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計畫自石岡壩至河口因受上游攔砂壩阻擋,土石供需不平衡,此區域河段無法形成均夷河道,石岡壩整體河床呈持續沖刷之趨勢,本計畫建議大甲溪上游之攔砂壩宜改建為梳子壩,使颱洪期間粗顆粒砂石可通過梳子壩,進而通過石岡壩。
- 摘要(第I頁)
- Abstract(第II頁)
- 結論與建議(第III頁)
- 目錄(第VII頁)
- 表目錄(第XII頁)
- 圖目錄(第XIV頁)
- 第一章 緒論(第1-1頁)
- 1.1 研究動機(第1-1頁)
- 1.2 研究範圍(第1-1頁)
- 1.3 研究方法(第1-3頁)
- 1.4 工作項目及預期成果(第1-5頁)
- 第二章 基本資料蒐集調查分析(第2-1頁)
- 2.1 流域地文資料(第2-1頁)
- 2.2 人文及社會經濟資料(第2-5頁)
- 2.3 水文氣象資料(第2-9頁)
- 2.4 土壤與地質資料(第2-19頁)
- 2.5 自然環境與生態景觀資料(第2-29頁)
- 2.6 灌溉及排水系統資料(第2-32頁)
- 2.7 集水區及土地利用概況資料(第2-34頁)
- 2.8 水資源利用資料(第2-42頁)
- 2.9 地盤下陷資料(第2-54頁)
- 2.10 以往辦理之外業測量調查資料蒐集(第2-56頁)
- 2.11 以往治理規劃成果資料(第2-58頁)
- 2.12 流域內相關計畫(含國土利用綜合計畫)資料蒐集(第2-67頁)
- 2.13 歷年防洪、跨河構造物災害資料蒐集(第2-70頁)
- 2.14 河床質縱斷變化(第2-119頁)
- 2.15 河川特性與治理原則(第2-122頁)
- 第三章 模糊模式在河道變遷與沖淤之應用(第3-1頁)
- 3.1 類神經模糊推論系統(ANFIS)(第3-1頁)
- 3.2 河道動態穩定平衡模式之應用(第3-8頁)
- 3.3 河道沖淤穩定分析(第3-29頁)
- 第四章 河川水理特性數值模擬(第4-1頁)
- 4.1 水理分析模式介紹與模式選擇(第4-1頁)
- 4.2 SMS 整合式水理分析模式(第4-5頁)
- 4.3 模擬場址概述(第4-7頁)
- 4.4 上游邊界條件及下游水理邊界條件分析(第4-8頁)
- 4.5 網格劃分與參數率定(第4-12頁)
- 4.6 數值模擬結果探討(第4-14頁)
- 第五章 后豐大橋河段防洪、跨河構造物安全性分析(第5-1頁)
- 5.1 后豐橋河段防洪、跨河構造物水毀機理分析(第5-1頁)
- 5.2 后豐橋河段治理方案研擬(第5-25頁)
- 5.3 河道治理措施可行性評估與建議(第5-28頁)
- 附錄 A 期初報告審查意見答覆(第A-1頁)
- 附錄 B 期中報告審查意見答覆(第A-6頁)
- 附錄 C 期末報告審查意見答覆(第A-18頁)
- 附錄 D.1 主河道變遷模擬流程圖(第A-27頁)
- 附錄 D.2 主河道變遷預測流程圖(第A-28頁)
- 附錄 D.3 河道變遷規則庫(第A-29頁)
- 附錄 E.1 河道沖淤模擬流程圖(第A-48頁)
- 附錄 E.2 河道沖淤預測流程圖(第A-49頁)
- 附錄 E.3 河道沖淤規則庫(第A-50頁)
- 附錄 F 參考文獻(第A-53頁)
紙本書 NT$ 1000
單本電子書
NT$
700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