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行醫四十年,心裡永遠記得師長的教誨:
「婦產科醫師是介於神和人之間的一種職業,就像神父一樣。行醫時要敬神愛人,不但要醫治病患的疾病,拯救患者的生命,還要尊重患者的隱私,使患者身心靈都能得到平安。」
黃蓮苦,貧窮更苦。
貧農、漁民、礦工的子弟在大學學測和指考時,
填志願選科系時要特別用心,所選擇的科系攸關未來,
不但要對社會國家有用,而且還要能養家活口。
作者把求學、謀生、創業的經過以文字記錄下來。作為清寒醫學生、住院醫師,當面對基礎醫學研究或臨床工作、在教學醫院或開業做基層醫療、留在國外工作或回國而猶豫不決時,有個明鏡可作為參考與借鏡。因為你不只是要照顧自己的小家庭,還要幫助一個貧窮的大家族。
貧農、漁民、礦工的子弟在大學學測和指考時,
填志願選科系時要特別用心,所選擇的科系攸關未來,
不但要對社會國家有用,而且還要能養家活口。
作者把求學、謀生、創業的經過以文字記錄下來。作為清寒醫學生、住院醫師,當面對基礎醫學研究或臨床工作、在教學醫院或開業做基層醫療、留在國外工作或回國而猶豫不決時,有個明鏡可作為參考與借鏡。因為你不只是要照顧自己的小家庭,還要幫助一個貧窮的大家族。
- 序一 : 寧願燒盡,不願蝕光 鄭頻 (琹涵)(第I頁)
- 序二 : 默默地耕耘 葉弘宣(第III頁)
- 序三 : 都市叢林裡的史懷哲 —— 陳文龍醫師 謝坤川醫師(第VIII頁)
- 自序(第XVI頁)
- 一、杏林隨筆(第1頁)
- ◆ 杏林橘井的聯想(第3頁)
- ◆ 歲月四十(第8頁)
- ◆ 杏林憶往(第13頁)
- ◆ 醫與病(第18頁)
- ◆ 紅包文化的省思(第22頁)
- ◆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二十多年來臺北大都會區婦產科開業醫師的盛衰)(第27頁)
- ◆ 假如我是外科主任(第34頁)
- ◆ 一粒家計種子的回顧 —— 談「樂普」的個人經驗(第40頁)
- ◆「從女醫師及醫師眷屬剖腹產率較低」談起(第44頁)
- ◆ 醫師,請來做抹片(第47頁)
- ◆《臺灣婦產科醫學會會訊》編輯四年雜感(第51頁)
- ◆ 馬偕來去皆留痕 ——《馬偕婦產部發展史》募款經過(第54頁)
- ◆ 春風化雨(第59頁)
- ◆ 良醫慈母心 —— 懷念醫學前輩蔡吳月娥醫師(第63頁)
- ◆ 高樓誰與上?—— 悼念陳勝崑醫師(第68頁)
- ◆ 封面封底的告白 —— 細說歷史的長河(第71頁)
- ◆ 一針受孕 ?! 戲說生殖科技 —— 不孕門診最生動活潑的衛教範本(第74頁)
- ◆ 愛滋衛教二十年(第79頁)
- ◆ 人性的醫療照顧(第83頁)
- ◆ 勇拒檳榔,珍愛臺灣(第85頁)
- ◆ 婦產科轉診的實務(第98頁)
- ◆「青少年生育保健親善門診」(第103頁)
- ◆ 家庭接生(第113頁)
- ◆ 剖腹三代情(第117頁)
- 二、生活小品(第121頁)
- ◆ 大學生活鱗爪(第123頁)
- ◆ 杏林夢‧新婚情(第130頁)
- ◆ 感念(寫於《女兒經》出版刊頭)(第132頁)
- ◆ 回憶 —— 給素英愛妻(第134頁)
- ◆ 李叔同先生二三事(第136頁)
- ◆ 詩詞中之生活情趣(第141頁)
- ◆ 勤儉奮勉二十年(第149頁)
- ◆ 一劍光寒東門街(第153頁)
- ◆ 我的憂心與不安(第157頁)
- ◆ 歲月三十 —— 畢業三十週年感言(第162頁)
- ◆ 父與子(第164頁)
- ◆ 老幹新枝,世代交替(第170頁)
- ◆ 太極拳與健康(第174頁)
- ◆ 獻身健教三十年(第178頁)
- ◆ 慈雲悠悠(第183頁)
- ◆ 多少事,要與誰人說?—— 永遠懷念母親(第189頁)
- ◆ 永懷師恩(第199頁)
- ◆ 憂國憂民(第202頁)
- ◆ 漁家(第206頁)
- ◆ 問世間,情是何物?(第211頁)
- ◆ 母愛千百年(第218頁)
- 三、扶輪世界(第223頁)
- ◆ 扶輪與我(第225頁)
- ◆ 一位扶輪社社長的四個大夢(第228頁)
- ◆ 歸真反璞(第233頁)
- ◆ 典範(第237頁)
- ◆ 金鯉春風躍成龍 —— 拜別邱前社長榮隆(第243頁)
- ◆ 璀璨豐富的醫者 —— 懷念醫學前輩張天憐大夫(第247頁)
- ◆ 暮鼓晨鐘 —— 懷念「板橋扶輪字典」陳祥鳳前社長(第251頁)
- ◆ 我信扶輪 —— 懷念楊介傑前社長(第256頁)
- 四、附錄(第261頁)
- ◆ 婦幼良醫錄 —— 陳文龍‧行醫半世紀,以守護婦女為使命(張玉櫻)(第263頁)
- ◆ 溫柔的恩慈 —— 陳文龍醫師(鄭頻)(第274頁)
- ◆ 讚美的晚宴(親橋月刊編輯室)(第278頁)
- ◆ 傑出的「先生娘」—— 黃素英女士(林紫雯)(第285頁)
- ◆ 良相佐國(黃素英)(第291頁)
- ◆ 大地之母(方淑貞)(第297頁)
- ◆ 一朵思念(琹涵)(第299頁)
- ◆ 老同學(黃富源)(第303頁)
- ◆ 陳文龍 —— 行醫濟世四十載的杏林之光(鄭微宣)(第309頁)
- ◆ 點燃愛之火炬(琹涵)(第315頁)
- ◆ 杏林楷模,一脈薪傳(張宏毅)(第317頁)
- ◆ 讀者回響(第319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