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曾離散於中國,卻從未離散於中文。」中國當代詩人楊煉,數十年來輾轉各地,藉由不斷的詩意變形,以全球語境驗證中國文化現代轉型的總主題:「獨立思考為體,古今中外為用」。
本書收錄作者長年創作菁華,共分詩作篇、思想篇及對話篇三輯,詩篇與文論互映成輝,呈現創作的精彩思辨,探問詩意、文化與政治權力的互涉。所收作品多為在中國未能忠實呈現的珍貴「原版」:「我得承認,作為中文作家,我由衷慶幸、感激有臺灣這塊『說中文的土地』在,從而給艱難轉型的中國文化提供了一個良性範本,給用中文寫作的作家一塊自由表達的思想基地。」--楊煉
本書特色
國際知名詩人楊煉創作數十年的詩作與文論菁華結集,
收錄所有在中國無法出版或必須刪改作品的真正「原版」!
- 一首人生和思想的小長詩 —— 序《楊煉創作總集一九七八—二○一五》(第3頁)
- 一、詩作篇(第13頁)
- 謊言背後 他們又被謊言殺死(第14頁)
- 給一個大屠殺中死去的九歲女孩(第16頁)
- 死角(第18頁)
- 天堂的血跡(第19頁)
- 失蹤(第22頁)
- 一九八九年(第25頁)
- 現實哀歌(第27頁)
- 政治詩(三首)(第39頁)
- 《豔詩》(第77頁)
- 二、思想篇(第155頁)
- 悼詞(與顧城合作)(第156頁)
- 廣場(第159頁)
- 空居(第161頁)
- 摘不掉的面具 ——《面具與鱷魚》序(第163頁)
- 為什麼一定是散文 ——《鬼話》自序(第166頁)
- 追尋作為流亡原型的詩(第171頁)
- 回不去時回到故鄉(第177頁)
- 柏林思索:冷戰經驗的當代意義(第184頁)
- 追尋更澈底的困境 —— 我的「中國文化」之思(第192頁)
- 發出自己的天問 —— 兼談當代中文獨立寫作(第201頁)
- 逍遙如鳥 —— 高行健七秩賀壽文集序(第218頁)
- 成於言 —— 從高行健作品看藝術的境界(第224頁)
- 新世界 —— 全球化語境和歐洲的自省(第241頁)
- 「民主」是個大問號(第250頁)
- 作一個主動的「他者」—— 我們能從二○○九年法蘭克福書展學到什麼?(第257頁)
- 雁對我說(第264頁)
- 家風 ——《敘事詩》序(第270頁)
- 卡普里的月光 —— 二○一四年卡普里國際詩歌獎受獎辭(第278頁)
- 詩意思考的全球化 —— 或另一標題:尋找當代傑作(第282頁)
- 詩意的他者 —— 序德譯《同心圓》(第298頁)
- 玉梯 —— 當代中文詩選序(第303頁)
- 詩歌跨越衝突(第323頁)
- 無盡穿流於謝赫拉莎德口中的夜(第326頁)
- 詩意孤獨的反抗 —— 我所謂「獨立中文寫作」(第338頁)
- 憶蘇珊.桑塔格 —— 以個人的聲音反抗世界性的自私、冷漠和玩世不恭(第347頁)
- 救治中毒的心靈 —— 獨立中文筆會二○○八年自由寫作獎頒獎辭(第353頁)
- 設想一座麻雀紀念碑 —— 為柏林猶太紀念碑討論而作(第357頁)
- 回擊世界性的自私和冷漠(第360頁)
- 中國文學的政治神話 —— 中國傳統文化現代轉型的困境(第368頁)
- 市場,還是新官方 —— 九十年代中國大陸文學藝術之我見(第375頁)
- 誰玩誰 ——「玩世」析(第379頁)
- 無聲者的呼號 —— 序《北京文藝網國際華文詩歌獎英譯詩選》(第390頁)
- 三、對話篇(第397頁)
- 流亡使我們獲得了什麼?—— 楊煉和高行健的對話(第398頁)
紙本書 NT$ 490
單本電子書
NT$
343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