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與致謝:2022金典獎決審觀察

文:凌性傑 / 發表日期:2022-10-25
圖檔來源/2022金典獎


「跨界」與「跨越」,文學的疆域越來越開闊。
 
接下2022臺灣文學獎金典獎決審工作之後,我一直興奮期待著,八月底收到三十部入圍好書。開箱這批好書,大概明白複審委員的偏好與品味,三十部入圍作品各有精彩。然而,心裡也浮現些許遺憾——近一年來出書的夏曼•藍波安、廖鴻基、宇文正、王盛弘、陳育萱、田威寧、楊富閔、栗光……,他們精彩又有突破性的作品怎麼沒在入圍名單裡?慶幸的是,入圍作品與建中暑假推薦書單多有重疊,有不少作品早已經仔細讀過,三週左右的時間把所有入圍作品讀完全沒有問題。三十部入圍好書,有詩集、散文、小說、論述、報導,類型非常多樣,呈現「跨界」與「跨越」的精彩,顯示文學的疆域越來越開闊。或許在不遠的未來,臺灣文學金典獎入圍作品會出現童話、少年小說、繪本、劇本這些類型。

據說評審名單是電腦隨機選的。電腦資料庫裡抽取名單,依照性別、文類、領域、專長幾個項目進行平均分配,產生最終的評審結構。閱讀作品的過程,我有一種跟年度好書相逢的感覺,文學、非文學不再那麼涇渭分明,文學的世界反而顯得更多元、更開闊。於是,經過改寫的論文、社會事件報導、田野調查結果,都可以是文學的新品種。文學的物種多元,讓文學變得更好看,也讓評選變得更困難,取擇標準不是很好拿捏。我不迴避主觀的好惡,閱讀時直觀的感動往往讓我陷入迷戀之中。感動過後,「文學性」(文字編織技術)是否突出、作品是否耐看,直接影響我對作品的評價。


 
每一次投票,都是一場因緣聚合
 
九月十六日上午十一點第一場會議,保密名單裡的七位委員正式相會(順時鐘方向依序是:董恕明、小野、吳佩珍、凌性傑、李依倩、詹偉雄、李雪莉)。我們的第一次投票是選出會議主席,祕密投票之後小野老師高票當選(今年繼續連任)。小野老師說,接下來的幾場會議要一直投票,投票之前必須把遊戲規則說清楚。第一次投票要圈選八部或十部作品,大家可以討論,各選八部或各選十部,結果會很不一樣。每一次投票,都是一場因緣聚合,累積許久的偶然終於成為必然。

遊戲規則說清楚了,第一輪圈選十部,得到零票的作品不再討論,四票以上過半數直接進入決選名單,一票以上的作品則繼續深入討論。一票作品若有三位附議、二票作品若有二位附議、三票作品若有一位附議,亦可進入最後的決選。有票數的十七部作品逐一討論之後,各自再投八部,慢慢凝聚共識,十七日下午確定八部正獎、三部蓓蕾獎名單。儘管已經盡力遊說,但沒能為《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附神》、《我與我的幽靈共處一室》、《遊樂場所》、《越嶺記》爭取到更多支持,是我心中的小小遺憾。

決定八部正獎的時候,第八名有兩部作品同票,幾位評審不約而同表示任何一部入選自己完全沒有遺憾,我則是感慨任何一部落選都覺得好遺憾(因為同票的兩部我都超愛)。在遺憾與不遺憾之間,名單就此產生。十八日上午十一點最後一次投票,決定年度大獎。結果是:《白色畫像》五票、《女兒》兩票,《白色畫像》獲得年度大獎。
 

 
致敬與致謝,捨不得散會
 
閱讀這批精彩的作品,我始終覺得自己不是來當評審的,而是來跟這些作品說謝謝的。這一段歷程,當一個認真的讀者就是幸福至極的事。出現在這樣的會議場合,我最想做的事情是跟這些作品致謝,謝謝這些寫作同行讓我看見,讓我感動,讓我對文學有不一樣的理解。即便市場考驗仍舊嚴峻,臺灣文學的生命力是如此強大,如此深邃而美麗。投票輸贏很殘忍,但我們為心愛作品辯護的心情卻是無比溫柔。

也要謝謝彼此交換品味與觀點評審們,我第一次見識到,五場馬拉松會議溝通歧見原來可以這麼幽默、這麼美。即便有時慷慨激昂,卻都沒忘記一開始就說好的原則「不准翻臉」。不僅沒有翻臉,神奇的是一次比一次更深入的交心。第二天評審工作聊到意猶未盡,相約會後去聚餐,也是前所未有的體驗。幾乎沒有哪種文學評審會議可以這樣連辦三天,會議上我們都好想聽對方再多說一點,捨不得對方結束發言。幾位評審委員常常說,「關於某本書,可不可以請某老師再多說一點」、「我想再多聽一點」。有幸同框,感謝評審委員們示範了傾聽的藝術,達成民主而有效率的溝通。因為文學是這麼美好,我們珍惜彼此的意見,捨不得散會。向來對開會沒有好感的我,竟然,捨不得就這麼散會。

散會的時刻,我問來自臺東的董恕明老師,可以跟您擁抱一下嗎?彼此擁抱的時候,有深深的謝忱,感謝文學讓我們相遇。我想念在臺東生活的三年,那時臺東的幾位前輩作家對我多所提攜照顧。那幾年的臺東文學聚會,前輩作家告訴我,他們彼此性別、族群、黨派不同,共同的話題是文學,共同的心念是珍惜彼此的才華。府城會議三日,我想念這些前輩作家的啟發,並且感謝臺灣文學的滋養能量,讓心靈可以休憩,讓生活可以發光。



2022臺灣文學金典獎入圍書展:https://hyread.cc/TLA2022

【相關文章】
賴香吟《白色畫像》榮獲2022金典年度大獎
大珠小珠在玉盤,琤琮作響:2022金典獎決審觀察
耐心與耐心的等價交換:2022金典獎複審觀察
與文學協商:2022金典獎複審觀察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