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台灣的風土尚未流失,只需不斷的提醒已經遲緩的知覺,書名既取為「追尋台灣的風景圖像」,就是要邀請有心的讀者一起來踏青,一起來探勘百年來台灣地表的原貌,藉本書的知性旅路,發掘出台灣人的美意識。
網羅台灣人們的視覺經驗,從廣義的公眾性視覺藝術切入,內容主要分成四個大部分,包括:精緻藝術角度觀察畫家的原鄉情、近代文化生活美感意識的發現、交通工具及其相關的運輸公共美學及工業設計範疇,最後是城市生活變遷來看藝術家如何與城市對話。
四大走向裡所涵蓋的種類包羅萬象,從純粹藝術品的雕刻、繪畫到設施類的燈塔與紀念碑,從動態的交通工具到人文活動的美術館、老街、公園,無不包括在內,讓讀者從中訓練意識生活的美。
本書特色
收錄許多台灣藝術家作品,從中發掘台灣之美。
- 序︰發掘台灣美意識(第4頁)
- 藝術家原鄉風情(第8頁)
- 刻劃南國的原像(第9頁)
- 縱貫鐵道沿線城市(第22頁)
- 列車窗外點景(第44頁)
- 宜蘭線鐵路新景觀(第47頁)
- 畫家看淡水與孔廟(第52頁)
- 街頭電線桿入畫(第58頁)
- 關懷原住民(第63頁)
- 山岳風景的知覺(第67頁)
- 勞動弟兄實錄(第77頁)
- 九份蘊藏藝術礦(第82頁)
- 郵遞的視覺魅力(第88頁)
- 繪葉書的昔日街景(第88頁)
- 新台灣八景(第92頁)
- 台灣風景戳巡禮(第96頁)
- 宣傳台灣博覽會(第100頁)
- 版畫台灣生活圖典(第104頁)
- 運輸的公共美學(第110頁)
- 台灣交通工具檔案(第110頁)
- 車站的公共視覺性(第114頁)
- 鐵路美學遺構(第120頁)
- 台北橋繪影(第125頁)
- 常民之眼遍歷台灣(第130頁)
- 北台灣老街緣起(第130頁)
- 都市計畫留下古城門(第133頁)
- 名園與豪邸(第137頁)
- 城市綠洲 — 公園(第142頁)
- 小市民的映畫館年代(第144頁)
- 天涯海角覓風景(第148頁)
- 祕境踏查產業風景(第148頁)
- 殘存的紀念碑(第152頁)
- 銅像「徵召」(第157頁)
- 圓山地平線變遷(第160頁)
- 燈塔藝文誌(第164頁)
- 藝術漂鳥的中途站(第168頁)
- 本土與異域交鋒(第174頁)
- 畫家配合戰爭動員(第174頁)
- 風景版圖的擴張(第179頁)
- 故國山河與彩繪台北(第183頁)
- 素人畫家的民生圖譜(第185頁)
- 當代鄉土.大地雄觀(第189頁)
- 大事年表(第194頁)
- 參考資料(第198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