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香港為基地的林護(1870–1933),是中國二十世紀初一個非常成功的建築商。他十四歲便離鄉別井,隻身前往澳洲謀生。這成長期決定了他的前途以及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態度。林護在澳洲認識基督教,以及後來成為百貨業巨擘的馬氏和郭氏兄弟。通過教會和商界,他建立了一個良好的網絡。這些關係,日後在商業上對他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逗留澳洲期間,正是它立國之時,這巧遇激起了他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精神。林護相信「商業救國」的論述,當清政府號召國民和華僑支持國家的工商業時,林護和一些四邑商人組成財團在華南投資。二十世紀初,他與孫中山先生結交,從此大力支持革命。辛亥革命之後,林護致力發展中國的城市,希望藉此帶動當地的商業活動。聯益建造公司在上海建造的豪華大廈成了最佳廣告,使林護的公司在香港變成「搶手貨」。在二十世紀的頭三十年,亦即香港充滿活力的過渡期,林護的公司承辦了政府的幾項基建工程。它又曾經在香港和內地的大城市建造過很多優秀的大廈。到了1930年代,為了不讓公司過度發展,以免應接不暇,他決定把注意力集中於香港和廣州。林護積極支持教育,其對教育的支持和投入,至今仍然通過「林護基金」而延續下去。
- 序一(第vii頁)
- 序二(第xi頁)
- 自序(第xiii頁)
- 誌謝(第xix頁)
- 譯者的話(第xxi頁)
- 家族世系表(第xxv頁)
- 林護年表(第xxvii頁)
- 1. 今見龍在田,冀飛龍在天(第1頁)
- 2. 身處新金山,心在故鄉間(第17頁)
- 3. 儒家追隨者,新教熱心人(第35頁)
- 4. 一顆愛國心,滿腔革命情(第59頁)
- 5. 創業獨經營,不幸走麥城(第71頁)
- 6. 發展上海市,更新五羊城(第83頁)
- 7. 香江多建設,林氏功不鮮(第101頁)
- 8. 投資又投機,造地復賣地(第129頁)
- 9. 家和萬事興,事業大有成(第147頁)
- 10. 社會獲回饋,世人齊景仰(第169頁)
- 索引(附英文)(第187頁)
紙本書 NT$ 756
單本電子書
NT$
529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