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人都這樣做:3個投資報酬率最高的致富習慣

文:史考特 蓋洛威 (Scott Galloway) / 發表日期:2025-06-05



多運動,沒得商量

我能給你的最重要的財務建議,跟財務沒有直接關聯:多多運動。這是全面提升短期與長期生活品質最有效的方法。我認識許多高效人士,有些人習慣早起,有些是夜貓子,有些人辦公桌面永遠整齊乾淨,有些則是不拘小節的天才,有些內向,有些外向—但這些人最普遍的特徵,是他們都非常重視運動。科學研究也支持這一點。找一種你喜歡的運動吧,投資運動絕對值得,還可以為你賺到健康和生產力。

運動能讓你把你花掉的時間賺回來,因為你會變得更有精神、心情更好,也更能投入工作。在住家附近快步健走、爬山,都可以達到效果。如果你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運動,最好從快步健走開始。走的速度要快到心跳速率提高,這可以讓你擁有清晰的頭腦,改善你的心情。

我喜歡短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和舉重,阻力訓練可以改善心情和記憶力,對健康有長遠的好處。運動讓我更有自信,覺得自己很強大。(我以前會說,你最好讓自己變得強大到走進一個房間時,應該要覺得自己有能力打倒並吃掉房間裡任何一個人。有人跟我說這個說法太激烈了,會嗎?)




打造廚房內閣

經營職涯的過程中,為自己打造一個廚房內閣,這些人要能夠使你進步,同時也要確保你腳踏實地(因為他們會對你說真話)。他們應該是你信任的人、真心為你想的人,也是敢在你失去判斷力的時候告訴你實話的人。你的廚房內閣,就是在你需要職涯建議,或是在事業或私人問題上需要決策、想聽第二意見,或是單純想測試想法是否可行時,都可以去找的那一群人。

廚房內閣的成員最好本身是聰明、經驗豐富的人,但那不是這些人能帶給你最主要的價值。這群人最大的價值是:他們不是你。你很難從瓶子的內部讀到酒標上的文字,身在其中有時很難看清全局。你的廚房內閣可以提供你無論再聰明或努力都無法自給的東西:一個不同的觀點。

尋求他人的建議不代表你必須照單全收。建議最有價值的部分,通常不是指引你該怎麼做,而是對方問你的問題——那些能夠壓力測試你的思考過程的問題。即使在我最自私的時期,我依然非常看重別人的建議(不一定會聽從)。
我有一個口袋名單,都是我信任、也了解我的人,他們會告訴我真話、而非我想聽的話。一些最有價值的建議不是告訴我該做什麼,而是不該做什麼。我這輩子做過太多蠢事,但也因為有人在關鍵時刻對我說:「欸,也許……不要這樣吧。」讓我逃過了好幾次堪比十五輛連環車禍的災難。




跟有錢人做朋友、學會聊錢

從小,我們就靠模仿在學習。我們的潛意識一直在觀察我們周遭的人做了什麼,然後學著照做。結論顯而易見:你要為你的潛意識尋找最好的學習榜樣。人類是極為擅長模仿的動物,這也包括我們面對金錢的方式。78%的年輕人表示他們會有意識的模仿朋友的理財習慣。我猜實際的數字可能接近百分之百。

兩千年前,哲學家塞內卡就寫道:「多親近那些能使你變得更好的人。歡迎那些你能幫助他們變得更好的人。」這是我比較有爭議的建議之一,那就是你也應該優雅地放下阻礙你前進的人際關係。這個推論往往會激怒人們。我想說清楚,我不是建議你跟小時候的所有死黨絕交,或是只憑某人的財力就與他斷絕往來。長久的關係有無法取代的價值,真正的友誼是珍貴的禮物。

但令人難過的事實是,過去堅固的友情也有可能變得有害。不是每個人都能跨越不成熟的行為和只拿不給的自私態度,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朋友。那不是你該模仿的行為,你也沒有義務要與某人為伍,只因為你們恰好是高中同學或曾經是同事。

找到有錢人、與他們交朋友,你可以模仿他們的致富與生活的方式。這點很重要,特別是如果你跟我一樣,在不太有錢的環境中長大,也沒有很多機會接觸錢。有錢人通常會認識其他有錢人,這個人際網絡是無價的。人們通常太過強調人脈的重要性,人脈通常無法彌補能力或努力的不足,但它確實能增加你運用能力與努力的機會。

但也要小心,當你的有錢朋友談到他們的投資時,你要保持警覺。人們通常更喜歡談論成功的經驗。所以聽別人聊投資話題時,你很可能會覺得自己是唯一投資失利的人。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但心裡要知道他們也有輸的時候。

養成習慣,跟你認識的人聊錢的話題。有錢人(與老闆)總是說我們不該談論錢,因為那不禮貌。鬼扯!無論我們有沒有選擇,我們都活在資本社會,而金錢就是這個社會的作業系統。

當然,有錢人不希望別人談論錢,因為這樣其他人就會更懂理財。音樂家會談音樂,程式設計師會聊程式設計,打高爾夫球的人會聊高爾夫球(而且真是沒完沒了)。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資本家,所以我們為何不敢聊錢?你會收集到關於收入的資訊,修正你的節稅策略,比較自己與別人的預算,壓力測試你的緊急應變計畫。把談論錢變成家常便飯,你就會愈來愈擅於理財。

►►本文摘自:《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財富課:觀念x紀律x工作x配置,完整理解股、債、基金、房地產的基本邏輯,一生不為錢煩惱
電子書 NT$ 336
紙本書 NT$ 480
本期內容簡介
 
《紐約時報》暢銷書|亞馬遜理財榜TOP1・年度最佳商業書
《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執行長日記》作者史蒂文・巴列特齊聲推薦
 
錢,看似靜默,其實很會說話。
錢不夠用時,它會對你怒吼;錢變多時,它會唱起動聽的歌。
但如今,多數人聽到的都是金錢愈來愈刺耳的咒罵聲⋯⋯

 

 
☐ 緊急預備金應該存多少?為什麼房貸是好選擇、車貸不是?
☐ 選股該看財報哪些重點?債券、期貨怎麼操作?各種標的最理想配置比例是什麼?
☐ 公司發的股票應該持有還是轉換?為什麼當沖是最糟的交易方式?
☐ 為什麼不能再用「退休」來回推理財規劃?如何讓投資組合長期抗通膨、穩定獲利?
 
致富不容易,但有明確路徑。
別讓自己被經濟壓力拖垮,人生才有選擇權。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史考特・蓋洛威,是快速竄升的跨世代意見領袖。他創立過九家公司,活躍於創業圈;他每週發送電子報《不留情/沒惡意》(No Mercy / No Malice)、觀點犀利的podcast「The Prof G Pod」日日更新,每週觸及全球數百萬人,是少數在學界與公眾領域都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實踐型知識創業家。

蓋洛威教授談全球市場大趨勢、分析商業世界各種競合賽局,但他最廣受歡迎、也收到最多人提問的主題,都和財富與人生選擇有關。你可能微積分得高分,但是卻不知道怎麼算信用卡利率。蓋洛威發現,很多人不會理財,是因為缺乏金錢知識,但學校很少教理財。

不懂錢,就只能一輩子為錢焦慮。蓋洛威在本書中回歸基本面,不講空泛的勵志文,也沒有快速致富秘訣,而是給出一則經過驗證的致富與守財公式,深入分析四大關鍵:培養紀律、專注賽道、善用時間、分散投資。幫助大家在資本主義體系中的站穩腳步,在現今世界儘早建立財務保障。

致富不需要天賦,也不用寄望中樂透,你只需要掌握基本原則、在大事上做對選擇,再養成長期的紀律。你將學到:

致富關鍵在建立「有錢人品格」,養成哪些習慣投報率最高?
哪些職業最有致富潛力?創業、師字輩專業職、上班族的致富路徑各有不同
股票?債券?基金?房地產?投資主力該放哪裡、如何判斷進場時機?
趁早開始利用複利的力量帶來長期回報,養成儲蓄的紀律
財務槓桿如何控管風險?為什麼短期債務是最可怕的小偷?
怎麼算出日常支出的「水位線」,妥善分配收入,付完帳單還能經營長期投資?
所有投資的魔鬼都隱藏在稅務的細節中。如何聰明合法節稅?
給普通人的14個穩健投資法則,聰明管控風險,報酬最大化

追求財富不是貪婪,而是對自己與所愛之人負責的表現。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億萬富豪,但你可以早一步脫離被錢追趕的日子,
釋放被工作綁住的時間,留給你更在乎的人事物。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