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團隊如何運用「勇於坦承」的工作環境打造出暢銷電影?

文:艾美.艾德蒙森 / 發表日期:2023-04-04
     
Photo by Max Cortez on Unsplash
 

如果你在1995 年的時候,年紀超過三歲,你很可能知道一部名為《玩具總動員》(Toy Story)的電影,這是一家叫做皮克斯(Pixar)的公司所發行的第一部電腦動畫片。
 
那年,《玩具總動員》是全球票房最高的電影,而皮克斯成為最成功的首次公開募資企業。至於其他,就像人們所說的,都成了歷史。從那時候開始,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已經製作了十九部影片,每一部都叫好叫座。在一個票房賣座誠屬難能可貴的產業裡,這是了不起的成就,而出自一家公司的電影沒有一部不賣座,更是前所未聞。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答案就是,透過領導力打造出讓創意與批評都可以蓬勃發展的企業文化。或許皮克斯從事的是創造故事、製成動畫,但它的運作的方式帶給我們關於心理安全的課題,就像他們的電影一樣,老少咸宜。
 
皮克斯共同創辦人卡特莫爾(Ed Catmull)認為,工作室的成功有一部分要歸功於「坦誠」。他對坦誠的定義是直率或坦白,將坦誠、講真話及毫無保留連結在一起,這正是心理安全感的宗旨。當坦誠成為職場文化的一部分時,成員就不會覺得要噤若寒蟬。他們不會對自己的想法有所保留;他們會說出心裡的話,願意分享想法、意見與評價。理想的情況是,他們會一起大笑、高談闊論。卡特莫爾鼓勵坦誠,尋求將坦誠在組織中制度化的方法,最著名的莫過於皮克斯所謂的「智囊團」(Braintrust)機制。
 
智囊團是一個小組,每隔幾個月就會碰面一次,一起評估製作中的電影,提出真誠的回饋給導演,以及協助解決創意問題。智囊團機制在1999 年啟用,當時的皮克斯急於拯救《玩具總動員2》(Toy Story 2),因為這部片的發展偏離了軌道。智囊團的運作方法很簡單:一群導演和編劇一起看電影的早期版本,一起吃午餐,然後將他們認為好和不好的地方回饋給導演。然而,這個運作方法的關鍵成分在於坦誠。坦誠,看似簡單,絕非易事。
 
聞過則喜,精益求精
 
正如卡特莫爾所坦承的:「一開始,我們所有的影片都很糟。」其實《玩具總動員》很容易就會被拍成一部在講玩具的祕密生活的電影,既愚蠢又無聊。但是,創意的過程天生就是反覆更迭的,有賴真正誠實的回饋。如果在智囊團會議中的人,對於早期試映只是含糊說些禮貌性的讚美之詞,無法安心說出自己覺得有錯的、遺漏的、不清楚的或沒道理的地方,那麼《玩具總動員》還有玩具總動員2》可能就無法在電影界直衝雲霄了。
 
皮克斯的智囊團有其運作規則。首先,回饋必須是有建設性的,而且對事不對人。同樣地,電影製作人不能自我設防,或是認為批評是針對個人,必須準備好聆聽真相。第二,評論只是建議,而不是處方。沒有什麼由上而下的命令,也沒有由下而上的要求;導演終究是要對這部電影負責的人,可以決定是否採用大家提供的解決方案。
 
第三,坦率的回饋不是在「挑毛病」,而必須出自同理心。導演通常已經自己走完了整個過程,同理心對他們會有幫助。我們會在堆積如山的建議措施當中,同時表達讚賞與感謝,尤其是關於導演的願景和抱負。
 
卡特莫爾再度提到:「智囊團是出於善意的。它想提供幫助,沒有自私自利之說。」智囊團被看做是中立、沒有任何特定立場的「它」(it),而非令人生畏的「他們」(them),也不會被當成只是個別成員的總和而已。當人們的心理安全感高到他們覺得可以安心貢獻見識、見解或建議時,會議室中的知識就會呈倍數增加。這是因為個別的觀察和建議可以相輔相成,發展出新的形貌,創造出新的價值,這種現象和單獨蒐集個別回饋的情況相比,更是明顯。
 
智囊團,也就是享有共同議題、坦率提供同僚回饋的一群人,會受到個人的人格特質及化學作用的影響。換句話說,如果流程執行不當,他們的討論很容易會離題。為了讓智囊團有效運作,經理人必須持續地監控動態變化。
 
如果大家能尊重彼此的專業知識,信任彼此的意見,那麼就會大有幫助。對於如何甄選有效率回饋小組的成員,皮克斯導演史坦頓(Andrew Stanton)提供了一些建議。他說,他們必須「激盪你的腦力,讓你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出很多的解決方案。」史坦頓所說的召集可以激盪腦力的人,這樣的觀點正中核心,說明了為什麼心理安全感對於創新和進步是不可或缺的。會議室裡的其他人說出自己內心想法,我們才能激發腦力。


►►本文摘自:《心理安全感的力量


心理安全感的力量:別讓沉默扼殺了你和團隊的未來!
電子書 NT$ 336
紙本書 NT$ 480
本期內容簡介
 
發言不怕犯錯、受質疑、被報復
形成能自由表達、充分參與的文化
是競爭者無法仿效的隱形優勢!
 
為什麼經驗豐富的戰將,在關鍵時刻反而貢獻打折?
為什麼有能力的同事在新任務上卻顯得保守、遲疑?
為什麼我們在會議中經常有話卻不願意說?      
 
在今天合作與創新定成敗的世界,只擁有聰明能幹、企圖心強的人才不見得有績效,更重要的是必須讓聰明又有企圖的人不怕犯錯地把知識用出來、能卸下心防合作,才能在變化中找出新路徑!
 
工業時代,個人完美執行最佳實務就能績效卓越;在知識密集的創新時代,高效率要靠協作、共創,最被忽略的績效要素是團隊中沒有人說出口的「心理安全感」!心理安全感指的是,組織成員相信自己不會因發表了某個想法、疑問、關切,乃至犯錯,而受到懲罰、侮辱或報復。
 
本書作者艾德蒙森是哈佛管理學院教授,在全球最具影響力的Thinkers50排行第一,開創組織心理安全感研究的先河。自1990年代中期,艾德蒙森就注意到心理安全感攸關組織管理的成效。她在過去近三十年橫跨商業、醫療、教育領域的大量研究中更證實了,企業之所以會沉淪,往往不是受創於外在的挑戰,而是源自於內部無法即時發現錯誤,從錯誤中學習,並且改正。
 
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工作將更集中在需要創意的地方,富有心理安全感的職場文化能為企業帶來兩大優勢:
一、心理安全感能釋放個人和集體才能:接納多元,鼓勵包容性,建立歸屬感,成員才能主動地、安心地貢獻想法。
二、心理安全感是成功團隊的重要特徵:根據哈佛大學進行的相關研究清楚指出,心理安全程度較高的組織在幾乎所有指標上的表現都更好。
 
該如何在組織中建立心理安全感?作者提供了以下具體做法:
◆建立可以自由分享意見和感受的氛圍
◆鼓勵提問
◆對壞消息做出適當反應,而非斥責和批評
 
這是一本專為領導者和團隊而寫的書,針對如何在團隊中建立心理安全感,提供循序漸進的操作框架,並以實例說明自由表達、充分參與的文化如何實現。
 
好評推薦
玉山銀行董事長 黃男州  
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教授 蕭瑞麟 
 
此版為2020年出版之《心理安全感的力量》更新設計版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