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志工臺灣.共同營造友善社會
服務學習於1960年代,因為美國高等教育以及學生參與社會正義的需求和呼聲日漸殷切,同時配合杜威(Dewey)經驗教育的論述,服務學習因此在70年代於許多校園中蓬勃發展,到1980年代末期,更在許多深信服務學習具有極大教育潛力的有識之士努力下,美國教育委員會結合了校園盟約(campus compact)的力量,結合1000所大學及學院,正式奠定服務學習的理念與做法。往後,服務學習的波濤,便持續洶湧地由美國推廣到全球有心學習的國家與地區。
臺灣雖極早就已有勞作教育或類似服務教育之做法,但運用服務學習之概念推動教育並進而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法,其歷史尚屬年輕,但隨著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期望提高,目前亦已漸成潮流。許多學校在接受概念、採行實驗措施,在反省、質疑、檢視過程中摸索前進,並對於服務學習中採用結合專業、從做中學,於參與服務後反省內化的扎根設計,多持正面看法,也深覺服務學習之推動,應有助於教學中「知、情、意、行」目標之達成,故推動之意願與決心在臺灣亦已蔚為風氣。
教育部為繼續推動與落實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於2010年修頒「大專校院服務學習方案」,鼓勵各大專院校成立服務學習推動單位,規劃服務學習相關課程,並將原有學生的社團活動及志願服務活動結合相關訓練課程,或將原有課程結合社會服務活動或實習服務活動,推展並落實服務學習,藉以培養大專校院學生社區服務能力、學習助人利他的態度與價值觀、落實品德教育及公民參與的精神與擴展學生的視野、開闊服務他人的胸襟,並期能藉由服務學習,提供學生實務經驗,透過實際服務與知識技能的融合,達到真正的學以致用。2014年並進一步訂定「服務學習推動方案」,實施期程為期三年,於高等教育、高中職、國中小學各教育階層積極。實施策略與重點措施務包括:培訓服務學習種子師資與行政團隊、強化服務學習課程及活動內涵、充實服務學習資訊平臺、擴大服務學習資源網絡、鼓勵服務學習相關研究及教材研發、服務學習評鑑與獎勵表揚等。方案由教育部及各相關單位分工協力推動,著重「服務學習」之觀念推廣,建立合作推動網絡,累積經驗傳承,至與國際接軌(教育部,2014a)。
服務學習可視為一門哲學或一種教學法(Kendall, 1990),透過實作經驗與反思,連結服務與學習,並達到與社區互惠,教師亦可以從改變的教學方式中發現更多的能量。因此,鼓勵各層級學校服務學習課程之研發及推廣以及成立教師服務-學習專業成長社群與舉辦服務學習主辦人員、種子師資及社區機構督導人員培訓,建構及推廣服務學習資源網絡平臺,聯結學術界、第三部門與企業界相關服務學習之資源,建立學校與社區服務–學習夥伴關係,是我國目前亟需努力的方向(劉若蘭,2014)。透過青年署「服務學習推動方案」三年計畫,可以活化深耕服務學習,擴散推廣多元關懷學習,厚植青年關懷力,進而提升公民競爭力;期盼經由整合相關單位資料,讓更多學生透過服務學習,真正可以學以致用,共同營造溫馨友善的社會。
註:資料參考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服務學習網
- 教育探索 臺灣教育未來發展優先課題(第i頁)
- 封面話題(第10頁)
- 愛心無界限 人人皆志工(第10頁)
- 擔任菲律賓華語教學志工之我思(第14頁)
- 傳遞幸福的青年志工服務(第19頁)
- 教育觀察站(第23頁)
- 今昔教育(第23頁)
- 一位音樂老師之死 建構中階教師支持糸統之重要性(第25頁)
- 雲端時代的教師角色定位(第30頁)
- 校園中翻轉的隱喻 桃園市龍安國小之藝術建構環境(第35頁)
- 教學觀察與回饋三部曲-備課、觀課、議課(第40頁)
- 教師生涯發展方程式(第45頁)
- 新政權下的美國教育與展望(第51頁)
- 推動博物館教育人員臨床視導制度之我見(第55頁)
- 兩岸身心障礙全民運動政策及設備交流(第60頁)
- 考用天地 105年新竹市國民中學校長甄選試題解析(第67頁)
- 高手出招(第76頁)
- 2017放眼國際,拓展視野(第76頁)
- 食尚小達人 就是愛莧(第82頁)
- 說書博覽會(第86頁)
- 幫助越籍生找回自信與快樂(第91頁)
- 將愛蘊藏在點滴之中(第95頁)
- 當數學遇到藝術(第100頁)
- 書與電影的對話 揶揄,或者禮敬?《走音天后》的多聲道(第103頁)
- 鍵聲喃喃 看不到的報償更巨大(第111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