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內容簡介
中國歷史上的科舉制度,自隋唐開始施行,直到清末廢止,其間除了蒙元初期的幾十年曾經停行,無論是歷時長久的統一王朝,還是不斷更迭的五代十國,無論是漢族人建立的帝國,還是少數民族政權,一直沿用了1300多年之久。在中國歷史上,科舉制對於政治、經濟文化、思想、民俗以至民族性格的深刻廣泛的影響,是很少有一種「制度」能夠和它相比的。本書共選科舉史話230個小題,每題皆獨立成篇,命題力求反映內容概要,讀者可隨意翻閱書中任何一篇,不受上下文的限制。對於科舉的許多具體問題的看法,主要寓於「史話」的敘述中。讀者通過對這些有思想有感情的具體的人的活動,對科舉制度豐富的人文內涵加深體察和領會。
- 導言.從「世卿世祿」到「九品中正」制(第VI頁)
- 第一章.隋朝:科舉制度之濫觴(第1頁)
- 一、一個偉大的創造——隋朝初開「進士科」(第2頁)
- 二、初試蹄聲已不凡——隋朝考選秀才進士略述(第5頁)
- 第二章.唐朝:科舉制度之發展(第9頁)
- 一、 「天下英雄盡入吾殿中矣」——唐朝科舉考試概況(第10頁)
- 二、察舉遺風——唐朝科舉「開後門」透視(第14頁)
- 三、歷史的遺憾——「詩仙」和「詩聖」為何與科舉無緣?(第19頁)
- 四、科舉和黨爭——唐朝後期牛李之爭的實質(第25頁)
- 五、飛入尋常百姓家——唐朝科舉制的成效(第29頁)
- 六、及第落榜兩相宜——唐人考後心態錄(第31頁)
- 第三章.兩宋:科舉制度之完善(第37頁)
- 一、「天子門生」——兩宋科舉制度的重大改革(第38頁)
- 二、文星燦爛——北宋科舉人才輩出(第45頁)
- 三、卻令秀才變學究——詩賦取士與經義取士之爭(第48頁)
- 四、大水沖了龍王廟——道學家與科舉(第51頁)
- 五、文武雙璧——愛國詩人陸游受屈落榜(第57頁)
- 六、疾風知勁草——南宋末年科舉的光輝一頁(第60頁)
- 第四章.遼金元:科舉跌入低谷(第63頁)
- 一、《日射三十六頭熊賦》——遼金科舉之一瞥(第64頁)
- 二、左右兩榜取士——元朝科舉的種族歧視(第67頁)
- 第五章.明清:科舉進入鼎盛時期(第71頁)
- 一、百歲老童生——明清科舉嚴格考試等級(第72頁)
- 二、血染科場——明初南北榜之爭(第76頁)
- 三、兩個大兵夾考生——清初丁酉科場舞弊案(第78頁)
- 四、一隊夷齊下首陽——清初開「博學鴻詞科」(第81頁)
- 五、「作則」與「維止」——明清科場文字獄一斑(第84頁)
- 六、旗人不占鼎甲——清朝採取籠絡懷柔政策(第87頁)
- 七、千里馬的悲哀——科舉對科學和文學的壓制(第91頁)
- 八、伊犁待月與河西左柳——晚清科場的特出人物(第95頁)
- 九、洋進士雜錄——中國科舉制對東亞、東南亞的影響(第100頁)
- 第六章.清末:科舉制度之廢除(第105頁)
- 一、「狗吠」——八股文是愚民政策的產物(第106頁)
- 二、小腳、鴉片和敲門磚——中國人深受「三害」之苦(第110頁)
- 三、科舉制的掘墓人——康梁的變法維新運動(第113頁)
- 第七章.歷代武舉(第117頁)
- 一、臥聽元戎報五更——歷代存在重文輕武現象(第118頁)
- 二、星含寶劍橫——武舉英雄譜(第121頁)
- 三、將軍死節蓮池院——冷兵器時代的思考(第126頁)
- 第八章.科舉萬花筒(上)(第131頁)
- 一、姓名關係禍與福——科舉制中的正名觀(第132頁)
- 二、野雞和豬——科舉避諱雜談(第135頁)
- 三、神童淚——科舉童子科的得失(第139頁)
- 四、副榜和捐納——五花八門的國子監(第143頁)
- 五、以壯國威——科舉對相貌儀表的考慮(第146頁)
- 六、魔道相生剋——科場舞弊與反舞弊鬥爭(第150頁)
- 七、頭上三尺有神明——科場也有正氣歌(第155頁)
- 八、詩對恩怨——科舉人士奇聯妙對趣談(第161頁)
- 九、網眼釣榜眼——科舉人士的婚戀故事(第167頁)
- 第九章.科舉萬花筒(下)(第173頁)
- 一、酸葡萄心理——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一(第174頁)
- 二、偎紅倚翠難度日——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二(第177頁)
- 三、好為子孫謀——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三(第180頁)
- 四、東方莎士比亞——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四(第184頁)
- 五、「一人永占」——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五(第187頁)
- 六、莫作「兩忘」人——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六(第190頁)
- 七、眾人皆醉誰獨醒——科舉功名過眼雲煙之七(第195頁)
- 第十章.科舉明星狀元郎(第201頁)
- 一、「狀元窩」——科舉人才結堆現象(第202頁)
- 二、揮毫文陣偶搴旗——狀元「高分低能」析(第208頁)
- 三、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狀元——唐初孫伏伽和清末劉春霖(第211頁)
- 四、老少狀元——八十二與十七八(第214頁)
- 五、「炭狀元」與女狀元——農民政權的科舉(第218頁)
- 六、狀元招駙馬——唐朝鄭顥的一段隱情(第223頁)
- 七、狀元與妓女——清末洪鈞與賽金花的羅曼史(第226頁)
- 八、狀元當皇帝——李遵頊憂國飲恨終(第230頁)
- 九、太監狀元——梁嵩辭官飄然歸(第232頁)
- 十、狀元同性戀者——畢沅與李桂官(第234頁)
- 十一、傳世國寶——趙秉忠狀元卷之謎(第237頁)
- 十二、同是鼇頭一樣人——狀元思想品格的差異(第240頁)
- 十三、「圖入流民不忍看」——洋狀元項驤的愛國詩篇(第244頁)
- 十四、落難公子中狀元——戲曲舞臺上的狀元形象(第247頁)
- 結束語.對科舉制度的歷史認識(第251頁)
- 附錄(第259頁)
- 一、關於隋文帝之死(第260頁)
- 二、關於「維民所止」試題冤案真相(第262頁)
- 三、關於進士碑和來雪亭(第266頁)
- 四、歷代狀元殿試卷舉隅(第268頁)
- 五、歷代狀元名錄(第305頁)
- 六、歷代武狀元名錄(第312頁)
- 七、科舉百年祭(第314頁)
- 後記(第316頁)
- 再版感言(第318頁)
- 三版贅語(第319頁)
- 四版小記(第320頁)
- 五版補記(第321頁)
- 六版片語(第322頁)
- 七版校記(第323頁)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42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2-08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