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世界就是你每天在讀的小說
每天早上睜開眼起床,一直到晚上閉眼入睡,我們面對的是資訊無比龐雜的世界。龐雜的不只是來自媒體、網路所傳遞的訊息,還包括我們每天感官接觸到的種種人事物。我們每天面對這些雜亂、隨機的資訊漩渦,吸收都來不及,更別說理出頭緒了。
要能解讀這些訊息,你需要的是小說家的文學技巧。
在製造導向的傳統社會,文學被視為不實用,小說的虛構性質被認為虛無飄渺。但進入了資訊時代,文學卻是資訊領域的萬神殿,故事與小說則展現人類如何洞悉世情、掌握人心的精髓。身為小說家也是評論者的朱宥勳,提供了我們理解並掌握資訊世界的技術,就是「把世界當小說來讀」。
人需要故事,並且依照故事結構做出現實的選擇。不管我們面對的是政治議題、社會時事還是商業操作,只要我們能夠看清楚故事與小說運作的基本機制,就能夠更看得懂世界是怎麼運行的。掌握了資訊,就掌握了這個時代;掌握了小說的技巧,就掌握了理解資訊、建構資訊的無上能力。
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技巧與現實不相關,即使知道了也不會用,就像遍覽武學經典卻不知如何使用的王語嫣。朱宥勳示範如何讓這些技術扎扎實實地放進現代社會裡運用,並獲得實際的效果。這些文學技巧真的有點像是武術。如果你想影響某些人的人生,一身武藝絕對可以派上用場。而如果你心存良善,多幾套拳腳功夫也可以幫助你自保。你可以拿這套技術去賺錢,去推行理想,去解決生活上的難題,也可以拿來抵禦每天每天轟炸你的成千上百資訊,讓你做出的每一個選擇真的是自己的選擇,而不只是糊裡糊塗的一陣熱血上湧,莫名其妙就被摸頭而不自知。
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
願文學技巧與你同在,在彷如資訊母體的現實世界中闖出一片天。
在製造導向的傳統社會,文學被視為不實用,小說的虛構性質被認為虛無飄渺。但進入了資訊時代,文學卻是資訊領域的萬神殿,故事與小說則展現人類如何洞悉世情、掌握人心的精髓。身為小說家也是評論者的朱宥勳,提供了我們理解並掌握資訊世界的技術,就是「把世界當小說來讀」。
人需要故事,並且依照故事結構做出現實的選擇。不管我們面對的是政治議題、社會時事還是商業操作,只要我們能夠看清楚故事與小說運作的基本機制,就能夠更看得懂世界是怎麼運行的。掌握了資訊,就掌握了這個時代;掌握了小說的技巧,就掌握了理解資訊、建構資訊的無上能力。
過去人們認為這些技巧與現實不相關,即使知道了也不會用,就像遍覽武學經典卻不知如何使用的王語嫣。朱宥勳示範如何讓這些技術扎扎實實地放進現代社會裡運用,並獲得實際的效果。這些文學技巧真的有點像是武術。如果你想影響某些人的人生,一身武藝絕對可以派上用場。而如果你心存良善,多幾套拳腳功夫也可以幫助你自保。你可以拿這套技術去賺錢,去推行理想,去解決生活上的難題,也可以拿來抵禦每天每天轟炸你的成千上百資訊,讓你做出的每一個選擇真的是自己的選擇,而不只是糊裡糊塗的一陣熱血上湧,莫名其妙就被摸頭而不自知。
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
願文學技巧與你同在,在彷如資訊母體的現實世界中闖出一片天。
- 導論 其實你每天都在讀小說,但你不知道(第11頁)
- 第一章 為什麼敘事(第21頁)
- 導言──因為你只能活一次(第22頁)
- 案例一──電競只是短線的炒作嗎?(第26頁)
- 案例二──舌的背面(第36頁)
- 第二章 敘事結構(第53頁)
- 導言──老梗永遠有效(第54頁)
- 案例──你為什麼忍不住收看連柯爭霸(第59頁)
- 第三章 角色塑造(第67頁)
- 導言──幾滴水就等於一片海(第68頁)
- 案例一──這場名之為選舉的說故事比賽(第72頁)
- 案例二──余秋雨可以教我們的品格教育(第90頁)
- 第四章 懸置懷疑(第95頁)
- 導言──信任的有效期限(第96頁)
- 案例一──我看不到你,我看不到你,我看不到你(第100頁)
- 案例二──是陰謀論,還是寫爛的小說?(第106頁)
- 第五章 結局(第117頁)
- 導言──混蛋,給我把動作做完啊!(第118頁)
- 案例──兩個工具人的故事(第122頁)
- 第六章 細節(第129頁)
- 導言──除了證據我什麼都不想看(第130頁)
- 案例一—──支MV可以毀滅校譽嗎?──中山女高與〈戀我癖〉爭議(第134頁)
- 案例二──連勝文不小心押了什麼韻(第146頁)
- 第七章 轉場(第155頁)
- 導言及案例──任意門的基本原理(第156頁)
- 第八章 文字風格(第171頁)
- 導言──別讓法師坦前排(第172頁)
- 案例一──國文老師,你們錯了:「正確的語言」並不存在(第177頁)
- 案例二──賴和的「自由」,台灣人曾有的語感(第186頁)
- 第九章 意義(第195頁)
- 導言──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然後呢?(第196頁)
- 案例一──台灣人選擇了自己的勵志故事(第201頁)
- 案例二──我們曾和學生談論死亡嗎?(第209頁)
- 第十章 真實與虛構(第215頁)
- 導言──只有虛構能讓我相信(第216頁)
- 案例一──可見的新聞與不可見的小說(第221頁)
- 案例二──為什麼作文裡都是阿公阿嬤?(第228頁)
- 第十一章 詮釋與過度詮釋(第237頁)
- 導言──那裡有一道他馬的藍色窗簾,及其他(第238頁)
- 案例──敬告彭明輝教授:一個說故事的小常識(第245頁)
- 第十二章 讀者與作者(第251頁)
- 導言──其實你也是角色(第252頁)
- 案例──方文山應該因為連勝文被噹嗎?(第258頁)
- 最後 我們活在小說裡(第265頁)
- 發表索引(第277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湖上的鴨子都到哪裡去了》+《只要出問題,小說都能搞定》套書
提供了我們理解並掌握資訊世界的技術,就是「把世界當小說來讀」。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