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典型在夙昔:追懷中央研究院六位已故院長. 上
-
點閱:17
3人已收藏
- 作者: 陶英惠著
-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
- 出版年:2007
- 集叢名:史地傳記:PC0031 世紀映像叢書:22
- ISBN:9789866732232
- 格式:PDF,JPG
- 頁數:284
- 書籍難度(SR):624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年級
- 系列書: 典型在夙昔,本系列共2本,已完結
作者在中央研究院工作了三十多年。該院自1927年成立,至今共有六位院長歸了道山,在這六位故世的院長當中,他曾擔任過兩位院長的秘書主任,留有直接的觀察與紀錄;對於另外四位院長的生平事蹟,由於種種機緣和工作上的需要,也曾做過一些研究,並先後為文介紹。
頃將過去陸陸續續所寫有關六位院長的文字,加以修改、增補,結集出版,使許多珍貴史料不致散失。他認為這六位院長,各有各的風格及風骨,都值得後人永遠懷念與尊敬!最後離開人間的吳大猷院長,至今也七年多了,恰如文天祥〈正氣歌〉中的:「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即假「典型在夙昔」作為書名,藉表仰慕、懷念之意!
- 前言(第iii頁)
- 蔡元培傳 (一八六八~一九四○)(第1頁)
- 一、家世(第1頁)
- 二、舊學時代(第3頁)
- 三、委身教育與運動革命(第4頁)
- 四、初次遊學(第7頁)
- 五、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與再度遊學(第7頁)
- 六、整頓北京大學(第9頁)
- 七、創設大學院(第13頁)
- 八、主持中央研究院(第14頁)
- 九、著述(第17頁)
- 十、結語(第19頁)
- 蔡元培與中央研究院 (一九二七~一九四○)(第21頁)
- 一、前言(第21頁)
- 二、中研院成立的背景(第23頁)
- 三、蔡元培籌設中研院的經過(第25頁)
- 四、中研院的組織與功能(第28頁)
- 五、從組織的演變釋析其地位與性質(第40頁)
- 六、研究取向及對學術的貢獻(第47頁)
- 七、各處、所領導人物的探討(第67頁)
- 八、經費及其運用(第76頁)
- 九、結語(第88頁)
- 朱家驊傳(一八九三~一九六三)(第103頁)
- 一、家世與青少年時期(第103頁)
- 二、任教北大與再度留學(第105頁)
- 三、中山大學時期(第106頁)
- 四、兼綰粵浙教育及民政(第107頁)
- 五、接任中央大學校長(第108頁)
- 六、初任教育部長(第110頁)
- 七、三年交通部長(第111頁)
- 八、主持中英文教基金董事會(第111頁)
- 九、浙江省政一年(第113頁)
- 十、翊贊中樞時期各要職(第113頁)
- 十一、重任教育部長(第116頁)
- 十二、中研院十八年(第117頁)
- 十三、促進國民外交(第120頁)
- 十四、結語(第121頁)
- 朱家驊與中央研究院 ―二○○○年六月三日在朱故院長家驊先生 一○八歲誕辰紀念會中講(第127頁)
- 一、前言(第127頁)
- 二、參與中研院籌備工作(第129頁)
- 三、繼任中研院總幹事(第132頁)
- 四、代理院長十八年(第138頁)
- 五、結論(第165頁)
- 胡適與蔡元培 ―幾件共同經歷真相的探討(第171頁)
- 一、前言(第171頁)
- 二、北京大學――由相識到深交(第172頁)
- 三、大學院――共謀改革教育行政(第183頁)
- 四、中央研究院 ――兩件政治干預學術的實例(第198頁)
- 五、民權保障同盟 ――一段被曲解的經歷(第213頁)
- 六、結語(第230頁)
- 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第243頁)
- (一)成立經過(第243頁)
- (二)基金來源(第248頁)
- (三)組織情形(第250頁)
- (四)著作之整理(第254頁)
- (五)紀念館的轉型 ――改隸近代史研究所(第263頁)
- (六)結語(第267頁)
- 附記(第267頁)
紙本書 NT$ 340
單本電子書
NT$
238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