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文革前的鄧小平:毛澤東的「副帥」(1956-1966)
  • 點閱:148
    5人已收藏
  • 作者: 鍾延麟著
  • 出版社:中文大學出版社
  • 出版年:2013
  • ISBN:9789629965563
  • 格式:PDF,JPG
  • 頁數:542
  • 書籍難度(SR):686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十二年級
  • 附註:版權頁英文題名: Deng Xiaoping before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Mao’s "vice marshal"(1956-1966)

內容簡介
 
以往的鄧小平研究,基本上將研究時段集中於鄧小平早年的革命經歷和晚年的改革業績。至於鄧小平在文革前十年期間(1956–1966)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政治角色和作為,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本書正是將研究對象鎖定在這段歷史書寫中的「失蹤」時期。
 
作者首次全面還原了鄧小平作為毛澤東的「副帥」,在毛所領導的一系列社會主義建設實驗中所擔任的角色和行為,並得出「主事在毛,成事在鄧」的重要結論。書中詳細呈現了鄧小平在1957 年「整風」、「反右派」運動、1958 年軍隊「反教條主義」運動、1958 至1960 年「大躍進」運動,以及文革前中共的黨對黨外交中「具體部屬」政治運動的過程和細節,揭示了鄧小平如何輔弼毛落實和推行政治運動,其間他究竟擁有多少自主空間,而他的決策和行為又如何影響了運動的走向。

 
作者查閱了近年來問世的大量中共歷史材料,包括中共要人的年譜、日記、文選、回憶錄、傳記、內部讀物等,並利用文革批判材料、外國收集的情報和談話紀錄、地方誌、訪談資料等,力圖還原個人和歷史的真實面貌。
 
本書選題大膽、視角新穎,資料和研究尤為紮實,具有相當的開創性。了解「副帥」鄧小平,無論對於認識作為一個整體的鄧小平,還是理解文革前十年中共歷史的複雜性,乃至於更深刻地理解「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及其晚年的方針決策,都是不可忽視的關鍵。
 
.鄧小平為何會在1959 年八屆七中全會上越過劉少奇而成為毛澤東的「副帥」?
 
.在毛澤東領導的諸多極富爭議的政治運動中,鄧小平有多大的權衡餘地?而他作出怎樣的選擇,以及為何作出這樣的選擇?
 
.鄧小平又何以在文革前從受毛信任和重用的「副帥」變成被毛打倒的「劉、鄧資產階級司令部」的「副統帥」?
 
.「副帥」與「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之間有何關係?中央總書記的經驗如何影響了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的政策和決策?


作者簡介
 
鍾延麟
 
現任台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東亞研究所助理教授。曾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訪問,並於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澳大利亞Monash 大學中文系進行博士後研究。曾在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中國大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二十一世紀雙月刊》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

  • 表格目錄(第viii頁)
  • 陳永發序(第ix頁)
  • 林蘊暉序(第xv頁)
  • 緒論 鄧小平研究中模糊的「副帥」時期(第1頁)
  • 第一章 擔任中央總書記的背景原因與組織角色(第15頁)
    • 第一節 早期的政治經歷與活動(第16頁)
    • 第二節 獲任中央總書記的原因與過程(第26頁)
    • 第三節 進入最高決策圈並負責執行(第33頁)
    • 第四節 領導中央書記處(第38頁)
    • 第五節 落實黨對政府與軍隊的領導(第45頁)
    • 第六節 加強黨中央對地方黨的領導(第56頁)
    • 小結(第67頁)
  • 第二章 具體部署全黨整風、督導實行「反右派」(1957)(第69頁)
    • 第一節 對整風的準備、宣講與執行(第72頁)
    • 第二節 助毛暗施「引蛇出洞」(第83頁)
    • 第三節 「反右派」打響後督促各省與中央部門的運動發展(第94頁)
    • 第四節 青島會議後大反黨內「溫情主義」(第106頁)
    • 第五節 將整風帶向農村和工廠(第115頁)
    • 第六節 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作整風專題報告(第122頁)
    • 第七節 將整風擴至中小學、地方各省與邊疆地區(第128頁)
    • 第八節 右派的劃定與處理(第137頁)
    • 小結(第144頁)
  • 第三章 領導軍隊整風(1958)(第149頁)
    • 第一節 1958 年夏之前對軍隊學習蘇聯問題的態度(第151頁)
    • 第二節 1958 年軍隊整風先拿粟裕開刀(第159頁)
    • 第三節 推動軍委整風轉向「反教條主義」(第164頁)
    • 第四節 決定劉伯承到會參加整風(第170頁)
    • 第五節 襄助掀起會議「反教條主義」高潮(第177頁)
    • 第六節 對批判劉伯承所作的緩衝(第184頁)
    • 第七節 對會上個別人士檢討與批判的過問情形(第191頁)
    • 第八節 對會議總結發言與決議的審定(第203頁)
    • 小結(第209頁)
  • 第四章 「大躍進」前期高揚紅旗(1958–1959)(第213頁)
    • 第一節 經濟整風後受命領導管控國務院(第215頁)
    • 第二節 參與運動決策:放權地方、「以鋼為綱」與建立人民公社(第224頁)
    • 第三節 督導地方黨內整風,鼓舞在地的積極分子(第235頁)
    • 第四節 從東北一路鼓動幹勁到西南(第244頁)
    • 第五節 規劃實施 1959 年的大煉鋼鐵運動(第257頁)
    • 第六節 助長農業浮誇風,對高徵購制止不力(第267頁)
  • 第五章 「大躍進」後期續揚紅旗(1959–1960)(第283頁)
    • 第一節 廬山會議後「反右傾」並制定「繼續躍進」計劃(第284頁)
    • 第二節 從中南一路走馬看花到華東(第298頁)
    • 第三節 編制過於冒進的「二五」後三年補充計劃(第315頁)
    • 第四節 為黨「爭氣」,煉鋼壓倒一切(第327頁)
    • 小結(第336頁)
  • 第六章 參與管理中共的黨對黨外交(1956–1966)(第347頁)
    • 第一節 親身與聞中蘇的嫌隙醞釀與爭議累積(1956–1959)(第349頁)
    • 第二節 活躍置身中蘇的正面衝突和暗中較勁(1960–1962)(第357頁)
    • 第三節 擔綱投入中蘇的公開論戰與走向決裂(1963–1965)(第369頁)
    • 第四節 協調東南亞各黨觀點,爭取一致對蘇(第379頁)
    • 第五節 驅策北越靠攏,促其遠蘇近中(第383頁)
    • 第六節 鼓吹各黨行動,開創革命形勢(第392頁)
    • 小結(第404頁)
  • 第七章 「大躍進」後緊跟不上毛澤東(1961–1966)(第409頁)
    • 第一節 參與經濟調整工作(1961)(第410頁)
    • 第二節 對「包產到戶」爭論的態度(1962)(第417頁)
    • 第三節 「社教」運動與「三五」規劃問題(1963–1965)(第429頁)
    • 第四節 在「文革」初期的高層政治中出局(第442頁)
  • 結論 從毛的「副帥」到「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第447頁)
    • 第一節 中央總書記任內作為的評述(第447頁)
    • 第二節 中央總書記經歷的政治資產(第454頁)
    • 第三節 「副帥」經驗對「改革開放」的影響:政治領域(第457頁)
    • 第四節 「副帥」經驗對「改革開放」的影響:經濟領域(第466頁)
  • 徵引文獻(第473頁)
  • 後記(第507頁)
紙本書 NT$ 966
單本電子書
NT$ 67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