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發端於三十年前的「農村改革」是怎樣實現的?它是出於黨的英明領導,或「改革設計師」的偉大傑作,還是農民針對當權的自發性「反行為」的一個結果?這是本書旨在回答的一系列問題,即農民採用什麼方式才能避開嚴酷的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他們的目的?除了制度性變革的追求,農民還靠著怎樣的智慧,拿走了糧食產量的百分之二十,維持了自己的生存。這一切表明,所謂「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在貌似威嚴的表象下,早已「面目全非」,它的基礎已另有所在,在這種情況之下,它還能、還有必要維持下去嗎?——「反行為」研究,將為讀者呈現一個令人震撼的農村社會,一個令人驚歎的農民形象。
- 序(杜润生)(第xiii頁)
- 绪论(第xv頁)
- 第一部 懵懵懂懂的时期(第1頁)
- 第1章 合作化:强迫加自愿(第3頁)
- 第2章 社内生活及制度问题(第47頁)
- 第3章 生产下降,危险的信号(第81頁)
- 第二部 大梦初觉(第129頁)
- 第4章 大跃进大饥荒(第131頁)
- 第三部 两面政策(第169頁)
- 第5章 农民总战略:怠工(第171頁)
- 第6章 私下修改制度(第201頁)
- 第7章 偷拿(第245頁)
- 结语(第297頁)
- 后记(第307頁)
- 引用书目(第323頁)
紙本書 NT$ 588
單本電子書
NT$
412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