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洛威教授給年輕人的人生建議:工作與照顧家人,該如何選擇?

文:史考特 蓋洛威 (Scott Galloway) / 發表日期:2025-06-03


曾有一位年輕人寫信向我尋求建議。以下是經過匿名保護的內容。

主旨:請問人生建議

嗨,蓋洛威教授:

我現在二十六歲,在某地區一家消費性產品公司從事數位行銷工作。這是個很好的機會,可以和充滿熱忱的團隊合作,處理大量數據,解決不常見的創意問題並協助產品研發。

我爸爸在一月診斷出胰臟癌末期,我決定搬回家和爸媽一起住。我計畫繼續工作……但一直很猶豫,覺得在這時多賺的錢不如和家人在一起有價值。但我還是擔心現在停止學習,將阻礙長期職涯發展。
 


親愛的A:

很遺憾得知你爸爸的狀況。首先聲明,關於如何提供慰藉給病中的父母,我沒有任何相關正式資格,或可以佐證的實證資料。這些決定非常個人。我能告訴你的是,我在我媽媽生病時怎麼做,以及我學到了什麼。然而,很重要的是我必須指出,我當時處在職涯的另一個階段。

我那時三十九歲,已經建立了一些專業聲望並有某種程度的財務保障,二十六歲的你很可能還沒有這些。這類事情沒有使用說明書。很大一部分取決於你和父母的關係、你擁有的後勤補給與資源。以下分享我個人的經驗:

我媽媽被診斷出轉移性胃癌時,醫生告訴她只剩下三個月的壽命。她問我能不能協助她在家裡離世,我同意了。我搬去和她一起住在內華達州沙漠林的退休社區,好讓我們有時間共處,並讓她比較有尊嚴地離去。她於七個月後在家裡過世。你在哪裡過世,以及在生命盡頭有誰圍繞在你身旁,能有力說明你這一生成功或失敗。

心得:關懷照顧者。我媽媽的四個姊妹和最好的朋友分別和我們一起住了三、四個星期,幫忙照顧她。這非常重要,因為有些事情我無法幫忙。我能有所貢獻的一個方式是讓她們住得更愉快。其中一位阿姨很愛聊天,但我不愛。

我靠說話維生,但我在家時只想聽到小孩和老婆的聲音,自己不多話。不過,我當時會熬夜陪她聊幾個小時,毫無內容就單純陪她聊天。帶你媽媽去看場電影、出去吃午餐、一起散步。你媽媽眼前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因為將來得擔任你爸爸的首要照顧者。

心得:保持界限。你爸爸在世上剩下的日子很重要,但你的餘生也很重要。你必須擁有自己的人生。我母親生病時,我每個星期四跑去紐約市或邁阿密,維繫友誼和工作。你的成就顯示父母為你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來養育你。

創造這種環境的關鍵在於財務保障,以你現在的年紀,你需要職業上的衝勁才能打造財務保障。我猜你爸爸很感激你調整自己的生活,但不會希望你徹底改變職涯或工作停擺。你將來很可能會有自己的小孩,也就是你父母的孫子或孫女,他們也需要一個能供應他們所需,並覺得自己事業有成的媽媽。只有你能決定這之間的平衡。

病人的壽命常比預期更長。醫生原本預測我媽媽剩下三個月的壽命,但她後來活了七個月。很不幸地,我在一個星期日飛回去時,她已在30 分鐘前過世。我真希望我當時在場,但我不會因此就改變原來的方式。

如果我沒辦法過上像樣的生活,我沒辦法那麼和顏悅色,何況我本來不是那麼和顏悅色的人,這會嚴重影響氣氛。我在那些暫離的週末裡認識了一個人,我們兩年後有了個兒子,然後又再生了一個。如果我沒有顧及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幸福,我媽媽可能就沒有孫子了。她會很開心我擁有一個長得像她、中間名是希維亞(Sylvia)的兒子。

心得:不要有話沒說出口。對你父親說再多次「我愛你」都不為過。

心得:人能讓你感到驚嘆,也能讓你失望。我媽媽有幾位好友從未探視她,甚至不常打電話。好像他們擔心被傳染癌症一樣。我不認為他們是壞人─只是他們用不同的方式面對。

反之,她最後一位老闆,是一個比她年輕二十歲、有家庭的成功人士。但他每四週就搭飛機來探望我媽媽,當我媽每隔十五分鐘就會嘔吐一次的時候,他會坐在我媽的床邊,陪她說話一小時,才會再搭飛機離開。他的名字叫鮑伯.波寇維茲(Bob Perkowitz),他不只成功,還是個善良的人。

心得:那是病在說話。雖然我媽媽在整個過程中展現了難得的樂觀與堅強,但臨終時變得不講理、甚至刻薄,是很常見的事。那不是她的本意,而是疾病在作祟。如果你做得到,盡量不要放在心上。

身為兩個孩子的父親,我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理解你爸爸。我經常思考臨終這件事,讓自己現在能做出更好的選擇。我相信父母在最後有兩個希望:

一、知道家人深深愛著自己。

二、明白他們的愛與養育,能帶給孩子創造價值並過上有意義生活所需的技能與自信。

你的訊息及 LinkedIn 個人檔案證實了你父親已辦到這兩件事。對他來說,有個如此優秀的女兒,一定帶來極大的安慰。

致上溫暖的問候
史考特

 

►►本文摘自:《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  
 


蓋洛威教授的人生經濟學:掌握機會成本與市場法則,明智選擇職涯與發展關係,人生不焦慮、不匱乏
電子書 NT$ 294
紙本書 NT$ 420
本期內容簡介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最受學生好評、不斷瘋傳的一堂課
協助你衡量職涯、財富、人際關係的各種選項,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該繼續深造,還是盡快累積工作經驗?怎麼知道自己適不適合創業?
選工作為什麼不該看熱情、憑興趣?哪些產業職涯投資報酬率最高?
人生出現新機會,該把握嗎?為什麼總覺得自己不值得被肯定、感覺像冒牌貨?
成功人士都如何管理時間,衝刺事業還能照顧自己與家庭、不被忙碌淹沒?

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教授史考特・蓋洛威,是快速竄升的跨世代意見領袖。他創立過九家公司,活躍於創業圈;他每週發送電子報《不留情/沒惡意》(No Mercy / No Malice)、觀點犀利的podcast「The Prof G Pod」日日更新,每週觸及全球數百萬人,是少數在學界與公眾領域都具備強大影響力的實踐型知識創業家。

蓋洛威在商學院的學生都是各領域精英,但這群「贏者圈」的人卻對人生充滿迷惘,想知道何謂真正的幸福與成功、如何面對失敗與逆境、怎麼做才會有意義感、到人生最後沒有遺憾?

蓋洛威教授從自己五十年人生的成敗經驗出發,不唱高調、不灌雞湯,坦白分享,歸納出在現實世界測試有用的人生建議,幫助你從更長期的角度看問題,釐清優先順序,做出最高報酬的人生選擇: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認清現實:你不會成為巴菲特,也不會有以你為名的香水。
流汗的必要:整天看運動轉播卻不運動的人,未來也只能看著別人比自己成功。
不要追隨熱情,勸你堅持下去的人都已經很有錢了!成就感才能讓你持續前進。
你未來十年的收入取決於現在的學歷與居住地。趁年輕努力取得好學歷,到大城市工作。
選對另一半,比選對工作更重要。好好投資在那個與你共度一生的人身上。
有錢的定義是被動收入>燒錢率,年收入破百萬但沒有存款,依然是窮人。
「經驗」比「物質」更能給你快樂,開平價車款就好,然後帶全家人到非洲旅遊。
把簡單的事做到位:提早赴約、保持禮儀、持續追蹤。當個敢冒險,但不冒失的人。
人生最終極的成就,就是懂得為你愛的人付出,也有能力照顧你愛的人。

每個選擇,都是一筆看不見的成本
每個擁有平衡人生的人,必然走過失衡的青春
機會無所不在,趁早理解世界的運作邏輯
用最小代價,換得最大報酬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