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百年品牌神話,品牌的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兩回事:永遠都要為
文:黃文博 /
發表日期:2023-05-05

一代的經營旅程,粗略地鋪排,大致走過幾個階段。
首先是「產品特色」競爭,用差異化比拼;等產品高度同質化,進到「附加價值」競爭,如改用服務、促銷、產品個性等較量;等附加價值的效果疲勞,再進入慘烈的「價格」競爭,祭出低成本加低售價的兩面刃,試圖維持利潤。
然而,低成本造成品質隱憂,薄利造成資本支出停滯,價格競爭終究成為致命傷,於是轉頭尋覓僅存不多的武器,眾裡尋她千百度,發現品牌還在燈火闌珊處,終因不得已進到「品牌形象」競爭。
以上的經營旅程鋪排,雖不那麼科學,且帶有揶揄的味道,但我實話實說,台灣企業開始正眼看待品牌,嚴肅思索品牌競爭的必要,並賦予品牌在市場攻防的角色,是二十一世紀初的事了,慢了,現在做,亡羊補牢。
事實上,多數一代在價格競爭段的後期交班,普遍缺乏完整正確的品牌認知,企業也欠缺操作品牌的實戰經驗,這個情況下接班的二代扛不扛得住?要看能否延攬並信任真材實學的品牌專家?以及能否督促自己謙虛地學習品牌這門課。
我跟企業二代不乏相處和溝通的機會,只要有時間,我一定把話題繞到品牌上,十多年下來,我對二代們的使命感印象深刻,卻也對他們的品牌知識感慨良深。我要進諫二代們一句話,你們以為會自體發光的品牌,其實是瓷器,做工精緻但極端脆弱,非常不耐摔,大意不得啊!
品牌經營權和所有權是兩回事
對許多兼任品牌長的二代經營者,我要請你們先接受一個你會很不喜歡,但你不接受就做不好品牌的觀念,那就是:你有品牌經營權,但沒有所有權!
「笑話了,品牌所有權不在我手上?胡說八道!」用膝蓋想也知道大家會怎麼反應。好,請耐著性子看下去。
法律上,經由政府單位登記在案的名稱,又由企業編預算推廣,所有權屬於企業,殆無疑義。但是法律層面的歸屬無法適用於心理層面,消費者的心,晴時多雲偶陣雨,除了一部份高度忠誠的核心顧客效忠到底,多數人變心的機率高,特別是彼此替代性強的同質化消費品,例如衛生紙,何以在這麼講究品牌形象區隔的現在,零售通路的售價標示牌仍然高高掛,吸引無數人細看單張價格?好像價格競爭段的陰影始終籠罩市場,並未過去。
沒錯,如同「FREE 免費」這字眼一直是銷售的Magic Word,價格競爭從以前到未來,在每個市場競爭階段只有扮演紅花或綠葉的差別,卻從未消失。品牌築起的長城能夠抵銷最多一半的價格誘惑,反過來看,沒有品牌長城的抵禦,消費者見「益」思遷的根性,很容易讓變心大軍長驅直入,企業兵敗如山倒。
消費者常懷貳心,但是基於欣賞你精心打造的品牌,在受到外界引誘時尚且猶豫徘徊,倘若品牌偏好度(認知程度一致性極佳,印象殘留沉潛深度極牢)強到足以拉住漂泊的心,恭喜,你的品牌有競爭力。但是更進一步來看,你的品牌跟90% 以上的其它品牌一樣,你無權管控的破碎印象和馬賽克式記憶太多了,像是別人家的孩子,人家要過繼給你養你就養著,人家要拿回監護權就拿得回去。
換個說法,品牌依附在人心中,寄生在人的腦海裡,離開了人心的品牌,像掉了殼的寄居蟹,什麼都不是。因為有這個特性,所以不要相信什麼百年品牌的神話,百年老字號的說法只對少數死忠消費者有效,你永遠要為新加入的消費者擦亮品牌,百年如一日,你擦了一百年,累了,第一百零一年偷懶不擦,常懷貳心的人們就變心了。
論述到此,你還認為擁有心理層面的品牌所有權嗎?舉個大家應該記憶猶新的例子。
成立於1894 年的老牌子犁記餅店,2014 年慘受餿水油事件波及,有一樣產品「芝麻肉餅」在不知情下用到餿水油,原本訂了較為嚴格的退貨條件,湧入門店的顧客高聲要求無條件退貨,甚至有人要求店員當場吃掉綠豆椪以證明產品安全無虞,店員含淚吃下。無辜受害的店家顧及百年品牌商譽,允諾無條件退貨,結果短短三天,共退款達八百萬元,其中購買芝麻肉餅的發票竟然只有一張,更有不少人持發票退一次錢,隔天拿空盒子再去退一次錢。
疼惜犁記的忠誠顧客當然有,他們基於對這個老字號品牌的感情,選擇不去退貨。可是,落井下石的顧客以及不顧情份、只論利益的顧客,大概比店家以為的多很多。
驚覺顧客如此輕棄情份的企業主,不需要傷心;認真投入品牌的操盤人,又有什麼好驚訝?常懷貳心,本來就是消費者的天性,你再老牌,不過年代久遠的瓷器,一樣摔不得。發生在犁記身上的事,印證我提醒你的,品牌所有權自始至終握在別人手上,經營品牌的責任在你,但品牌屬於消費者所有。自認品牌在手的企業,落花有意;而翻臉變心的民眾或顧客,流水無情。
品牌是企業跟消費者借來用的,珍惜你手上的品牌,剛好而已。
►►本文摘自:《品牌大學問:打造創品牌、養品牌、管品牌的實戰力,贏得超額品牌紅利》第三章〈品名是企業的,品牌是企業向消費者借的〉
EPUB
品牌大學問:打造創品牌、養品牌、管品牌的實戰力,贏得超額品牌紅利
電子書 NT$ 350
紙本書 NT$ 500
本期內容簡介
全在地視角,直球對決你不敢觸碰或無力解決的品牌難題
投入巨資打造新品牌,買到銷售數字卻始終買不到消費者的心?
新產品一上市就爆紅,乘勝追擊卻越勇越挫,到底哪裡犯了錯?
品牌操作應該靠實力,最後成功與否卻成了無法捉摸的靠運氣?
在創品牌、養品牌、管品牌的過程,那些無法突破又無力解決的盲點與誤區,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從來沒有本土品牌著作像這本書一樣,把形成品牌的底層邏輯論述得如此澈底,把操作品牌的必備知識剖析得如此清晰,形成一套知識系統,兼具學理和實務,深入淺出且非常實用。
這也是一本專為台灣企業寫的品牌書,不套用歐美觀點,不引用國外案例,堅持採用本土企業實例。全書思考嚴謹、觀點犀利,直球對決品牌操盤人不敢碰觸的難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絕不含糊帶過,完全解鎖台灣企業面臨的品牌關卡。
作者黃文博在整合傳播領域資歷豐富,橫跨品牌、策略、創意三大領域,自許為「品牌領航員」,引領台灣品牌不迷路、替台灣品牌找活路。本書為黃文博鑽研「策略思考」及「品牌管理」的集大成之作,幫助你一次掌握品牌操作8步驟、品牌最重要的12個觀念,並以22項獨家創見,解析55個台灣品牌實例來印證品牌論述,引導讀者:
帶品牌走過「印.心.想.形」四層樓架構
善用「A.S.C,」三大重點,完整管理品牌
倚靠「質形力」讓你的品牌執行,以質取勝
學習用策略架構模板,構思理性的品牌計畫
選擇建構通道,幫品牌在正確的環境轉大人
講求消費體驗的時代,品牌是一種操控顧客消費場景的人因工程學。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品牌學論述:
經營者將從中體悟——為什麼企業做的所有事,都會是品牌的事
品牌操盤人更清楚——想管理好品牌,知識是底氣,觀念是鑰匙
行銷企劃者能學會——如何放下經驗和直覺,以策略思辨規劃品牌
想要打造個人品牌——成功的個人品牌如何靠片段印象一點一滴累積
各界讚譽
依姓氏筆劃排列
無論企業打算要創新品牌、再造品牌或重整品牌,都可以跟著黃文博老師一針見血又不失幽默的陳述方式,深入品牌核心一探究竟。 ——別蓮蒂|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
個人品牌從草創、養成到管理,背後都需要精密的人為操作,就像是《品牌大學問》中所強調的,品牌是一項需要長期投注心力的「人因工程」。 ——陳婉若|伊林娛樂副董事長
這本書不是讀一次就可以消化的,可以當成工具書經常翻閱,檢視管理印象帳戶,以及盤點五內五外的品牌資產和質形力的現狀等。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從「印象」這個基礎觀念出發,黃老師建立一套環環相扣的理論架構,結合他個人身經百戰的豐富實務經驗,帶讀者認識品牌策略背後的原理。 ——馮勃翰|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本書將品牌操作整理成一套有理論、有觀點、可理解、可操作的系統性架構,相信在閱讀過本書之後,企業更懂得如何帶著MIT的巧實力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
感謝有料的大師願意化身無私的老師,將一甲子的功力匯聚丹田醍醐灌頂傳授我輩。能把品牌這本難唸的經,變成這麼好看的書,黃文博老大,功德無量! ——龔大中|台灣奧美集團創意長
投入巨資打造新品牌,買到銷售數字卻始終買不到消費者的心?
新產品一上市就爆紅,乘勝追擊卻越勇越挫,到底哪裡犯了錯?
品牌操作應該靠實力,最後成功與否卻成了無法捉摸的靠運氣?
在創品牌、養品牌、管品牌的過程,那些無法突破又無力解決的盲點與誤區,都能在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從來沒有本土品牌著作像這本書一樣,把形成品牌的底層邏輯論述得如此澈底,把操作品牌的必備知識剖析得如此清晰,形成一套知識系統,兼具學理和實務,深入淺出且非常實用。
這也是一本專為台灣企業寫的品牌書,不套用歐美觀點,不引用國外案例,堅持採用本土企業實例。全書思考嚴謹、觀點犀利,直球對決品牌操盤人不敢碰觸的難題並提出解決方案,絕不含糊帶過,完全解鎖台灣企業面臨的品牌關卡。
作者黃文博在整合傳播領域資歷豐富,橫跨品牌、策略、創意三大領域,自許為「品牌領航員」,引領台灣品牌不迷路、替台灣品牌找活路。本書為黃文博鑽研「策略思考」及「品牌管理」的集大成之作,幫助你一次掌握品牌操作8步驟、品牌最重要的12個觀念,並以22項獨家創見,解析55個台灣品牌實例來印證品牌論述,引導讀者:
帶品牌走過「印.心.想.形」四層樓架構
善用「A.S.C,」三大重點,完整管理品牌
倚靠「質形力」讓你的品牌執行,以質取勝
學習用策略架構模板,構思理性的品牌計畫
選擇建構通道,幫品牌在正確的環境轉大人
講求消費體驗的時代,品牌是一種操控顧客消費場景的人因工程學。透過本書深入淺出的品牌學論述:
經營者將從中體悟——為什麼企業做的所有事,都會是品牌的事
品牌操盤人更清楚——想管理好品牌,知識是底氣,觀念是鑰匙
行銷企劃者能學會——如何放下經驗和直覺,以策略思辨規劃品牌
想要打造個人品牌——成功的個人品牌如何靠片段印象一點一滴累積
各界讚譽
依姓氏筆劃排列
無論企業打算要創新品牌、再造品牌或重整品牌,都可以跟著黃文博老師一針見血又不失幽默的陳述方式,深入品牌核心一探究竟。 ——別蓮蒂|政大企管系特聘教授
個人品牌從草創、養成到管理,背後都需要精密的人為操作,就像是《品牌大學問》中所強調的,品牌是一項需要長期投注心力的「人因工程」。 ——陳婉若|伊林娛樂副董事長
這本書不是讀一次就可以消化的,可以當成工具書經常翻閱,檢視管理印象帳戶,以及盤點五內五外的品牌資產和質形力的現狀等。 ——盛治仁|雲朗觀光集團總經理
從「印象」這個基礎觀念出發,黃老師建立一套環環相扣的理論架構,結合他個人身經百戰的豐富實務經驗,帶讀者認識品牌策略背後的原理。 ——馮勃翰|台大經濟系副教授
本書將品牌操作整理成一套有理論、有觀點、可理解、可操作的系統性架構,相信在閱讀過本書之後,企業更懂得如何帶著MIT的巧實力在國際市場上發光發熱。 ——蔡惠卿|上銀科技總經理
感謝有料的大師願意化身無私的老師,將一甲子的功力匯聚丹田醍醐灌頂傳授我輩。能把品牌這本難唸的經,變成這麼好看的書,黃文博老大,功德無量! ——龔大中|台灣奧美集團創意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