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上冊凡十一章,包括世變前的中國與西方、西力衝擊、內部動亂、憂患中的自強運動、甲午慘敗與中國分割、改制維新與排外、滿清傾覆前夕的內外情勢,以迄辛亥革命止。下冊由第十二章至十九章,包括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軍閥恣睢、再革命、兩種內戰、安內攘外、八年抗日戰爭、及中國大陸政權的改變。
- 小記(第iv頁)
- 第一章 世變前的中國與西方(第1頁)
- 第一節 中國大勢的推移(第1頁)
- 第二節 西方的海陸環伺(第12頁)
- 第三節 西敎西學的傳入與中阻(第25頁)
- 第四節 中西通商與英國的地位(第34頁)
- 地圖(第8頁)
- 一 十九世紀前期的中國(第8頁)
- 二 十七至十九世紀中期之東北與沿海(第15頁)
- 三 太平天國之北伐路線及佔領地域(第94頁)
- 四 捻、天地會、苗及回之擾亂地區(第166頁)
- 五 中、越交界(第236頁)
- 六 朝鮮、奉天、山東(第264頁)
- 七 列强在華勢力範圍(第282頁)
- 八 山東與直隸(第319頁)
- 第二章 西力衝擊(上)(一八三○至一八五○)(第43頁)
- 第一節 中英爭端的擴大(第43頁)
- 第二節 林則徐的禁煙(第51頁)
- 第三節 英國的砲艦政策(第59頁)
- 第四節 中國境遇的初變(第68頁)
- 第三章 內部動亂(上)(一八五○至一八六○)(第85頁)
- 第一節 太平軍的興起(第85頁)
- 第二節 極權統治(第101頁)
- 第三節 傳統勢力的對抗(第108頁)
- 第四章 西力衝擊(下)(一八五○至一八六○)(第117頁)
- 第一節 西方國家的携手(第117頁)
- 第二節 英法聯軍與俄國的機會(第124頁)
- 第三節 中國境遇的再變(第136頁)
- 第五章 內部動亂(下)(一八六○至一八七七)(第147頁)
- 第一節 淸的外援與曾軍的奮戰(第147頁)
- 第二節 太平軍的末路(第158頁)
- 第三節 西南與西北(第168頁)
- 第四節 人民的浩劫與軍政的演變(第176頁)
- 第六章 憂患中的自强運動(上)(一八六○至一八八五)(第179頁)
- 第一節 朝局之變及時勢的認識(第179頁)
- 第二節 前期的洋務(第187頁)
- 第三節 紛至沓來的外在困擾(第204頁)
- 第七章 憂患中的自强運動(下)(一八七四至一八九三)(第219頁)
- 第一節 洋務的再度推動(第219頁)
- 第二節 中法戰爭與西南危機(第228頁)
- 第三節 朝局再變與續圖富强(第241頁)
- 第八章 甲午慘敗與中國分割(一八八五至一九○○)(第253頁)
- 第一節 日本挑釁求戰(第253頁)
- 第二節 中國慘敗(第262頁)
- 第三節 中國的分割(第275頁)
- 第九章 改制維新與排外(一八八五至一九○一)(第287頁)
- 第一節 救國的新方向(第287頁)
- 第二節 短命的維新與朝局三變(第302頁)
- 第三節 社會不安與義和團的發展(第313頁)
- 第四節 孤注一擲(第321頁)
- 第十章 滿淸傾覆前夕的內外情勢(一九○一至一九一一)(第339頁)
- 第一節 列强角逐的激化(第339頁)
- 第二節 反動後的新政(第349頁)
- 第三節 革命與立憲的對峙(第361頁)
- 第四節 滿淸的最後掙扎(第375頁)
- 第十一章 辛亥革命(一九一一至一九一二)(第387頁)
- 第一節 革命軍的大起(第387頁)
- 第二節 袁世凱的機會(第394頁)
- 第三節 妥協中誕生的民國(第402頁)
暫不開放單本銷售
近代中國史綱(全套2冊)
探討近代中國歷史,包括世變前的中國與西方、西力衝擊、內部動亂、憂患中的自強運動、甲午慘敗與中國分割、改制維新與排外、滿清傾覆前夕的內外情勢,以迄辛亥革命止、包括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軍閥恣睢、再革命、兩種內戰、安內攘外、八年抗日戰爭、及中國大陸政權的改變。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