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
  • 點閱:31
    2人已收藏
  • 作者: 鍾怡雯著
  • 出版社:大將出版社
  • 出版年:2006
  • 集叢名:千秋文化:5
  • ISBN:9789833098927
  • 格式:JPG
  • 頁數:176
  • 附註:簡體字版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7

內容簡介
 
這本論文集主要收錄作者近八年來發表的六篇學術論文,以馬華散文?研究對象:〈追尋與?裝——馬華散文的中國圖像〉、〈馬華校園散文的文學史意義〉、〈馬華散文的「浪漫」傳統〉、〈沉浸在雨水和?水的魚——感傷主義者方路〉、〈憂鬱的浮雕——馬華散文的雨林書寫〉、〈砂華自然寫作的在地視野與美學建構〉,外加一篇東馬文學概述〈閱讀婆羅洲〉,以及一篇重要書評〈從「新興華文文學」論馬華文學的命名〉。作者將這些論文重新勘誤、校訂之後,編排出最理想的論述架構,結集成?,全書共九萬四千字。

主要討論兩個主題:(一)以「中國圖像」?中心的文化鄉愁,與之並存的華社知識份子的憂患意識,再由此探索馬華散文更核心的「浪漫」傳統;(二)以赤道雨林?場景的自然寫作。

作者簡介

鍾怡雯,1969年生於金寶,台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元智大學中語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繪本、傳記和論文集共十二部:《河宴》、《垂釣睡眠》、《聽說》、《我和我豢養的宇宙》、《飄浮書房》、《靈鷲山外山:心道法師傳》、《枕在你肚腹的時光》、《路燈老了》、《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亞洲華文散文的中國圖像》、《無盡的追尋:當代散文的詮釋與批評》以及《靈魂的經緯度:馬華散文的雨林和心靈圖景》。

  • 第一章.绪论(第7頁)
    • 第一节、心灵图景:从神州以降(第7頁)
    • 第二节、雨林图景:阅读婆罗洲(第10頁)
  • 第二章.马华散文的中国图象(第15頁)
    • 第一节、前言(第15頁)
    • 第二节、神州:在古典与江湖中寻找失落的中国(第17頁)
    • 第三节、流离:在中国的边陲(第42頁)
    • 第四节、辞藻化的中国(第48頁)
    • 第五节、中国映象:风景的召唤与伪装(第54頁)
    • 第六节、结语(第60頁)
  • 第三章.马华校园散文的文学史意义(第62頁)
    • 第一节、前言(第62頁)
    • 第二节、文字/文学建构的乌托邦(第65頁)
    • 第三节、感时忧国的知识分子传统(第72頁)
    • 第四节、结语(第78頁)
  • 第四章.马华散文的“浪漫”传统(第80頁)
    • 第一节、前言(第80頁)
    • 第二节、浪漫主义与“浪漫”(第82頁)
    • 第三节、失控/磅礴的抒情(第85頁)
    • 第四节、传火人的忧郁(第90頁)
    • 第五节、反浪漫的“浪漫”方式(第94頁)
    • 第六节、结语(第97頁)
  • 第五章.感伤主义者方路(第98頁)
    • 第一节、前言(第98頁)
    • 第二节、潮湿的内心图景(第100頁)
    • 第三节、克服感伤──写作的意义(第107頁)
    • 第四节、结语(第112頁)
  • 第六章.当代马华散文的雨林书写(第113頁)
    • 第一节、前言(第113頁)
    • 第二节、深入腹地(第114頁)
    • 第三节、行旅的眼睛(第119頁)
    • 第四节、乌托邦的讣文(第122頁)
    • 第五节、在地观察(第125頁)
    • 第六节、结语(第130頁)
  • 第七章.砂华自然写作的在地视野与美学建构(第132頁)
    • 第一节、前言(第132頁)
    • 第二节、变动中的义界:自然写作,或原乡/在地书写?(第136頁)
    • 第三节、以文字重构雨林:“在地”式的自然写作(第140頁)
    • 第四节、我们只有一个婆罗洲(第150頁)
    • 第五节、结语(第156頁)
  • 第八章.结论(第158頁)
    • 心灵的经纬度(第158頁)
  • 附论:从“新兴华文文学”论马华文学的命名(第161頁)
  • 参引书目(第166頁)
紙本書 NT$ 216
單本電子書
NT$ 151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7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