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西方的繪畫源起於宗教,而宗教題材的繪畫往往以自然為背景,因此風景畫的出現可說從中世紀便已萌芽,但它一直扮演陪襯的角色,用以歌頌上帝創造世界的神妙。到了文藝復興,聖經故事改以歐洲當地的風景為背景,使人們意識到神與他們生活的環境有息息相關的親密性。
到了十七、十八世紀的時候,宗教不再主宰繪畫的發展,人們才得以用自己的感受來觀看自然,從描繪憩靜的風景以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關係,到讚嘆雄偉的自然景觀以強調宇宙的神奇,都是首次以人的觀點來了解自然。
十九世紀開始,科學發展迅速,社會結構改變,藝術家對自然的認識也更具科學常識。氣候的變化、光線的影響都成為畫家執迷研究的題材,至此,風景畫完全脫離宗教、神話或人像的規範,成為純粹歌頌自然的一種藝術表現,也使風景畫提昇到更高、更獨立的層次。
張心龍撰寫本書的目的,除了為讀者闡釋西方風景繪畫史的演變外,也為讀者打開心靈之窗,從欣賞、了解風景畫再重新認識大自然的美妙。
- 序(第2頁)
- 一、風景畫的起源與發展(第4頁)
- I.起源(第6頁)
- II.文藝復興期的風景畫(第8頁)
- III.十七世紀的風景畫(第14頁)
- IV.浪漫主義的風景(第23頁)
- V.巴比松畫派與寫實主義的風景畫(第28頁)
- VI.美國赫德遜河畫派的風景畫(第34頁)
- VII.印象派的風景畫(第40頁)
- VIII.二十世紀的現代風景畫(第50頁)
- 二、風景畫的類別(第56頁)
- I.地誌風景(第58頁)
- II.寫實風景(第62頁)
- III.田園風景(第65頁)
- IV.悲壯風景(第70頁)
- V.理想風景(第72頁)
- VI.象徵風景(第75頁)
- VII.災難風景(第78頁)
- VIII.人為風景(第82頁)
- 三、風景畫的處理方法(第84頁)
- I.速寫(第86頁)
- II.水彩(第88頁)
- III.油畫(第91頁)
- IV.混合材料(第95頁)
- 四、風景畫大師(第96頁)
- I.彼得‧布勒哲爾(第98頁)
- II.普桑(第104頁)
- III.克勞德(第108頁)
- IV.根茲巴羅(第110頁)
- V.佛烈德利赫(第113頁)
- VI.泰納(第116頁)
- VII.康斯搭伯(第120頁)
- VIII.庫爾貝(第124頁)
- IX.莫內(第128頁)
- X.塞尚(第134頁)
- 附錄(第138頁)
- 人名索引(第138頁)
- 地名索引(第139頁)
- 參考書目(第139頁)
紙本書 NT$ 400
單本電子書
NT$
28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