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004 年南亞海嘯造成的重大傷亡,讓國人開始思考海嘯可能造成的威脅。由於我國位屬地震帶,大小地震發生頻仍,近幾十年來雖無海嘯災害侵襲之紀錄,但根據歷史文件記載,基隆、安平及高雄仍有發生海嘯及造成人員財產損失之紀錄。若上述或臺灣週遭海域未知之斷層運動引發海嘯,則亦有可能造成沿岸地區重大傷亡,加以先進國家例如日本、美國皆已建立相當完善之預警措施及防災體系;印度洋周邊國家也積極發展自主性之海嘯預警系統。反觀我國,由於我國上次發生海嘯災害已超過一個世紀以上,無論是政府或是民間都缺乏相關的資料與經驗,雖有引進海嘯數值模式,但對於海嘯力學機制及影響範圍仍無較為具體之結論。 本計劃第一年目標為利用去年完成引進之日本空港研究所發展成熟的模式,結合高雄地區陸域地形資料、海域水深資料及海底斷層參數,發展高雄近海之海嘯數值模式及溢淹數值模型。希望在為期四年的研究結束後,能藉由結果據以作為建議民眾防災自救知識之教材。
- 中文摘要(第I頁)
- 英文摘要(第II頁)
- 目錄(第III頁)
- 圖目錄(第V頁)
- 表目錄(第VII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1頁)
- 1-1 計畫背景分析(第1-1頁)
- 1-2 研究目的及範圍(第1-1頁)
- 1-3 研究內容與工作項目(第1-2頁)
- 1-4 執行步驟與方法(第1-3頁)
- 第二章 海嘯數值模式(第2-1頁)
- 2-1 模式介紹(第2-1頁)
- 2-2 數值計算流程圖(第2-9頁)
- 2-3 參數輸入設定(第2-9頁)
- 第三章 臺灣西南海域中的活動斷層資料及其特性(第3-1頁)
- 3-1 海嘯與地震之關係(第3-1頁)
- 3-2 臺灣西南海域之大地構造及特性(第3-2頁)
- 第四章 臺灣西南海域之海嘯模擬(第4-1頁)
- 4-1 前言(第4-1頁)
- 4-2 參數設定(第4-1頁)
- 4-3 穩定性條件(第4-3頁)
- 4-4 斷層參數(第4-4頁)
- 4-5 模式輸出結果及驗證比較(第4-6頁)
- 第五章 以 GIS 地形資料建立高雄地區之溢淹數值模型(第5-1頁)
- 5-1 地形資料之處理(第5-1頁)
- 5-2 高雄海域資料(第5-4頁)
- 5-3 溢淹模型之測試(第5-6頁)
- 5-4 高雄區域之溢淹模型(第5-7頁)
- 5-5 結果與討論(第5-14頁)
- 第六章 結論(第6-1頁)
- 參考文獻(第參-1頁)
- 附錄一 本模式參數設定檔案格式(第附-1頁)
- 附錄二 美國哈佛中心地震矩張量解(Harvard CMT)(第附-2頁)
- 附錄三 高雄溢淹模式輸入參數表(第附-3頁)
- 附錄四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第附-6頁)
- 附錄五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處理情形表(第附-9頁)
- 附錄六 期末簡報(第附-12頁)
紙本書 NT$ 100
單本電子書
NT$
7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