷史實證,堅實佐證螺網理論!
 
本書結合哲學思維、系統科學與歷史分析的向度,透過對於社會系統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研究,特別是對國家系統中經濟系統的層次、結構、功能和運行過程的全面分析,闡述了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其特徵和演化規律,從而描繪了人類社會演化發展的總體圖景。本書揭示了從企業、行業、產業到經濟系統在結構方面的特徵,從而將微觀經濟學、中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本思想融合在統一的分析框架中。
 
本書特色

 
為經濟理論提供新範式!
 
專業推薦
 
林建甫(台灣經濟研究院院長)
黄春興(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
 
〔專序肯定〕
楊春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經濟學動態》雜誌主編)
陳工孟(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金融學教授)


作者簡介
 
甘潤遠
 
1969年生,文化經濟學者和作家。畢業於大連交通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曾在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工作。已出版社會經濟學專著《螺網理論——經濟與社會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傳記評論《精神生活的孤獨圖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100年圖說》、文學集《春天的翅膀》等圖書。參與編撰過《創意經濟學》、《個人財務策劃》、《國際學術期刊運作實務》等8部書籍。

  • 出版說明(第3頁)
  • 序一/陳工孟(第4頁)
  • 序二/楊春學(第6頁)
  • 前言/甘潤遠(第9頁)
  • 第一章 人類認識世界的弱點(第21頁)
    • 一、盲人摸象(第21頁)
    • 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第22頁)
    • 三、通才與專才(第23頁)
  • 第二章 思維範式演變及哲學基礎(第28頁)
    • 一、時空觀演變及物理學的偉大革命(第28頁)
    • 二、思維範式革命:系統科學的誕生(第34頁)
    • 三、生物進化論思想的發展脈絡及其影響(第40頁)
    • 四、從生物進化論獲得的一些新認識和哲學啟示(第57頁)
  • 第三章 鳥瞰經濟社會的總體圖景(第64頁)
    • 一、從自然系統到社會系統的基本層次(第65頁)
    • 二、人類社會演化發展遵循的四大規律(第68頁)
    • 三、資源的基本分類及其形態(第77頁)
    • 四、社會再生產過程的組成環節(第80頁)
    • 五、社會生產中分配關係的長期變遷特徵(第85頁)
  • 第四章 經濟系統的微觀層次:企業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第95頁)
    • 一、企業演化及企業生態理論研究簡況(第99頁)
    • 二、一個隱喻:蘋果樹和企業(第104頁)
    • 三、企業的本質(第109頁)
    • 四、企業的環境、要素和結構(第110頁)
    • 五、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第121頁)
    • 六、企業內部的交換與分配(第123頁)
    • 七、企業的生產效率(第133頁)
    • 八、企業的整體能力(第136頁)
    • 九、企業發展的動力(第140頁)
    • 十、企業的演化機制(第150頁)
    • 十一、企業的生命週期(第158頁)
    • 十二、企業發展演化的軌跡(第163頁)
  • 第五章 經濟系統的中觀層次:產業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第168頁)
    • 一、有關經濟增長的經典理論(第171頁)
    • 二、行業與產業(第173頁)
    • 三、產業的內外部環境(第175頁)
    • 四、產業的組成要素和一般結構(第181頁)
    • 五、產業的分類方法(第183頁)
    • 六、產業的分化過程(第186頁)
    • 七、產業發展的動力(第193頁)
    • 八、產業的演化機制(第202頁)
    • 九、產業系統中的分配(第218頁)
    • 十、產業的整體能力(第229頁)
    • 十一、產業的生命週期(第231頁)
    • 十二、產業發展演化的軌跡(第235頁)
  • 第六章 經濟系統的宏觀層次:國民經濟的動力結構及演化圖景(第239頁)
    • 一、有關產業結構的代表性理論(第244頁)
    • 二、經濟系統的環境、要素和結構(第254頁)
    • 三、經濟系統發展的動力結構(第261頁)
    • 四、宏觀經濟中的分配(第270頁)
    • 五、產業結構演變趨勢及其調節(第277頁)
    • 六、本書理論框架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第302頁)
  • 第七章 國家與社會系統的結構、功能和演化圖景(第308頁)
    • 一、有關國家的概念(第315頁)
    • 二、原始國家的誕生過程(第317頁)
    • 三、國家系統的環境、要素和結構(第326頁)
    • 四、國家系統中的人文子系統(第334頁)
    • 五、從社會變革的視角來考察社會進化(第361頁)
    • 六、國家系統中的政治子系統(第368頁)
    • 七、社會系統發展的動力結構(第379頁)
    • 八、社會系統發展的主要機制(第383頁)
    • 九、社會系統發展演化的軌跡(第409頁)
    • 十、本書的歷史哲學和社會演化觀(第412頁)
  • 附錄一 中國農業的長期演化歷程(第417頁)
    • 一、中國古代農業的長期變遷(第418頁)
    • 二、中國近代農業的演變(第437頁)
    • 三、中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第445頁)
  • 附錄二 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及特徵(第456頁)
    • 一、中國古代人文系統的結構特徵(第456頁)
    • 二、中國古代市場經濟的興衰變遷(第464頁)
    • 三、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興衰變遷(第469頁)
    • 四、中國古代社會的主要協同因素(第478頁)
    • 五、自然環境對社會歷史發展的影響(第481頁)
  • 附錄三 書評選編(第507頁)
    • 為經濟理論造新框架:「螺網理論」何以引領新經濟研究/朱敏、姜疆(第507頁)
    • 十年只寫一本書——甘潤遠先生新著《螺網理論》讀後/曹維(第512頁)
  • 後記(第518頁)
  • 圖表索引(第521頁)
  • 參考文獻(第524頁)
紙本書 NT$ 790
單本電子書
NT$ 553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