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沸騰熱傳與雙相流
  • 點閱:375
    8人已收藏
  • 作者: 潘欽著
  • 出版社:俊傑書局股份有公司
  • 出版年:2001
  • ISBN:9789573031611
  • 格式:JPG
  • 頁數:738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簡介:
沸騰具有極佳的熱傳能力,其應用相當廣泛,從農業時代的日常生活到E世代的高科技,沸騰熱傳都扮演一定的角色。

  • 自序(第I頁)
  • 第一章 導論(第1頁)
    • 1.1 沸騰熱傳與氣液雙相流的發展(第1頁)
    • 1.2 沸騰的基本模式(第4頁)
    • 1.3 本書的內容(第6頁)
    • 1.4 近年出版的重要專書(第8頁)
    • 參考文獻(第8頁)
  • 第二章 沸騰熱傳與雙相流動的基本理論(第11頁)
    • 2.1 成核理論(第11頁)
    • 2.2 氣泡動力學(第50頁)
    • 2.3 介面的不穩定性(第64頁)
    • 2.4 蒸氣乾度與空泡分率(第74頁)
    • 2.5 雙向流動型態(第82頁)
    • 2.6 結語(第92頁)
    • 參考文獻(第92頁)
  • 第三章 池核沸騰熱傳(第97頁)
    • 3.1 池核沸騰的參數效應(第99頁)
    • 3.2 沸騰的啟始與磁滯作用(第106頁)
    • 3.3 池核沸騰的熱傳機制(第110頁)
    • 3.4 經驗或半理論公式的發展(第118頁)
    • 3.5 成核址密度與成核址間的相互作用(第146頁)
    • 3.6 沸騰渾沌與模式發展(第153頁)
    • 3.7 結語(第160頁)
    • 參考文獻(第161頁)
  • 第四章 流動核沸騰與雙相強制對流熱傳(第169頁)
    • 4.1 沸騰啟始(第171頁)
    • 4.2 次冷態核沸騰的機制(第179頁)
    • 4.3 次冷態流動沸騰的經驗公式(第186頁)
    • 4.4 飽和態沸騰與雙相強制對流(第193頁)
    • 4.5 飽和態沸騰與雙相強制對流的經驗公式(第211頁)
    • 4.6 結語(第228頁)
    • 參考文獻(第229頁)
  • 第五章 臨界熱通率(第235頁)
    • 5.1 池沸騰的臨界熱通率(第236頁)
    • 5.2 次冷態或低蒸汽乾度流動沸騰的臨界熱通率(第260頁)
    • 5.3 高蒸汽乾度的臨界熱通率─乾化熱通率(第279頁)
    • 5.4 流動沸騰臨界熱通率的經驗公式(第285頁)
    • 5.5 結語(第296頁)
    • 參考文獻(第297頁)
  • 第六章 後臨界熱通率的沸騰熱傳(第307頁)
    • 6.1 池膜沸騰(第309頁)
    • 6.2 強制對流膜沸騰(第339頁)
    • 6.3 液滴流膜沸騰(第345頁)
    • 6.4 萊登弗洛斯特點─最低膜沸騰溫度(第352頁)
    • 6.5 過度沸騰(第356頁)
    • 6.6 結語(第397頁)
    • 參考文獻(第398頁)
  • 第七章 雙相流動與熱傳的守恆式(第405頁)
    • 7.1 單相流的守恆式(第406頁)
    • 7.2 雙相流的局部瞬間守恆式(第411頁)
    • 7.3 局部時間平均的守恆式─三維雙流體守恆式(第418頁)
    • 7.4 一維雙流體模式(第426頁)
    • 7.5 一維均質模式(第435頁)
    • 7.6 一維漂移通率模式(第439頁)
    • 7.7 結語(第443頁)
    • 參考文獻(第445頁)
  • 第八章 組合方程式(第447頁)
    • 8.1 介面面積密度(第447頁)
    • 8.2 介面質量傳遞率(第453頁)
    • 8.3 介面動量傳遞率(第459頁)
    • 8.4 介面能量傳遞率(第467頁)
    • 8.5 各相與管壁的交互作用(第468頁)
    • 8.6 雙相流的紊流模式(第471頁)
    • 8.7 結語(第480頁)
    • 附錄A、標本平均過程〈Alajbegovic et al, 1999〉(第481頁)
    • 參考文獻(第482頁)
  • 第九章 雙相流壓降(第485頁)
    • 9.1 均質模式與雙向流壓降(第486頁)
    • 9.2 雙流體模式與雙向流壓降(第494頁)
    • 9.3 次要的雙向流壓降(第508頁)
    • 9.4 結語(第511頁)
    • 參考文獻(第512頁)
  • 第十章 穩態雙相管流的分析(第513頁)
    • 10.1 沸騰通道的分析─一維漂移通率模式分析的結果(第513頁)
    • 10.2 沸騰通道的分析─一維雙流體模式分析的結果(第520頁)
    • 10.3 沸騰通道的分析─一多維雙流體模式的分析(第538頁)
    • 10.4 氣泡流的多維分析─以歐氏坐標描述氣相(第543頁)
    • 10.5 氣泡流的多維分析─以拉氏座標描述氣相(第548頁)
    • 10.6 結語(第561頁)
    • 參考文獻(第561頁)
  • 第十一章 雙相流的穩定性分析(第567頁)
    • 11.1 流衝〈雷第內葛〉不穩定性(第569頁)
    • 11.2 密度波振盪(第572頁)
    • 11.3 動態不穩定性〈密度波振盪〉的線性穩定性分析(第573頁)
    • 11.4 雙相流系統不穩定性的非線性分析(第598頁)
    • 11.5 單一沸騰通道非線性分析(第610頁)
    • 11.6 多平行沸騰通道的非線性分析(第622頁)
    • 11.7 雙相自然循環迴路的穩定性分析(第644頁)
    • 11.8 與中子動態藕合的穩定性分析(第663頁)
    • 11.9 結語(第677頁)
    • 參考文獻(第679頁)
  • 第十二章 雙相臨界流(第685頁)
    • 12.1 單相流的臨界質量通率(第687頁)
    • 12.2 慕迪〈Moody〉的平衡雙相臨界流模式(第688頁)
    • 12.3 亨利/弗斯基的非平衡雙相臨界流模式(第695頁)
    • 12.4 結語(第702頁)
    • 參考文獻(第703頁)
  • 符號說明(第705頁)
  • 希臘字母(第714頁)
  • 無因次參數(第718頁)
紙本書 NT$ 670
單本電子書
NT$ 53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1-28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