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內容簡介
比較「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文化產業」二者,最大差別之一是「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的產業對象為「企業」(文化企業等),也因而出現許多離根、跨國的文化產品生產與消費現象,而「地方文化產業」的對象卻是「地方」(社群、社區、城市等),因此更強調在地紮根及「土味」。
本書重新檢視過去社會對於「土味」的刻板印象,「土味」並不是「俗氣」且反而是一種由在地的「地方性」(the locals)所散發出來的風格特質,更是構成特有地方文化價值的重要基礎。而在一整套地方文化產業中,「地方文化」是「原料」而「產業」是「經濟」,也就是說,地方文化原料是重要基礎,而且先有地方文化「價值」其部分才有可能轉為產業經濟「價格」,然而地方文化價值卻一部分來自於重要的「土味」特質。
目前全世界各地(包括台灣)邁向「全球化」的世界潮流發展,「全球化」與上一個現代社會發展的「國際化」不同之處,包括了「國際化」其實是全世界各地向西方「標準」的主流文化學習及仿製,而「全球化」下的地方卻是一方面深化自己「差異」的地方性;並同時與世界各地方展開連結、合作或對話,「全球化」並不是「國際化」的2.0版。換句話說,在全球化潮流之下是「愈在地、愈國際」。
另外,《博物館法》今已實施,因應過去各地大量自己「認定」的博物館(及蚊子館),可能更無法適用法規成為「法定」的博物館,本研究希望也能促進各地方博物館結合社區營造,並轉型為發展地方文化及產業的核心。
本書跨越了文化研究、地方理論、文化行政、環境規劃、博物館、社區營造、地方品牌、文化行銷、地方產品計畫等面向,亦兼具有地方文化產業的學術研究與實務操作之特色。
本書特色
「土味」並不是「俗氣」
在一整套地方文化產業中,「地方文化」是「原料」而「產業」是「經濟」
本書重新檢視過去社會對於「土味」的刻板印象
剖析地方文化「價值」與產業經濟「價格」的相互關係
全球化潮流之下的地方是「愈在地、愈國際」
名人推薦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前校長 黃光男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 張國恩
- 黃光男校長序(第i頁)
- 張國恩校長序(第iii頁)
- 謝誌(第v頁)
- 作者研究導讀(第1頁)
- 理論篇(第13頁)
- 第一章 地方及地方性理論(第15頁)
- 第二章 地方及地方性的空間理論(第63頁)
- 第三章 地方文化治理(第91頁)
- 第四章 地方參與式調查規劃理論(第115頁)
- 第五章 博物館地方理論(第149頁)
- 實務篇(第165頁)
- 第六章 博物館在地經營(第167頁)
- 第七章 文化產業的地方創新計畫(第217頁)
- 第八章 地方品牌(第245頁)
- 第九章 地方文化產業行銷(第277頁)
- 第十章 地方文化產品「S.O.P.」計畫(第307頁)
- 參考資料(第329頁)
紙本書 NT$ 500
單本電子書
NT$
350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8-02
類似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