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UB
PDF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內容簡介
精選值得吟詠玩味的100條名句,輕鬆閱讀《古文觀止》,深入中文堂奧
情境式分類,名句類別清楚,強化作文時名句運用功力!
在浩瀚如煙的古籍寶藏中,擷取必備知識,轉換為現代生活實用資料庫,藉由形式上的突破,喚醒讀者接近經典的興趣,輕鬆閱讀,有效學習,達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語文涵養以及靈活「再創造」的可能性,是本系列希望能為讀者服務的目標。
2005年,我們製作了《中文經典100句:古文觀止》。從《古文觀止》上下數百篇文章中,擷取了最膾炙人口、不可不知的100句名言,讓讀者們透過扼要簡單的介紹與闡述,能夠掌握《古文觀止》一書的內容。
然而《古文觀止》一書上啟東周,下至明代,包括史記、漢書等史學名著與唐宋八大家等220篇名家作品,題材各異,內容廣泛,如此精彩紛呈的典籍,豈能用100句全面囊括?難免有遺珠之憾。
2016年,我們再整理出100句精彩名句,將前編無法完成的缺憾補齊。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背景小常識】:介紹作者生平、故事的成因與故事的劇情。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2005年,我們製作了《中文經典100句:古文觀止》。從《古文觀止》上下數百篇文章中,擷取了最膾炙人口、不可不知的100句名言,讓讀者們透過扼要簡單的介紹與闡述,能夠掌握《古文觀止》一書的內容。
然而《古文觀止》一書上啟東周,下至明代,包括史記、漢書等史學名著與唐宋八大家等220篇名家作品,題材各異,內容廣泛,如此精彩紛呈的典籍,豈能用100句全面囊括?難免有遺珠之憾。
2016年,我們再整理出100句精彩名句,將前編無法完成的缺憾補齊。
【名句的誕生】:呈現原文,同時節錄上下文,有助於理解與記憶完整段落。
【完全讀懂名句】:難字與難詞的意義解釋。整段原文的白話語譯。
【文章背景小常識】:介紹作者生平、故事的成因與故事的劇情。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軼事、字詞語的典故故事、歷代的品評。
【歷久彌新說名句】:介紹相關主題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並完整說明故事背景與應用情境。
- 〈出版緣起〉站在文化巨人的肩膀上 季旭昇(第3頁)
- 行為修養(第13頁)
- 1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14頁)
- 2 信不由中,質無益也(第17頁)
- 3 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第21頁)
- 4 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第24頁)
- 5 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弔不暇,何賀之有(第27頁)
- 6 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第30頁)
- 7 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第33頁)
- 8 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第35頁)
- 9 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第38頁)
- 10 夫臺猶不足恃以長久,而況於人事之得喪,忽往而忽來者歟(第41頁)
- 11 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第44頁)
- 12 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第47頁)
- 13 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第50頁)
- 14 使其中不自得,將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第53頁)
- 15 善人喜於見傳,則勇於自立;惡人無有所紀,則以愧而懼(第56頁)
- 16 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第59頁)
- 17 離世異俗,獨行其意,罵譏、笑侮、困辱而不悔(第62頁)
- 18 其氣愈充,其語愈壯,其志意愈高(第65頁)
- 19 人皆習於背公死黨之行,而忘守節奉公之道(第69頁)
- 20 履霜之漸,豈一朝一夕也哉(第73頁)
- 21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第76頁)
- 善政之法(第81頁)
- 22 故講事以度軌量謂之軌,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第82頁)
- 23 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濁之源也(第85頁)
- 24 禮生於有而廢於無(第89頁)
- 25 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 負俗之累而立功名(第91頁)
- 26 民者,在上所以牧之,趨利如水走下,四方亡擇(第95頁)
- 27 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第98頁)
- 28 自古聖人賢士,皆非有求於聞用也(第102頁)
- 29 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第105頁)
- 30 夫天授人以賢聖才能,豈使自有餘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第108頁)
- 31 聖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 者,聖賢之身也(第111頁)
- 32 天子不可戲(第114頁)
- 33 天下治,則禪禮樂以陶吾民(第117頁)
- 34 使人有所法,且有所賴,是惟國家教學之意(第121頁)
- 35 有亂之萌,無亂之形,是謂將亂。將亂難治,不可以有亂急,亦不可以無亂弛(第124頁)
- 36 民無常性,惟上所待(第127頁)
- 37 可以賞,可以無賞,賞之過乎仁;可以罰,可以無罰,罰之過乎義(第130頁)
- 38 過乎仁,不失為君子;過乎義,則流而入於忍人(第133頁)
- 39 古者賞不以爵祿,刑不以刀鋸(第135頁)
- 40 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第137頁)
- 41 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第139頁)
- 42 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第142頁)
- 43 上下一體,所以為泰(第145頁)
- 亂政積弊(第149頁)
- 44 亂政亟行,所以敗也(第150頁)
- 45 國家之敗,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寵賂章也(第153頁)
- 46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156頁)
- 47 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第160頁)
- 48 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第164頁)
- 49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與,不知;以亂易整,不武(第167頁)
- 50 夫兵戢而時動,動則威,觀則玩,玩則無震(第170頁)
- 51 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第174頁)
- 52 夫飢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第177頁)
- 53 民貧則奸邪生(第180頁)
- 54 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第183頁)
- 55 偏聽生姦,獨任成亂(第186頁)
- 56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也(第189頁)
- 57 合則胡越為兄弟,不合則骨肉為讎敵(第192頁)
- 58 禍亂之作,將以開聖人也(第195頁)
- 59 正言者謂之誹謗,遏過者謂之妖言(第198頁)
- 60 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第201頁)
- 61 天下之患,莫深於獄(第204頁)
- 62 烏鳶之卵不毀,而後鳳凰集;誹謗之罪不誅,而後良言進(第207頁)
- 63 窮理以定賞罰,本情以正褒貶(第209頁)
- 64 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第212頁)
- 人事慨嘆(第215頁)
- 65 舉世混濁,清士乃見(第216頁)
- 66 高材多戚戚之窮,盛位無赫赫之光(第219頁)
- 67 人必有子,子必有親,親親相讎,其亂誰救?(第222頁)
- 68 禮之所謂讎者,蓋以冤抑沉痛而號無告也(第225頁)
- 69 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第227頁)
- 70 能者用而智者謀(第231頁)
- 71 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第234頁)
- 72 天下之治亂,候於洛陽之盛衰而知;洛陽之盛衰,候於園囿之興廢而得(第237頁)
- 73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第240頁)
- 74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第243頁)
- 75 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第246頁)
- 76 其同乎萬物生死,而復歸於無物者,暫聚之形(第249頁)
- 77 不與萬物共盡,而卓然其不朽者,後世之名(第253頁)
- 78 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為襦;使天而雨玉,饑者不得以為粟(第256頁)
- 79 天可必乎?賢者不必貴,仁者不必壽。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後(第259頁)
- 80 善惡之報,至於子孫(第262頁)
- 81 天道何親?惟德之親。鬼神何靈?因人而靈(第264頁)
- 82 昔日之所無,今日有之不為過;昔日之所有,今日無之不為不足(第268頁)
- 83 一晝一夜,華開者謝;一春一秋,物故者新(第271頁)
- 84 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第273頁)
- 85 夫古今之變,朝市改易(第275頁)
- 建功立業(第279頁)
- 86 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第280頁)
- 87 夫功之成,非成於成之日,蓋必有所由起;禍之作,不作於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第283頁)
- 88 一國以一人興,以一人亡(第286頁)
- 89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第289頁)
- 90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第293頁)
- 91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後可以舉兵,知勢而後可以加兵,知節而後可以用兵(第296頁)
- 92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後讒入(第299頁)
- 93 合則留,不合即去(第302頁)
- 94 非才之難,所以自用者實難(第305頁)
- 95 夫君子之所取者遠,則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則必有所忍(第308頁)
- 96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遺俗之累(第311頁)
- 97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第314頁)
- 98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則無務為自全之計(第317頁)
- 99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第319頁)
- 100 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第322頁)
紙本書 NT$ 300
單本電子書 NT$ 210
優惠價
NT$
185
(優惠期限:2022-08-31)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