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以下簡稱小學堂)是一個形音義綜合的資料庫,可提供使用者根據文字的形音等屬性先檢索出字頭,再透過字頭連接到個別的形音義資料庫或字書索引。小學堂收錄的字形涵蓋甲骨文、金文、戰國文字、小篆及楷書,總數超過22 萬字;收錄的聲韻資料涵蓋上古、中古、近代及現代,總數超過134 萬筆;收錄的字書索引資料則超過36萬筆;連結的線上字典有5 個。本資料庫自2013 年4 月開放,至今已有四年,這四年來累積的網頁瀏覽量已超過八百萬,對推動文字學研究與教學均有顯著的成效。
本文分成七章,第一章為研發概要,小學堂雖然最早可溯源到1993年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研發的漢字構形資料庫,而實奠基於2009年和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合作研發的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第二章為系統簡介,分別說明小學堂的收錄現況、架構、資料庫銜接機制、文字銜接機制、檢字機制及字形處理機制。第三章為界面設計,小學堂充分利用Ajax 技術,透過網頁的局部更新機制,讓使用者查詢時免於切換網頁的困擾,並縮短系統的回應時間。第四章為資料結構,先說明資料庫與資料表、資料表與資料表、資料表與欄位的關係,不足之處,則以檢索結果的頁面為例來做補充說明,也可間接從此瞭解檢字機制的運作。第五章為系統實作,有鑑於舊版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的諸多缺失,小學堂改用MVC 架構開發新系統,讓程式易於擴充及維護;採用Linq 來整合資料庫的查詢語法,以避免一再的串接查詢字串;同時也利用jQuery 來取代部分的javascript 以幫程式瘦身。第六章為應用現況,先透過Google Analytics 列出小學堂的使用者來源、個別形音資料庫的瀏覽量,再由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列出引用小學堂的博碩士論文,最後再列出部分使用者的體驗及感言。第七章為結論,回顧了小學堂研發過程中的重要事件,面對的困難及未來的展望。
- 序(第i頁)
- 誌謝(第ii頁)
- 摘要(第iv頁)
- 目次(第v頁)
- 表次(第vii頁)
- 圖次(第xiii頁)
- 第一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研發概要(第1頁)
- 第一節 從漢字構形資料庫談起(第1頁)
- 第二節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的開發(第2頁)
- 第三節 漢字古今字資料庫的開發(第3頁)
- 第四節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開發(第4頁)
- 第二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系統簡介(第7頁)
- 第一節 小學堂的收錄現況(第7頁)
- 第二節 小學堂的架構(第9頁)
- 第三節 小學堂的資料庫銜接機制(第18頁)
- 第四節 小學堂的文字銜接機制(第21頁)
- 第五節 小學堂的檢字機制(第25頁)
- 第六節 小學堂的字形處理機制(第56頁)
- 第三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界面設計(第63頁)
- 第一節 從漢字古今音資料庫談起(第63頁)
- 第二節 漢字古今字資料庫的變革(第69頁)
- 第三節 資料庫的連結與頁面的延伸(第74頁)
- 第四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資料結構(第79頁)
- 第一節 資料庫與資料表(第79頁)
- 第二節 漢字古今字資料庫的資料表(第81頁)
- 第三節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的資料表(第104頁)
- 第四節 相關連結及相關索引的資料表(第127頁)
- 第五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實作(第139頁)
- 第一節 系統改版的反思與策略(第139頁)
- 第二節 系統的開發環境及工具(第142頁)
- 第三節 資料庫專案架構簡介(第146頁)
- 第四節 小學堂的資料更新(第152頁)
- 第六章 小學堂文字學資料庫的應用(第155頁)
- 第一節 小學堂的網站流量分析(第155頁)
- 第二節 引用小學堂的博碩士論文(第158頁)
- 第三節 小學堂使用者的經驗談(第162頁)
- 第七章 結論(第165頁)
- 第一節 回首來時路(第165頁)
- 第二節 山高無坦途(第168頁)
- 第三節 登高望更遠(第170頁)
- 參考文獻(第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