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耗費一年以上時間精心企畫、編校,試圖將台灣三、四年級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設計師的養成過程、創作理念、作品分析等珍貴資料,完整地集結成冊。
由國內知名攝影師許培鴻掌鏡,瞬間捕捉設計師們平易近人的樸實神韻、認真嚴謹的專業身影;邀集資深撰稿人李令儀、宋憶嬌、陳光達、蘇惠昭及設計師楊勝雄先生分別貼身訪談,將前輩設計師的個人創作理念、不為人知的曲折成長歷程、經典作品背後深摯動人的故事、無私無悔傾囊相授青年學子的懇切建言,均如實記錄下來;試圖以長鏡頭的人文視角、化設計為無形的視覺張力,傾注一書之力,將台灣十四位設計前輩二、三十年來所累積的豐厚創作成果和人文思考,完整地呈現出來。
設計工作,解決客戶的問題才是第一要件。設計工作的重點是去幫產品形成產品的風格,而不是自己的個人風格。 ——廖哲夫
作為設計師,要用我們的專業和經驗,把客戶、社會和我們串起來,替客戶達到產品和形象促銷的目的。 ——蕭文平
閱讀的重要,並不是因為可將閱讀的東西直接拿來運用,而是閱讀之後累積、沉澱的,那種看不見的質感,很可能會在設計的過程中不經意地出現。 ——王行恭
客戶會因為喜歡你的設計風格而跟隨你,因為欣賞你的設計理念而與你配合, 作品以及作品產生的效力自己會說明一切。 ——蘇宗雄
作品總是會投射出作者的心境,只是有些作品現在滿意,下個星期再看又不滿意了,設計工作就是這樣充滿挑戰,需要不斷自我超越,或許這正是它吸引人長期投注心血的原因吧。 ——柯鴻圖
有些作品現在滿意,下個星期再看又不滿意了,設計工作就是這樣充滿挑戰,需要不斷自我超越,或許這正是它吸引人長期投注心血的原因吧。 ——柯鴻圖
簡單來說,我的作品呈現盡可能切題,且能看得懂,看得清楚說什麼,看得有趣,看得有感覺,有感動,這也是我一向創作的基本態度。 ——何清輝
做一件不是解決問題的設計,對我來說,就好像醫生不治病療傷,只在病人面前吟歌蹈舞,是搞不清楚一種職業的天責任務,更是對一個專業的最大侮辱。 ——王明嘉
我總是希望大家從自己的原點出發,努力綻開獨具特色的花朵。認識自己,成就自己,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標,也是設計生涯的全部。 ——李男
設計人首要任務就是要扮演好行銷推手的角色,任何主題創作除了創意、品味,都必須兼顧到作品與人溝通的功效。 ——楊宗魁
我用視覺語彙衍譯文學家、美術家、出版家、企業家等各產業大家的想法;相對地,他們的思想更滋養了我,讓視覺創作上有了靈魂的加註。 ——曾堯生
我偏愛在畫面中營造一種光線流動的氛圍,並藉由作品散發出濃厚的文化、情感、隱喻等鋪陳,與觀者展開一場場心靈互動的私密對話。 ——程湘如
設計應先有想法,再找出適切而有效率的做法。無論是什麼樣的主題領域,我個人堅持的創作理念始終是知行合一、道器融合。 ——林磐聳
將草根意象經由我的觀察與創造,化繁為簡將畫面素材壓縮到最精簡極致,追求大氣壯闊的風格,而有了我的視覺語言味道。 ——游明龍
設計單靠靈感是不夠的,精準有效的方法才夠專業,能夠針對問題,化繁為簡,化渾濁為精要,最後提出獨特的看法。這不只是設計,也是一種創意。 ——樊哲賢
- 推薦/感言 陳漢民(第6頁)
- 推薦/十四之光 福田繁雄(第8頁)
- 推薦/與台灣設計結緣四十年 靳埭強(第10頁)
- 推薦/祝詞 白金男(第11頁)
- 導讀/俯瞰台灣平面設計四十年 林品章(第12頁)
- 方寸間的戰事 廖哲夫(第17頁)
- 外冷內溫的設計科學家 蕭文平(第33頁)
- 從閱讀積累出的翩翩質感 王行恭(第49頁)
- 透過造形 探索真理 蘇宗雄(第65頁)
- 在文化與自然的雙軌行走 柯鴻圖(第81頁)
- 創造差異 創造記憶 何清輝(第97頁)
- 沒有問題的設計 不要找我 王明嘉(第113頁)
- 設計場上的慢跑者 李男(第129頁)
- 用心記錄台灣設計史 楊宗魁(第145頁)
- 永遠的文化創意人 曾堯生(第161頁)
- 千方百計愛獻計 程湘如(第177頁)
- 經世致用的全方位設計師 林磐聳(第193頁)
- 大器遊龍 游明龍(第209頁)
- 找到設計的解方 樊哲賢(第225頁)
- 策畫人 風景(第242頁)
- 積木文化編輯部 致謝(第243頁)
紙本書 NT$ 620
單本電子書
NT$
24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