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新聞 2018/05/03 [第1626期]:全球瘋越南 台灣南向指標戰場!
- 點閱:12
- 並列題名:The journalist
- 作者: 新新聞周刊編輯部編著
- 出版社: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18.05
- 格式:PDF
- 附註:周刊
租期7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8-24
本期封面故事
全球瘋越南 台灣南向指標戰場!
搶第二波人口紅利! 最早進場的台灣為何落後日、韓、星?
1988年前總統李登輝推行南向政策時,台灣就成為進入越南的第一個外資。台灣也曾長期是越南的第一大外資來源國,如今,越南還是台灣對外投資的第二大國家,占台灣對東南亞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
6萬名台商與眷屬在越南生活;30萬名越配與越勞在台灣;每年台灣有40萬人次到越南工作與觀光;台商在越南創造14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台越雙方實質關係密切。
不過,台灣在越南的經貿地位逐漸被日本取代,近5年來被南韓超越,現在又被新加坡趕上。除了日、韓、星,世界各國也前仆後繼加入競逐越南市場,外資瘋狂搶進,推升越南投資金額與股市不斷創新高,各國政府與企業看上的是越南的第二波人口紅利消費力。越南人9500萬人口中,有75%在35歲以下。近4年來薪水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成長,帶動消費力的提升。年輕人消費力,讓越南轉型成一個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
小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能在越南看得見成果嗎?還是被淹沒在各國的競逐裡?本期《新新聞》為讀者前進越南,實際瞭解這一個吸引全球目光的新興國家,以及在那裡打拚的台灣人。
撰文/黃琴雅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6期〉
6萬名台商與眷屬在越南生活;30萬名越配與越勞在台灣;每年台灣有40萬人次到越南工作與觀光;台商在越南創造140萬個直接就業機會。台越雙方實質關係密切。
不過,台灣在越南的經貿地位逐漸被日本取代,近5年來被南韓超越,現在又被新加坡趕上。除了日、韓、星,世界各國也前仆後繼加入競逐越南市場,外資瘋狂搶進,推升越南投資金額與股市不斷創新高,各國政府與企業看上的是越南的第二波人口紅利消費力。越南人9500萬人口中,有75%在35歲以下。近4年來薪水每年以近兩位數的速度成長,帶動消費力的提升。年輕人消費力,讓越南轉型成一個龐大的內需消費市場。
小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能在越南看得見成果嗎?還是被淹沒在各國的競逐裡?本期《新新聞》為讀者前進越南,實際瞭解這一個吸引全球目光的新興國家,以及在那裡打拚的台灣人。
撰文/黃琴雅
〈完整內容請見新新聞1626期〉
- 專欄(第6頁)
- 陳東豪專欄 挺管、拔管都要回答的問題(第6頁)
- 梁國源專欄 殖利率突破三%即是空頭市場到來?(第7頁)
- 白目豆沙包 司法改革做為一種職業詐術(第8頁)
- 張秀賢專欄 被北京摸頭的尷尬(第62頁)
- 葉耀元專欄 「八百壯士」算不算是公民不服從?(第64頁)
- 蔡明芳專欄 中國威脅安全 台灣得跨部會聯防(第65頁)
- 呂紹煒專欄 新光雙姝怨 嚴重公司治理問題(第66頁)
- 余宜芳專欄 我曾記掛著賈伯斯的生死(第90頁)
- 左眼看新聞 文金牽手牽手 奇怪的廢話少說(第92頁)
- 米果專欄 粉絲的約束力(第93頁)
- 社長與你 有錢人(第94頁)
- 拔管風暴(第10頁)
- 吳茂昆能一面「順水推舟」,一面安撫執政黨支持者? 管爺要告不要選 台大校長歹戲難善了(第10頁)
- 管中閔身上泥巴,吳茂昆都沾了 賴揆政治拔管 台大就是不給國民黨(第13頁)
- 年改、拔管、辦馬,藍選民悲憤交集 挑撥反效果?國民黨靜待支持者爆發(第16頁)
- 封面故事(第18頁)
- 搶第二波人口紅利!最早進場的台灣為何落後日、韓、星? 全球瘋越南 台灣南向指標戰場!(第18頁)
- 在地深耕三十年成地王、獲利王,國家主席特別感謝 富美鑫丁氏兄弟 越南政府最重視的台商(第25頁)
- 六十歲到越南創事業第二春,Made in Taiwan狂電Made in China 江冠霖扛「台灣製造」打進都市鄉村(第28頁)
- 千億元台版ODA與NGO共組國家隊 南向開發援助 要用軟實力不硬拚中日韓(第31頁)
- 日韓政府盡展手腕,台越兩小無猜恐成追憶 台商不像阿里郎、桃太郎都有富爸爸(第34頁)
- 政治(第38頁)
- 頻頻臧否時政提建言,年底地方選舉不缺席 張善政劍指南方 心懷逐鹿中原?(第38頁)
- 民進黨「新創政治連線」的年輕人到底「新」在哪裡? 「厭世代」不厭世 想創政治新典範(第40頁)
- 管中閔扮復仇者?柯綠關係撲朔迷離 首都市長選舉 三個困局變一個亂局(第44頁)
- 拿小英低滿意度當重生本錢,藍營算盤未必打得響 施政滿意度高低 不是連任勝敗保證(第46頁)
- 蘇貞昌的如果說,被藍營嘲衝衝衝變「閃閃閃」 侯友宜嗆深澳 打法「很民進黨」(第48頁)
- 中國的政治壓迫毀了WHO「全民均健」理想 WHA若再拒台 全球防疫網將洞開(第49頁)
- 「桶箍」陳菊為軍人年改出馬,喬定綠立院黨團 八百壯士七傷拳 送民進黨改革紅利(第52頁)
- 第一個設在南部的中央機關,府院三大巨頭見證海委會成立 從上天管到下海 黃煌煇還要煩伙計不來(第54頁)
- 軍事 以「鴻海模式」將台國防產業打入國際大廠供應鏈 台美國防產業論壇 潛艦合作成焦點(第52頁)
- 三中捉放馬(第55頁)
- 行使緘默權,幕後操盤手是「國師」陳長文? 馬英九宣戰 三中案兩軍精銳盡出(第55頁)
- 三中案四十億的密祕,藏在中投前總經理的錄音檔裡 馬英九行使緘默權 大增被起訴風險(第58頁)
- 財經(第68頁)
- 建商老闆搶攻台南市長寶座,當選機率不足、話題性十足 林義豐「老鮮肉」力搏「綠西瓜」(第68頁)
- 北市老屋數量失控,每年以萬戶為單位快速增加 柯文哲潦落去 請出「宋容積」救都更(第70頁)
- 中古屋成交價動輒低於開價一五趴 雙北房價怎麼殺 買方才不會吃虧?(第72頁)
- 王耀輝攜手「年輪教父」簡子凱放大絕 馬步蹲三年 六角殺進烘焙業一級戰區(第74頁)
- 社會 不用因《勞基法》跑立院,大動作親自出動三次勞檢 許銘春上任兩個月四處走 在忙什麼?(第75頁)
- 兩岸 低調的中印峰會,兩國和解契機? 武漢東湖畔 習近平與莫迪做「伴侶治療」(第78頁)
- 放眼天下(第80頁)
- 中美交鋒加劇,準備百年未有的大決戰 朝鮮半島火藥庫反成和平典範(第80頁)
- 文在寅等了一整天,到安倍出國前才致電 兩韓會 日相給了外交辭令和撲克臉(第84頁)
- 多倫多汽車攻擊背後次文化,「非自願獨身」的仇恨 他們「被迫」沒性生活 所以要叛變?(第86頁)
- 小旅行 熬過歲月千錘百鍊,烈火焚燒去蕪存菁 藝術活水淬火 煉出打鐵新生(第88頁)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