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99%學佛人所輕忽的根本教法:馬哈希尊者講解轉法輪經
-
點閱:353
109人已收藏
- 譯自: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
- 作者: 馬哈希尊者(Mahasi Sayadaw)著 , 溫宗堃, 何孟玲譯
- 出版社:大千
- 出版年:2011
- 集叢名:內觀系列:IZ10004
- ISBN:9789574472239
- 格式:PDF,JPG
- 頁數:318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什麼是佛陀教法的究竟利益?什麼是佛陀最殊勝的教導?
99%學佛人從未確知的細節關鍵,在此被解開。《轉法輪經》為您連結經教和實修的鴻溝,重新認識「法之核心」
《轉法輪經》是世尊最早、最直接的教導,是世尊宣說的第一部經。是一切教法的根本,緬甸佛教徒非常重視且尊崇這部經。馬哈希內觀禪修中心每當有分部道場成立時,總是以此經當作開端,作為實修的指南。
這部經典闡明了佛陀藉由中道而證得四聖諦。又說明八正道如何促成「煩惱的止息」、四聖諦的了知,以及涅槃的體證。
99%的學佛之人,都以為他們懂四諦、八正道,殊不知他們只懂得名詞解釋而已。就好比只知道數字1、2、3、4,不代表精通統計學一樣。
《轉法輪經》透過馬哈希尊者的講解和整理,讀者將很容易洞見殊勝的法義;並且聽聞到弦外之音。此書堪稱「禪修藍圖」。
本書特色:
第一本精密解析「根本教法」轉法輪經的書。
「根本教法」即是佛法的核心。是法的最重要架構。
世界級禪修大師馬哈希尊者精通藏經,具豐富的實修經驗,本書為經教和實修的橋樑。
禪修藍圖:本書不僅於白話解析,而是尊者博學多聞的融合論、註釋、歷史記載、生活中的實例,甚至比較北傳翻譯的種種差異。
- 中譯序(第13頁)
- 中譯凡例(第17頁)
- 巴利文獻略語(第18頁)
- 第一講 趨向證悟的道路(第20頁)
- 佛陀最初的教法(第20頁)
- 這部經的日期(第22頁)
- 佛陀為何宣說此經(第24頁)
- 菩薩的初醒(第25頁)
- 菩薩追求真理的旅程(第28頁)
- 追趕當時靜心的流行趨勢(第33頁)
- 魔羅用戒淫拜火的功德來勸誘(第38頁)
- 靈光乍現正思惟(第40頁)
- 成就正等覺前的 49 天(第43頁)
- 踏出教學前的布局(第46頁)
- 到達仙人墮處(第51頁)
- 第二講 真正有益的實修(第56頁)
- 至上的幸福(第57頁)
- 有潔癖的人躲到骯髒之地(第59頁)
- 錯誤的此端(第60頁)
- 錯誤的彼端(第62頁)
- 哪一種苦行才是正精進(第67頁)
- 如何獲得中道智慧(第71頁)
- 如何避免兩種極端(第73頁)
- 如何修得法眼與智(第74頁)
- 如何逐步生起法眼、智(第75頁)
- 藉由實踐所深化的智(第77頁)
- 煩惱暫時止息的方法(第82頁)
- 一理通,萬理徹(第83頁)
- 具穿透力的智(第84頁)
- 涅槃的體證(第85頁)
- 第三講 滅苦的 Knowhow(第87頁)
- 自恣—善意的批評指正(第87頁)
- 八種正確的道路組合成戒定慧系統(第89頁)
- 正確講話的方法(第90頁)
- 正當行為的方法(第92頁)
- 正當謀生的方法(第93頁)
- 正確努力的方法(第95頁)
- 正確心念的方法(第99頁)
- 正確禪定的方法(第106頁)
- 正確知見的方法(第110頁)
- 正確思惟的方法(第122頁)
- 第四講 這個世界的真相(第125頁)
- 了知為何有苦的真理(第125頁)
- 一、為何出生是苦(第131頁)
- 二、為何老是苦(第138頁)
- 三、為何死是苦(第139頁)
- 四、為何憂愁而苦(第140頁)
- 五、為何悲泣而苦(第141頁)
- 六、為何身是苦(第141頁)
- 七、為何憂傷是苦(第142頁)
- 八、為何過惱是苦(第143頁)
- 九、為何怨憎會是苦(第143頁)
- 十、為何愛別離是苦(第144頁)
- 十一、為何求不得是苦(第145頁)
- 十二、苦的源頭(第146頁)
- 第五講 之所以痛苦的原因(第164頁)
- 了知苦如何形成的真理(第164頁)
- 菩薩變成強培雅龍王(第166頁)
- 烏波麗皇后變成牛糞甲蟲(第167頁)
- 再生如何形成(第173頁)
- 在梵天她放光,在豬圈也歡喜(第176頁)
- 愚痴森林的喜樂園(第182頁)
- 連續被殺了四次的男人(第191頁)
- 被暗殺的長老法師(第193頁)
- 為了四十元投生為水牛(第194頁)
- 阿牛的一點點米(第195頁)
- 比丘在歷經作鬼作牛後的反省(第198頁)
- 從長老比丘淪落為一頭牛(第199頁)
- 長老投生成蜥蜴和資優生(第199頁)
- 錯誤的愛造就苦之因(第200頁)
- 第六講 苦之地即是滅苦之處(第208頁)
- 指向苦息滅的真理(第208頁)
- 如何正確滅苦的真理(第213頁)
- 如何觀察滅苦的四種真理(第214頁)
- 需要多少聞所成智(第216頁)
- 前分道的修習(第220頁)
- 貓眼石的彩色線(第221頁)
- 修內觀時生起的「離」(第225頁)
- 依內觀所得的四諦智(第226頁)
- 聖道如何一剎那了知四諦(第228頁)
- 內觀道如何成就「趨苦滅道」(第230頁)
- 第七講 四諦的智慧細節(第232頁)
- 苦之真理中的「諦智」(第232頁)
- 苦之真理中的「應作智」(第238頁)
- 苦之真理中的「已作智」(第241頁)
- 苦因真理中的「諦智」(第243頁)
- 苦因真理中的「應作智」(第247頁)
- 苦因真理中的「已作智」(第251頁)
- 苦滅真理中的「諦智」(第252頁)
- 苦滅真理中的「應作智」(第253頁)
- 苦滅真理中的「已作智」(第254頁)
- 滅苦真理中的「諦智」(第254頁)
- 滅苦真理中的「應作智」(第255頁)
- 滅苦真理中的「已作智」(第258頁)
- 第八講 佛陀的證明(第261頁)
- 佛陀何時才宣告證正等覺(第261頁)
- 我有不動的解脫(第265頁)
- 轉法輪經未說完的事(第266頁)
- 首席弟子證初果(第270頁)
- 為何說道智遠塵、離垢(第272頁)
- 道智為何從觀智生起(第273頁)
- 不是因聽法而證道智嗎(第276頁)
- 天人與梵天的讚歎(第277頁)
- 降伏對方最好的善巧(第278頁)
- 仰賴的是智慧,而非信仰他人(第281頁)
- 真正的信心來自於親證(第283頁)
- 僧團的建立和系統化的指導(第284頁)
- 為何僅是聞法還是不夠的(第287頁)
- 最後的祝福(第290頁)
- 巴利文索引(第292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