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眷眷明朝:朝鮮士人的中國論述與文化心態(1600-1800)
  • 點閱:15
    16人已收藏
  • 並列題名:Recounting Ming Story in Choson
  • 作者: 吳政緯著
  • 出版社:獨立作家
  • 出版年:2015
  • 集叢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38
  • ISBN:9789869212748
  • 格式:PDF,JPG
  • 頁數:254
  • 書籍難度(SR):812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BOD版 含附錄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2013年中央研究院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助
 
1600-1800年代的朝鮮王朝,竟然也曾經歷從「去中國化」到「本土化」的過程?

 
1644年,明朝滅亡,原為皇明屬國的朝鮮自此開始了「思明」的文化現象,本書時間跨越兩百餘年,徵引29種《燕行錄》和32種朝鮮士人文集,完整探討晚明至清中葉,朝鮮士人對於「明朝」的討論,並以清朝儒生作為參照對象,考察朝鮮思明文化的論述、實踐及其終結的曲折過程;以及朝鮮燕行使歸國後的反應與影響。
 
*本書榮獲「郭廷以先生獎學金」獎助,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第38號
 
名人推薦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麗月
 
中韓關係研究論著,時間跨越200餘年,徵引29種《燕行錄》+32種朝鮮士人文集--「本書最大的貢獻在於突破『遺民』課題一向自囿於中國史範疇的侷限,開啟從比較的角度、以中國為參照對象探討中朝關係之新頁,使『朝鮮史』與『明清史』得以合流。所得論點多所創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名譽教授 林麗月


作者簡介
 
吳政緯
 
1989年生於雲林北港,成長於後山臺東。東華大學歷史學學士(2012)、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碩士(2015),現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研究生。研究領域為明清文化史、中朝關係史。曾獲史語所2013年「黃彰健院士學術研究獎金」,並有〈寓思明於志怪:董含《三岡識略》的歷史書寫〉、〈從中朝關係史看明清史研究的新面向〉等專文發表於學術期刊。

  • 出版緣起(第9頁)
  • 序/林麗月(第11頁)
  • 第一章 緒論(第20頁)
    • 楔子(第20頁)
    • 第一節 研究回顧(第25頁)
    •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史料(第49頁)
    • 第三節 章節安排(第54頁)
  • 第二章 再造鴻恩:朝鮮燕行使的明清印象與選擇性書寫(第56頁)
    • 楔子(第56頁)
    • 第一節 朝鮮使節的明朝印象(第61頁)
    • 第二節 從「文化中國」到「現實中國」(第77頁)
    • 第三節 選擇的書寫:「朝鮮意志」的實現(第85頁)
    • 第四節 另一種「選擇」:思明文本的刊落(第92頁)
    • 小結(第104頁)
  • 第三章 思漢之詠:朝鮮士人的中國論戰(第108頁)
    • 楔子(第108頁)
    • 第一節 東亞世界的思明問題(第109頁)
    • 第二節 《乾淨衕筆談》的刊行與論戰(第113頁)
    • 第三節 新華夷觀:18世紀朝鮮士人的論述(第127頁)
    • 小結(第148頁)
  • 第四章 奉朝始終:「明遺民」的大義覺迷(第152頁)
    • 楔子(第152頁)
    • 第一節 朝鮮與中國的明末清初故事(第154頁)
    • 第二節 清朝的華夷辯論:《大義覺迷錄》(第159頁)
    • 第三節 歷史問答:中朝士人的「明史知識」(第173頁)
    • 第四節 從「中國」到「外國」:心態的轉變及其尾聲(第187頁)
    • 小結(第209頁)
  • 第五章 結論(第212頁)
  • 後記(第218頁)
  • 付梓後記(第221頁)
  • 徵引書目(第223頁)
  • 附錄 朝鮮王朝與明、清中國對應表(第238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