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 第五輯
- 點閱:157
- 作者: 許暉著
- 出版社:漫遊者文化出版 大雁文化發行
- 出版年:2016[民105]
- 集叢名:大人の教科書:25
- ISBN:978-986-93243-8-0 ; 986-93243-8-X ; 978-986-48900-2-6 ; 986-489-002-6
- 格式:EPUB
- 版次:初版
- 系列書: 這個詞, 原來是這個意思,本系列共6本,連載中
內容簡介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輯,2011年創下連續36週高踞誠品書店排行榜佳績!
●《這個詞,原來是這個意思》第一、二、三、四輯,總銷售 80,000冊,掀起兩岸中文國學書熱潮。
什麼,我們每天都在用的這些詞,原來是這個意思!
「夥伴」為什麼會用來指同伴
唐朝的兵制,府兵的最小單位為「火」,之所以稱為「火」,是因為這十人同灶共火而食。「火伴」的稱謂即由此而來,最早乃是一個軍事術語,後來為了區別於專指火焰之「火」,於是就添加了一個人字旁,寫成「夥伴」,詞義也從同灶共火而食的士兵擴展成了同伴之意。
「兔兒」原來是用來指娼妓
為什麼古人把妓女和兔子聯繫起來呢?原來,這與古代中國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有關。古人以為,傳說雌兔舔舐雄兔的毫毛,望著月亮就可以受孕,然後從口中生出幼兔。從此之後,這一荒誕不經的傳說竟然就成了定論。甚至博學如蘇東坡,也認為「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於是兔子就被比附為婦女的「不夫而妊」。
「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
「怨女」不能解釋為心懷怨恨的女子,「怨」其實是「蘊」的假借字。「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的意思就是:宮內沒有蓄積多餘的青年女子,宮外也就不會有空無家室的青年男子。「怨女」就是指蓄積的女子,不正是今日「剩女」一詞很生動的寫照嗎?
「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
「喬」的本義是人登上高樓,順理成章地引申為高的意思。由於人登高的舉動跟踩高蹺的動作極為相似,因此又順理成章地把踩高蹺的人稱作「喬人」。表演踩高蹺時,踩高蹺的人還要妝扮成各種角色,而且多以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為主,扮相滑稽,逗觀眾歡心,正是因為喬人表演的踩高蹺之戲,「喬」才由此引申出假裝、改扮的意思
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
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
既長見識又長知識。
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
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大跳!
以下這些詞,你知道它們的由來與用法的演變嗎?
「燈紅酒綠」的酒真的是綠色的
「湯餅會」原來吃的是湯麵
「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
「美男」、「美女」原來都是間諜
「鑽營」的「鑽」原來是一種刑具
「打耳光」原來是模擬割耳朵的戰爭行為
「雞姦」原來跟雞毫無關係
「抱背」原來是暗指男同性戀
「兔崽子」原來是在罵男妓
「蕭郎」為什麼是指情郎
「隱疾」到底是指什麼疾病
「祕辛」到底是形容什麼樣的祕密
還有更多更多……
「夥伴」為什麼會用來指同伴
唐朝的兵制,府兵的最小單位為「火」,之所以稱為「火」,是因為這十人同灶共火而食。「火伴」的稱謂即由此而來,最早乃是一個軍事術語,後來為了區別於專指火焰之「火」,於是就添加了一個人字旁,寫成「夥伴」,詞義也從同灶共火而食的士兵擴展成了同伴之意。
「兔兒」原來是用來指娼妓
為什麼古人把妓女和兔子聯繫起來呢?原來,這與古代中國對兔子習性的錯誤認識有關。古人以為,傳說雌兔舔舐雄兔的毫毛,望著月亮就可以受孕,然後從口中生出幼兔。從此之後,這一荒誕不經的傳說竟然就成了定論。甚至博學如蘇東坡,也認為「野人或言兔無雄者,望月而孕」,於是兔子就被比附為婦女的「不夫而妊」。
「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
「怨女」不能解釋為心懷怨恨的女子,「怨」其實是「蘊」的假借字。「內無怨女,外無曠夫」的意思就是:宮內沒有蓄積多餘的青年女子,宮外也就不會有空無家室的青年男子。「怨女」就是指蓄積的女子,不正是今日「剩女」一詞很生動的寫照嗎?
「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
「喬」的本義是人登上高樓,順理成章地引申為高的意思。由於人登高的舉動跟踩高蹺的動作極為相似,因此又順理成章地把踩高蹺的人稱作「喬人」。表演踩高蹺時,踩高蹺的人還要妝扮成各種角色,而且多以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為主,扮相滑稽,逗觀眾歡心,正是因為喬人表演的踩高蹺之戲,「喬」才由此引申出假裝、改扮的意思
讓國學行家帶你重回語文的歷史現場,
一次看完近兩百則詞條當初如何誕生,又如何演變成今日的用法,
既長見識又長知識。
原來,語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
看完本書,你再也不會誤用、錯用跟濫用中文了!
不說不知道,說出來嚇你一大跳!
以下這些詞,你知道它們的由來與用法的演變嗎?
「燈紅酒綠」的酒真的是綠色的
「湯餅會」原來吃的是湯麵
「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掛的是牛頭賣的是馬肉
「美男」、「美女」原來都是間諜
「鑽營」的「鑽」原來是一種刑具
「打耳光」原來是模擬割耳朵的戰爭行為
「雞姦」原來跟雞毫無關係
「抱背」原來是暗指男同性戀
「兔崽子」原來是在罵男妓
「蕭郎」為什麼是指情郎
「隱疾」到底是指什麼疾病
「祕辛」到底是形容什麼樣的祕密
還有更多更多……
- 封面
- 「一唱三歎」原來是形容音樂質樸
- 「九錫」是指哪九件御賜的禮器?
- 「十里長亭」原來不僅僅是送別之地
- 「三英」原來是皮衣上的纓飾
- 「三腳貓」原來是從飛熊變化而來
- 「下作」原來是對賤民的詛咒
- 「于飛之樂」為什麼是比喻男女交歡?
- 「大不敬」原來專指不敬皇帝之罪
- 「小姐」原來一開始就有兩種稱謂系統
- 「什物」原來是軍旅中的必備器物
- 「介紹」原來是一種傳話的禮儀
- 「公子」原來是指諸侯的庶子
- 「引車賣漿」原來不是指拉車、賣豆漿的
- 「心喪」原來是指不穿喪服為老師服喪
- 「文獻」原來是指典籍和賢人
- 「水性楊花」的「楊花」原來是柳絮
- 「水獺」為什麼以「獺」為名?
- 「凶器」原來是喪葬器具
- 「叨陪末座」原來跟饕餮有關
- 「平頭百姓」的「平頭」原來是一種頭巾
- 「打耳光」原來是模擬割耳朵的戰爭行為
- 「伐冰之家」為什麼是指達官貴族?
- 「伙計」為什麼是指同伴?
- 「光棍」為什麼是比喻單身漢?
- 「全軍盡墨」原來是形容全軍穿喪服
- 「危言」原來是指正直的話
- 「向壁虛造」原來是向著孔子舊宅的牆壁
- 「地主」原來是土地神
- 「有染」為什麼是形容男女通姦?
- 「巫覡」原來分指女巫、男巫
- 「扶老」原來是拐杖的雅稱
- 「抓髻」原來是「髽髻」之誤
- 「抓鬮」的「鬮」到底指什麼?
- 「良人」原來只能是妻子稱呼丈夫
- 「兔崽子」原來是對男妓的蔑稱
- 「兩造」原來是指原告和被告雙方
- 「周旋」原來是中規中矩的禮儀
- 「呷醋」為什麼是比喻男女之間妒忌?
- 「奇裝異服」原來是指不合禮制的服裝
- 「抱背」為什麼是男同性戀的隱語?
- 「的盧」到底是什麼顏色的馬?
- 「青奴」原來是消暑納涼的器具
- 「怨女」原來就是古代的「剩女」
- 「指名道姓」為什麼是不禮貌的行為?
- 「美男」、「美女」原來都是周代的間諜
- 「面縛輿櫬」原來表示國君戰敗投降
- 「家室」原來分別指夫、妻
- 「峨冠博帶」到底是什麼樣的裝束?
- 「弱不勝衣」原來是形容君子的謙退之貌
- 「烏衣子弟」為什麼是指富貴人家的子弟?
- 「祕辛」到底是形容什麼樣的祕密?
- 「紙錢」原來最初用的是真錢
- 「郢書燕說」原來是一場有趣的誤會
- 「假髮」原來是流行髮飾
- 「執箕帚」原來是妻、妾的謙詞
- 「強梁」原來是食鬼之神
- 「彩禮」原來是「財禮」之誤
- 「掛羊頭賣狗肉」原來是掛牛頭賣馬肉
- 「推杯換盞」原來是古代飲酒的禮儀
- 「梨渦」為什麼專指美女的酒渦?
- 「棄市」原來不是指死刑
- 「清揚」為什麼是尊稱對方的儀容之美?
- 「唯唯諾諾」原來是古人應答的聲音
- 「陵寢」原來是專指帝王的墳墓
- 「鹵莽」原來是鹽鹼地上的荒草
- 「鹿鳴宴」原來要歌《鹿鳴》之詩
- 「喪明之痛」原來是比喻喪子
- 「喬裝」原來是踩高蹺的表演
- 「寓公」原來是指失地之君
- 「復辟」原來只能用於君主復位
- 「椒乳」原來是「菽乳」之誤
- 「湯餅會」原來吃的是湯麵
- 「痞氣」原來是指瘧疾
- 「登遐」為什麼是死亡的諱稱?
- 「貴庚」為什麼是詢問年齡的敬語?
- 「雲英未嫁」的「雲英」原來是位營妓
- 「債臺高築」的債臺原來是指洛陽的謻臺
- 「奧援」原來是指神靈暗中保佑
- 「愁眉」原來是女子美麗的眉妝
- 「聚麀」為什麼是比喻兩代亂倫?
- 「舞勺」、「舞象」為什麼是指男孩子十三和十五歲?
- 「閥閱」為什麼是指世家、巨室?
- 「誕生」原來專指帝王出生
- 「豬頭」原來是祭祀的敬供
- 「養老」原來是古代的一項禮制
- 「燈紅酒綠」的酒原來真是綠色的
- 「蕞爾小國」的「蕞」原來是指束茅草表位次
- 「蕭郎」為什麼是情郎的暱稱?
- 「蕭蕭」為什麼總是形容悲聲?
- 「嬰兒」原來分指女孩、男孩
- 「賽神」原來不是比賽誰供的神更好
- 「隱疾」指的到底是什麼疾病?
- 「霜露之思」為什麼是指對父母、祖先的哀思?
- 「齋戒」原來是祭祀前的清潔工作
- 「雞姦」原來跟雞毫無關係
- 「櫻桃宴」原來是新科進士宴會的雅稱
- 「蘭夢」原來是生兒子的預兆
- 「靈臺」原來是求雨的高臺
- 「鑽營」的「鑽」原來是一種刑具
- 「驪歌」為什麼是離別之歌?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80
單本電子書
NT$
18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