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名歸掌上 布袋演春秋:臺北市布袋戲發展史
-
點閱:65
3人已收藏
- 作者: 李殿魁, 薛湧著
- 出版社: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年:2012
- 集叢名:傳統藝術系列
- ISBN:9789860322637
- 格式:PDF,JPG
- 頁數:156
- 系列書: 傳統藝術叢書,本系列共20本
布袋戲在木偶戲表演體系中被歸類於「手套偶」─系,戲偶雖然套入手中表演,但是經過多代演師的投入研發,今天的布袋戲表演已經融合其他偶戲的各種技巧了。查考文獻,布袋戲最晚自清中葉已經隨著閩南籍移民傳入台灣,從毫無技術只能「仰賴進口」,之後技術逐漸升級至「部分自行生產」,到現在能完全「自創品牌」技術輸出,布袋戲的發展正是閩南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開發史的縮影。本書為闡釋臺北市布袋戲的發展歷程,欣賞布袋戲之美,可提供研究者或一般民眾參考及閱讀之用。
- 第一章 臺北市的布袋戲故事(第9頁)
- 一、故事開講(第10頁)
- 二、話說從頭(第15頁)
- 三、臺北市是一個布袋戲的新故鄉(第69頁)
- 第二章 布袋戲班除了表演,以前還需做些什麼工作?(第73頁)
- 一、前言(第74頁)
- 二、演戲之外的儀式工作—外臺布袋戲班為信徒執行的儀式(第75頁)
- 第三章 布袋戲班的成員與工具:以傳統布袋戲班為例(第83頁)
- 一、成員—前場(第84頁)
- 二、成員—後場(第86頁)
- 三、工具—戲棚(彩樓)(第89頁)
- 四、工具—戲偶(第92頁)
- 第四章 鑼鼓配樂的布袋戲其表演觀念與配樂方法—以2009年7月陳錫煌於艋舺公園演出的「鮑自安打擂」為觀察對象(第141頁)
- 一、前言(第142頁)
- 二、陳錫煌的「搬演活戲觀念」(第142頁)
- 三、2009年7月陳錫煌主演「鮑自安打擂」的後場運用觀察(第147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