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香港道教與扶乩信仰:歷史與認同
  • 點閱:178
    6人已收藏
  • 譯自:近代中国のシャーマニズムと道教:香港の道壇と扶乩信仰
  • 作者: 志賀市子著 , 宋軍譯
  •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3
  • 集叢名:道教研究學術論叢
  • ISBN:9789629965037
  • 格式:PDF,JPG
  • 附註:含附錄 版權頁英文題名: Daoism and spirit-writing in Hong Kong : history and identity

內容簡介
 
在香港市區林立的唐樓中,分布著一批俗稱「道堂」或「道壇」的宗教組織,從事「扶乩」這一中國古老的降神術以及誦經活動。這類屬於道教系統的宗教團體,由於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外部特徵,歷來不太為人所知。
 
本書作者前往道堂實地參與觀察、訪談調查,結合道堂發行的刊物以及在香港、廣東、日本所收集的地方志、文 史資料、筆記、善書等文獻資料,從信仰、功能、歷史背景與展開過程四個層面描述道堂的全貌。

 
本書通過具有歷史視域的民族志的敍述方式,揭示出香港道堂和近現代香港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宗教、社會、歷史等各種因素間的錯綜關係。


作者簡介
 
志賀市子
 
日本築波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科博士,現任茨城基督教大學教授。主修文化人類學,研究中國華南地區的道教和民間信仰、東南亞華人宗教文化。

 
譯者簡介
 
宋軍
 
曾供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明清宗教結社歷史、基督教會史。


  • 圖表一覽(第ix頁)
  • 中文版序(第xiii頁)
  • 前言(第xvii頁)
  • 序章 中國民俗宗教研究的課題(第1頁)
    • 第一節 中國宗教研究新動態(第1頁)
    • 第二節 道堂研究的視角(第11頁)
    • 第三節 關於道堂的先行研究及本研究的課題(第26頁)
  • 第一章 扶乩的性質(第33頁)
    • 第一節 扶乩及其歷史(第33頁)
    • 第二節 香港的巫術與扶乩(第44頁)
    • 第三節 乩手的成巫過程(第55頁)
    • 結語(第69頁)
  • 第二章 扶鸞結社中的神與人(第71頁)
    • 第一節 道堂中的扶乩(第71頁)
    • 第二節 通過乩示展開的神與人之間的交流(第76頁)
    • 第三節 扶鸞結社的決策(第86頁)
    • 結語(第102頁)
  • 第三章 道堂在都市社會香港的社會功能(第105頁)
    • 第一節 作為都市宗教中心的道堂(第105頁)
    • 第二節 道堂的喪葬事業(第119頁)
    • 結語(第142頁)
  • 第四章 道堂運動的背景 —— 清末廣東道教與呂洞賓信仰(第145頁)
    • 第一節 清末廣東道教界(第152頁)
    • 第二節 呂洞賓信仰諸形態(第163頁)
    • 結語(第178頁)
  • 第五章 清末珠江三角洲地區道堂運動的展開(第179頁)
    • 第一節 初期道堂運動(第180頁)
    • 第二節 光緒年間的道堂運動(第199頁)
    • 結語(第215頁)
  • 第六章 民國時期廣州呂祖道堂 —— 信善堂的人們及其宗教世界(第217頁)
    • 第一節 民國時期的道堂運動(第217頁)
    • 第二節 信善堂的成立(第221頁)
    • 第三節 《為善最樂》的宗教世界(第229頁)
    • 結語(第249頁)
  • 第七章 戰後的道堂運動與香港道教界(第251頁)
    • 第一節 從廣州至寶台到青松觀 —— 戰後道堂雛形的形成(第252頁)
    • 第二節 信善系統的展開過程(第267頁)
    • 第三節 香港道教聯合會的形成(第277頁)
    • 第四節 面向1997年香港回歸(第281頁)
    • 第五節 跨越1997年(第286頁)
    • 結語(第289頁)
  • 終章 道教與扶乩信仰(第291頁)
    • 第一節 香港的道堂與扶乩信仰(第291頁)
    • 第二節 近代廣東道教界形成的關鍵 —— 全真教與呂祖扶乩信仰(第297頁)
  • 附論 廣東省的道觀復興事業 —— 跨國主義、歷史、共同體(第305頁)
  • 附加資料A 以信善紫闕玄觀信眾為對象的問卷調查統計表(第327頁)
  • 附加資料B 《為善最樂》原文例(第331頁)
  • 日文版(1999)後記(第335頁)
  • 參考文獻(第339頁)
  • 關鍵詞索引(第369頁)
紙本書 NT$ 588
單本電子書
NT$ 41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