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視野 [第16期]:川普的時代 台灣的契機?
- 點閱:125
- 並列題名:Democratic visions
- 作者: 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編
- 出版社:社團法人李登輝民主協會
- 出版年:2016.12
- ISSN:2222-6826
- 格式:PDF
本期內容簡介
從旁觀察蔡英文政府半載以來的施政,總覺得卡卡的,彷彿被某個隱形的力量牽制,施展不開。從民調來看,新政府從一開始人們滿心期待的超高人氣,往下掉到現在成了毀譽參半的五五波評價,反映了人們對施政不如預期的事實,政府肯定需要反省同時瞭解人民到底要什麼。
台灣人民到底要什麼?這問題坦白說不會只有一個答案。但蔡政府上台以來一系列的作為,無論是外交人事的任用、WHA衛福部長「中華台北」的自我矮化,抑或是對中國打壓的反應不夠強硬、台灣不屬於中國的聲音喊的不夠大、聘用宋楚瑜代表出席APEC和擔任資政、金融幫交通幫XX幫繼續壟斷權力…等,一時之間讓人以為馬英九還在執政,獨派與台派自然不買單,網路輿論批評聲浪四起。
選民要的東西本來就不可能一致。天底下不存在讓所有人都當贏家的政策或制度,政治領導人更是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但,這些並不能作為對蔡政府施政不滿意度持續上升的藉口。人民要的始終多元異質,但有本事的領導人還是可以讓人民普遍滿意。
站在施政的角度來看,蔡政府拋出議題的方式給人一種少了章法的感覺。如果拿蔡政府和馬政府相比,馬政府其實施政有章法的多,一個步驟接一個步驟,有其政治的堆疊效應在。馬政府的問題不在沒有章法,而在他根本不是站在為台灣人民謀福利的出發點做整體施政的規劃,只是為了成就馬個人的統一大業與歷史定位。
美國大選結束,富商川普跌破各界眼鏡勝出,擊敗從政資歷完整、無人能出其右的女性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為太平洋未來的和平與秩序投下不確定因素。相比於資深、成熟的柯林頓,川普的不按牌理出牌,難免讓人有些不安全感。站在台灣的立場,台灣安全有賴美國軍事上的保護,然而,川普上台是否可能改變此一關係?還是說,川普其實能夠成為台灣進一步改變的助力,讓台灣往下一階段的國家正常化前進?
美國大選結束,富商川普跌破各界眼鏡勝出,擊敗從政資歷完整、無人能出其右的女性候選人希拉蕊‧柯林頓,為太平洋未來的和平與秩序投下不確定因素。相比於資深、成熟的柯林頓,川普的不按牌理出牌,難免讓人有些不安全感。站在台灣的立場,台灣安全有賴美國軍事上的保護,然而,川普上台是否可能改變此一關係?還是說,川普其實能夠成為台灣進一步改變的助力,讓台灣往下一階段的國家正常化前進?
- 編輯室報告 不見施政章法的蔡政府(第4頁)
- 李登輝主義(第6頁)
- 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勇氣」和「決斷力」-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接受產經新聞專訪(第6頁)
- 台灣和日本是生命共同體-李前總統登輝先生接受日本放送協會(NHK)專訪(第10頁)
- 政論與社群(第23頁)
- 台灣的職場環境,造就沒有未來的台灣年輕人(第23頁)
- 為何「一例一休」讓蔡英文陷入困境(第29頁)
- 「請鬼抓藥單」的逆流?-「中華民國存在」的深層意義(第33頁)
- 打「一嘴台獨好牌」的民進黨(第37頁)
- 以價值凝聚共識 以願景推動改革(第38頁)
- 「台日友好」的過去與未來-李登輝氏の場合(第44頁)
- 國家因為有你們而偉大(第48頁)
- 輔心事件與帝國儒教(第51頁)
- 扭轉教育(第58頁)
- 重理輕文的歷史與迷思(第58頁)
- 從法國到台灣-高中哲學教育的可能?(第62頁)
- 以台灣為主體、由近及遠的歷史課程改革(第68頁)
- 經濟產業(第72頁)
- Uber 爭議針鋒相對成假議題,真正關鍵在於無人車發展(第72頁)
- 圖書統一定價是出版業的救星嗎?(第75頁)
- 淺談新南向:會做的應該先做(第79頁)
- 國際戰略(第85頁)
- 美國大選之後,台灣學到什麼?(第85頁)
- 川普政府時代的美台關係展望-雖是不確定的時代,但可能是最好的機會(第89頁)
- 中國會在近期武力犯台嗎?(第95頁)
- 「洪習會」的風風雨雨(第100頁)
- 透視歷史(第104頁)
- 台灣早該換國旗國歌了(第104頁)
- 是「台灣隊」還是「中華隊」?台灣棒球史上一頁被遺忘的政治角力(第113頁)
- 會務紀要(第118頁)
- 《從對話到共識:你我共同的台灣》-張燦鍙新書發表會(第118頁)
- 司法改革 鳴槍起跑-冤法受害者聯盟籌備會議(第119頁)
- 日本李登輝之友會支部長團來訪-構築新台日共同體(第120頁)
- 張燦鍙理事長獲頒「王康陸人權獎」(第121頁)
- 在地、青創、議題、音樂-斗笠音樂市集熱血開陣(第122頁)
紙本書 NT$ 0
單本電子書
NT$
0
其他刊期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