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是壞, 只是壓力大:5個步驟, 教出孩子迎戰未來的調整力
- 點閱:133
- 譯自:Self-reg:how to help your child (and you) break the stress cycle and successfully engage with life
- 作者: 沈克爾(Stuart Shanker), 泰瑞莎.巴克(Teresa Barker)著 , 郭貞伶譯
- 出版社:遠見天下文化出版 大和書報圖書總經銷
- 出版年:2017[民106]
- 集叢名:教育教養:BEP036
- ISBN:978-986-479-192-7 ; 986-479-192-3
- 格式:EPUB,PDF
- 版次:第一版
內容簡介
孩子老是叫不動、講不聽、皮到不行、靜不下來?
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壓力大!
與其仰賴「抗壓力」,不如找出壓力源,培養「調整力」!
所有怪、懶、壞、笨、慢,迎刃而解。
★《出版人週刊》:「棘手的親子關係有解!」
★《柯克斯評論》:「這本書可以幫助所有年齡的孩子,從混亂狀態中回復平靜。」
沒有問題小孩,只有不被了解的孩子!當孩子大吵大鬧,或退縮不前時,
別急著:矯正孩子言行,貼上「壞孩子」、「怪小孩」標籤。
先看出:孩子對你發出的求救訊號、覺察何時壓力失衡了。
5個步驟,自我調整,幫大人重塑觀點,幫孩子找回學習焦點。
孩子的「問題行為」,其實是對大人發出的求救訊號!
‧孩子好皮,根本靜不下來
→孩子可能根本不知道「安靜」是什麼感覺,又要如何冷靜。
‧孩子好懶,叫也叫不動
→長期放空的孩子,並非「軟弱」或「不夠努力」,他們只是經驗太多壓力。
‧孩子好兇,老是生氣頂嘴,嫌爸媽好煩!
→不要只聽孩子說了什麼,而要去聽他如何表達。孩子失控使壞,無關自制力不佳,或意志力不堅,那只是孩子讓大人知道「他好痛苦」、「遇上難題」了。
‧孩子不聽話,講也講不聽
→在孩子聽得進去時才說。要他再怎麼努力聽話也沒用,除非先解決壓力問題。
‧孩子太膽小,不敢跟人說話
→看似孤僻,可能只是不知如何與人互動,不代表孩子不渴望社交活動。
如何找出孩子的壓力源?
生理 × 情緒 × 認知 × 社交 × 利社會,5個領域,著手處理:
是否座椅不好坐,讓孩子坐不住?是否環境太混亂,讓孩子過度緊張焦慮?孩子是需要社交活動,還是好好獨處休息?孩子在何時因何事,出現反社會行為或品格缺失?如說謊、霸凌。
發現「問題行為」當下,正是培養調整力的寶貴時機。5個步驟,自我調整:
1.解讀訊號,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
2.偵測壓力,找出孩子的壓力源和固定模式。
3.減少壓力。
4.自我覺察,幫助孩子意識到何時壓力過大。
5.做出回應,找出有助於冷靜休息、恢復的方法。
名人推薦
從全新的角度看孩子推薦(依姓氏筆劃排序)
王麗芳 《孩子只是卡住了》作者
幸佳慧 兒童文學作家、閱讀推廣推手
許皓宜 諮商心理師
許瑞云 哈佛醫師心能量系列作者
陳安儀 親職專欄作家
陳藹玲 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
楊俐容 親職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
真心希望這一本書,可以讓台灣的父母看到孩子行為背後想要吶喊的痛苦,進而幫助孩子真正的無壓力成長。──《孩子只是卡住了》作者,王麗芳
閱讀完本書,我回到自己身為母親的角色,很多問題彷彿又獲得解答,很多困境似乎又看見希望。──諮商心理師,許皓宜
這是一本值得大力推薦的好書,我很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家長和老師也會開始陪伴孩子學習自我調整,而非一味要求孩子自我控制。──哈佛醫師心能量系列作者,許瑞云醫師
現在的孩子,自小就經驗了過多錯綜複雜的壓力,若能從小學會如何自我調整,對未來的發展肯定有很大幫助。──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陳藹玲
協助孩子發展自我調整策略,將這項終生受用的機制,逐漸移轉為孩子自覺且內化的大能力。這個歷程,是我陪伴孩子成長、投入情緒與親職教育一直以來所堅信的……更是我之所以推薦本書的主要原因。──親職教育、兒童青少年心理專家,楊俐容
- 推薦序 1 幫助孩子真正的無壓力成長 王麗芳(第6頁)
- 推薦序 2 孩子們最需要的愛,是能被父母所理解 許皓宜(第10頁)
- 推薦序 3 陪伴孩子學習自我調整,而非自我控制 許瑞云(第12頁)
- 推薦序 4 調整力,讓孩子終身受用的大能力 楊俐容(第15頁)
- 前言 世上沒有壞孩子(第19頁)
- 第一部 調整力,生活與學習的原動力(第29頁)
- 第一章 自我調整的強大力量(第30頁)
- 第二章 找出孩子壓力大的真正原因(第55頁)
- 第三章 神奇的間腦:寶寶溝通與調整的特殊管道(第81頁)
- 第四章 自我調整的五大領域模型(第108頁)
- 第二部 5 大領域,培養孩子的調整力(第127頁)
- 第五章 生理領域:進食、遊戲、睡眠問題(第128頁)
- 第六章 情緒領域:躲在閣樓裡的怪物(第154頁)
- 第七章 認知領域:保持冷靜、警覺心,找回學習力(第182頁)
- 第八章 社交領域:社交發展的新觀點(第217頁)
- 第九章 同理心與利社會領域:成為更好的自己(第250頁)
- 第三部 青少年飽受誘惑,家長倍感壓力(第277頁)
- 第十章 青少年的力量與危機(第278頁)
- 第十一章 再多都不夠:為什麼青少年總是好無聊、好想要?(第311頁)
- 第十二章 飽受壓力的父母,何去何從?(第331頁)
- 謝辭(第350頁)
- 譯後記 不只改變孩子,也改變你的人生 郭貞伶(第355頁)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3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