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陳徽崇:他的文字與紀念他的文字
  • 點閱:2
  • 作者: 傅承得編
  • 出版社:大將出版社
  • 出版年:2009
  • 集叢名:千秋文化:14-15 大將出版品:第328-329種
  • ISBN:9789833941575
  • 格式:JPG
  • 頁數:328
  • 附註:簡體字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2

內容簡介

陳徽崇,這個走入風中、夜追星子的瘦小身影,如今是永遠消逝了。能讓一位音樂家留下痕跡的,是他創作的樂曲。《陳徽崇:他的文字與紀念他的文字》,是他生命的注腳。

1972年至2005年約33年間,陳徽崇斷斷續續寫了五十多篇作品。仿佛詠歌之不足,他必須透過文字表達所思所感。這些文字頗多議論與針砭,我們看到的,是與社會滔滔激辯的陳徽崇。這並非舞台上或鋼琴前從容淡定的陳徽崇,而是紅塵街頭聲嘶力竭的陳徽崇。

51篇陳徽崇的文字、63篇紀念他的文字,構成一本書,借以緬懷和記錄永遠消逝的身影。

編者簡介

傅承得,1959年生,臺灣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畢業。現任大獎出版社社長、城邦(馬、新)出版集團董事、紫藤文化企業集團董事、《漂亮家居》月刊編務總監、ideasmith廣告公司創意策劃、余仁生(1959)私人有限公司行銷策略顧問、《HQ》雙月刊編務總監。編著作品三十余種。

  • 【序】失乐园 /傅承得(第3頁)
  • 陈徽崇生平记事(第8頁)
  • 陈徽崇照片与手迹(第13頁)
  • 辑一 陈徽崇的文字(第27頁)
    • 音乐是什么?(第29頁)
    • 音乐的意义(第32頁)
    • 台北听李渊辉钢琴演奏会(第34頁)
    • 谈马来西亚色彩的音乐(第38頁)
    • 马华作者一去不回来?(第43頁)
    • 二十年来的师大音乐系(第47頁)
    • 请听侨声:一个合唱团的故事(第51頁)
    • 我替森夫人伸屈(第55頁)
    • 澄清马华“文学观念”要紧(第57頁)
    • 楔子:浅显答复川谷的四点质疑(第61頁)
    • 三(第66頁)
    • 师生的关系(第70頁)
    • 老师不能下决心戒烟(第72頁)
    • 碎句(第74頁)
    • 也谈含苞欲放的花(第75頁)
    • 马华文艺求新难(第77頁)
    • 这一代的旋律(第79頁)
    • 民族音乐灵魂(第84頁)
    • 找方法谈马华文艺(第86頁)
    • 正义的火炬——作协(第88頁)
    • 文学气候对“抉择”的影响(第89頁)
    • 谈校长与校政(第92頁)
    • 听新加坡交响乐团演出看朱晖指挥(第94頁)
    • 起立,行礼,坐下(第98頁)
    • 给陈质采的信(第100頁)
    • 泡影(第104頁)
    • 生活札记十则(第107頁)
    • 等风的根(第113頁)
    • 把一首歌唱成一个节(第114頁)
    • 教师节“献词”(第115頁)
    • 无题(第117頁)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第118頁)
    • 亚华之歌(第120頁)
    • 我的愿望:新山音乐厅(第121頁)
    • 写在马华现代诗曲二十年回顾吟唱会前夕(第122頁)
    • 华社的产品——礼堂(第124頁)
    • 舞台人生(第126頁)
    • 摇滚乐与阿都拉(第128頁)
    • 教教我吧!(第131頁)
    • 柔艺十二周年说句实话(第132頁)
    • 南院有文化吗?(第134頁)
    • 新山(华社“文化”)失身记(第136頁)
    • 文化不流血(第138頁)
    • 部长笑嘻嘻,百姓苦兮兮(第139頁)
    • 新山文化何去何从?(第140頁)
    • 宽中分校二千万来龙去脉(第142頁)
    • 华人宗教给了华人什么?(第144頁)
    • 踏破铁鞋觅文化厅(第146頁)
    • 音乐厅在,文化不负债(第147頁)
    • 在那求艺无门的地方(第149頁)
    • 唱起火炬之歌,照亮华教的天空!(第151頁)
  • 辑二 纪念陈徽崇的文字(第153頁)
    • 《音乐基础》序/黄继翔(第155頁)
    • 从现代诗配曲谈起/陈质采整理(第157頁)
    • 鼓:致陈徽崇老师和宽中廿四节令鼓手/游川(第174頁)
    • 你的身影那么高大 /刘慧华(第175頁)
    • 陈徽崇音乐不死:廿四节令鼓擂动天地吟 /李桂萍报导(第177頁)
    • 歌之咏之现代诗:为陈徽崇演唱会而写/温任平(第183頁)
    • 陈徽崇的音乐创作历程/胡志强(第188頁)
    • 牧歌的人/小曼(第190頁)
    • 众弦颤颤:陈徽崇/陈再藩(第192頁)
    • 风和日丽,说徽崇的文化主题曲《如风如日》/陈再藩(第195頁)
    • 陈徽崇:文化事业经营之神/林新明(第197頁)
    • 祝福陈徽崇/陈再藩(第198頁)
    • 诗与歌是一帖凉凉的药/陈再藩(第201頁)
    • 拥抱一颗星子:写给陈徽崇老师/傅承得(第204頁)
    • 为陈徽崇祈福/贺婉蜜(第206頁)
    • 你是令人动容的万籁/傅承得(第207頁)
    • 他的歌,将永远唱下去……/萧依钊(第209頁)
    • 徽崇,陈老师:印象/吴怡玉(第212頁)
    • 星夜行程,如日如风;走好,陈老师!/林明华(第214頁)
    • 歌声的归宿:陈徽崇老师/杨邦尼(第216頁)
    • 陈徽崇/傅承得(第219頁)
    • 陈徽崇留给我们的遗产/庄仁杰(第221頁)
    • 马华文化的辛酸/陈再藩(第224頁)
    • 他的声音是重要的声音:马国音乐教父陈徽崇病逝/周文龙(第227頁)
    • 永远怀念陈徽崇老师/苏雅香(第231頁)
    • 鼓声隆隆,二十四节令鼓回神州:追思陈徽崇/梓鉴(第232頁)
    • 他的六十一年都为音符活着/杨善勇(第234頁)
    • 你错过一场葬礼/傅承得(第236頁)
    • 鼓声依旧,斯人已逝:陈徽崇悼文 /小曼(第238頁)
    • 陈徽崇的百啭人生 /吴恒灿(第242頁)
    • 今宵酒醒何处?/小曼(第244頁)
    • 启动后陈徽崇时代的思考/莫家浩(第247頁)
    • 老师走了,但活在我心中/觉诚法师(第250頁)
    • 肯定文化人的贡献/光明日报社论(第252頁)
    • 这一夜,新山哭了:悼陈徽崇老师/林明华(第254頁)
    • 陈徽崇老师追思会 /舒庆祥(第257頁)
    • 音乐路上一盏明灯/周金亮(第259頁)
    • 徽崇您走好/曾为师(第261頁)
    • 文化艺术应突破种族藩篱/星洲日报社论(第263頁)
    • 陈徽崇名留青史/陈亚伦牧师(第266頁)
    • 天使太用力/甄子权(第268頁)
    • 让艺术工作者挥别黑暗时代/陈慧娇(第271頁)
    • 他的作乐:记陈徽崇老师/友弟(第274頁)
    • 在陈徽崇止步的地方,我们继续向前走去!/陈再藩(第277頁)
    • 陈老师逝世点滴/胡志强(第280頁)
    • 他乘愿而来/郑梅娇(第282頁)
    • 迟来的表扬证书/尚鲲(第284頁)
    • 追吊陈徽崇/梁文华(第286頁)
    • 恩情难忘:悼念陈徽崇老师/何盈(第288頁)
    • 我们用什么方式跟你告别?/陈浩源(第291頁)
    • 音乐室与音乐厅的梦/杨邦尼(第294頁)
    • 陈徽崇老师的心愿未了/郭金顺(第297頁)
    • 我的老师:陈徽崇/李德慧(第299頁)
    • 悼陈徽崇老师/黄春梅(第301頁)
    • 写给陈徽崇老师的一封信/珀石(第303頁)
    • 在〈启动后陈徽崇时代的思考〉之后/庄仁杰(第304頁)
    • 宽柔有情,学生有义/宽中人(第306頁)
    • 谁冷眼旁观?/邱雪妮(第308頁)
    • 有一种教育叫悼念/陈玉芳(第310頁)
    • 纸鹤八千/苏俊翔(第313頁)
    • “纪念陈徽崇老师音乐室”设立,但愿是一个好开端/舒庆祥(第315頁)
    • 陈徽崇的音乐共鸣 /安焕然(第317頁)
    • 高楼的歌声:陈徽崇音乐中心/杨邦尼(第320頁)
紙本書 NT$ 360
單本電子書
NT$ 252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5-02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