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是一場共振中的壯遊 | 小說家:鄧九雲
文:李鴻駿;攝影:石育安 /
發表日期:2023-04-28

人物插畫‧黃寶琦 場地協力‧好土: home to
春寒午後乍現一場無聲的雨。老宅天井,收納孱弱光線,凝結或未聚的水珠,在葉的表面泛上澄亮色澤。澄是澈淨明亮,茜是赭紅摻進褐色,這也是鄧九雲長篇小說《女二》的二位主角之名。正與反,明與暗,配角與主角,姐妹宛如雙生,但這並非是一個二元對立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完成」的成長故事。
是演員,也是小說家。長年筆耕,鄧九雲在第23屆臺北文學獎「臺北文學年金獎助計畫」中脫穎而出,以《女二》成為「年金獎」得主;評審推薦寫著:「表面雖是書寫演藝圈的故事,但更對照出現實社會的階級與性別權力,將『戲如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提筆寫下二十年來的經驗與觀察,細筆化作主角黃澄演藝路上的蛻變與成長,而如今鄧九雲抵達筆下角色的年歲,角色也活出了她的見識。
一切的一切,彷彿燈光亮起,只待她走向定位。
微觀時間的刻痕
俐落短髮,素雅藍襯衫,提問關於美的初次記憶,鄧九雲的話音流向童年,「我媽媽喜愛打扮,印象中她的第一個髮型是爆炸頭、穿皮裙,非常前衛。在她身上,我看見一個女人愛美的樣子。」
然而,長大後的鄧九雲,回首過去,想起的卻是另一個進出廚房、和麵擀麵的勞碌身影,那是她的外婆,她曾如此形容:「外婆沒有真正被當成一個『女人』,所有漂亮的東西她都沾不上邊,慾望與需求似乎都與她無關。」一次在美國,鄧九雲挽起衣袖,嘗試自己自己和麵做鍋貼,忽然心頭酸澀,「原來七十幾歲的外婆,將最美麗的自己全揉進了那一坨坨麵糰裡。」
時間爬過身體,穿鬆皮膚,名為故事的禮物,深藏皺褶之中,「外婆的美,不是Beautiful的那種,而是一種跟時間有關的東西,屬於時間的刻痕。」鄧九雲說。
演員的美,是自在;文學的好,在共振
演員與作家,兩種身份訓練有別,於人於事、於美於經驗,對美的展現可有不同?鄧九雲笑回「當一個演員,自在才是美」,又進一步解釋:「自在其實很深,無關濃妝或打扮,而是包含了你有多接受自己。」相較於演員,作家以文字向世人展示思想與內心世界,鄧九雲認為,那是一種頻率、一種震動,「對我而言,寫到喜歡的段落,或是覺得重看自己的文章,有一些段落讓人有震動感,甚至起雞皮疙瘩,那就是達到某一種共振。」
新作《女二》,訴說女演員黃澄的演藝之路,追逐姊姊背影成長,心懷主角的夢,卻始終落得替身或配角;在力爭上游的過程,演員間勾心鬥角、產業圈的權力遊戲,更參雜著自我實現的茫然與抉擇⋯⋯,這是職人小說的演員教練課,更是一部有關於女性的成長奮鬥史。
十七萬字的撰寫、無數的校稿與修潤,鄧九雲自然也經歷那「共振」的時刻,那是關於主角黃澄的一次情感關係,知曉結局,再回看相遇,就像Flashback:「若非年齡經歷,我寫不出這樣的情節。到了一個年紀才會明白,主角的行為,其實需要多大的勇氣跟品德。」鄧九雲微笑說道。
當我們談論權力與愛情
談起《女二》中的感情生活,鄧九雲觀察臺灣閱讀市場的萎縮,而她想以一種「中間」的創作方式,吸引讀者,也符合自己的審美:「拿到第一階段的年金後,我想試試看用這個機會取得一個中間點,而愛情故事,就是最典型的小說原型。」
「我接收到一些蠻滿意的回饋,平常不看文學書的人,對這個故事的接受度很高,但對平常有在閱讀的人,他們也從中看到了更多我想要表達的東西,譬如說人與人之間的權力、演員的心境,又或是一個女人的成長。」鄧九雲說。
較之過往的寫作,《女二》中亦有數段關於性的書寫,她笑稱「以前會刻意迴避這些東西」,然而《女二》情節涉及了演藝圈的權力關係,這也是她必須面對的議題,「性是一個非常直白且能夠表現權力的方式,所以勢必得被寫出來,如果少了這一塊,故事就會變成一個泡泡般的愛情故事。」
讀過小說的讀者勢必同感,小說家對角色描摹出彩之外,篇篇結尾如鉤,銜接事件與事件,輕巧地勾起讀者翻閱下一頁的心思,這興許是長篇小說不可少的要素。論及寫作巧思,鄧九雲笑答:「我其實沒有上過寫作課,也不是科班出身,我的寫作資訊都來自我的閱讀,我也喜歡看作家對談,或像是《巴黎評論》這種論著,含金量都很高!」
分享幾句寫得極好的段落:「演戲怎麼可能會無聊?第一次披上角色後,她才發現被蓋住的那個自己,原來沒有形狀。」、「人生只要放棄一件事,就會出現更多放棄不完的事。」、「他把菸摁熄,收進另一個菸盒裡。那一刻她明白為什麼這個動作會讓自己醉心多年,原來她一直把自己想成那個菸蒂,使用後可以逃離被棄擲的命運。」長長的句子暗藏幽幽的轉折,或是殘忍,或也溫柔,但那都是身為小說家必要的決心。
儘管長篇作品獲得不錯的成績,鄧九雲坦言仍舊鍾情短篇:「我寫長篇完全只是為了挑戰自己!」就像短跑與馬拉松的差別,經營文字也需要配速,而她手中尚有一部長篇計畫待經琢磨,內容涉及政治鬥爭、人性黑暗與產業問題,「那會是一本蠻殘忍的小說。」她說。
每一次的落筆,如同一次故事旅行,伴隨角色相處成長,對小說家而言,更是一種考驗與試煉。鄧九雲又將踏上小說共振的壯遊。
小說家 鄧九雲
【 延伸閱讀 】
PDF
日日好日 [第23期]:迷走視界
電子書 NT$ 65
紙本書 NT$
本期內容簡介
隨著口罩禁令逐步解除,我們終於能大
口呼吸。
繼聽覺、嗅覺主題後,「感官計畫」從視
覺出發,九位視覺職人的眼裡有光,小說
家、森林療癒師、標本師、水下攝影指
導、影像導演、插畫家、燙金師、竹工藝
術家,他們以空間闡釋,或以時間觀之,
迷走於視界,牽引出九條不同路徑。
人生一瞬,微觀渺小,當時光蔓生皺褶,
我們皆在此遊歷。乍暖還寒的日子,編
輯室陪你探索視界,無論徜徉、優游還
是迷走,我們終能抵達美的國度。
小說是一場共振中的壯遊
小說家 鄧九雲
最終的歸思,是與山林互為看顧
森林療癒師 余家斌
直視死亡,凝結生命最美一瞬
標本師 陳韋廷
如果看得夠多,攝影就是選擇題
水下攝影指導/ 導演 袁緒虎
成為那顆滾動的石頭
影像導演 談宗藩
線築城市紋理,他以旅繪為街屋留聲
插畫家 鄭開翔
那些關於失眠的事
Howard.Lily.秦旭章
似草若木,美即日常
竹工藝術家 林靖格
以情感附著,在地迷宮裡埋伏著繪者之愛
插畫家 湯姆帕克( Tom Parker )
閃耀襯托,畫龍「點金」的魔法
鴻福燙金廠務 黃麗霞
臺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史達人 水瓶子
咖啡廳像防空洞,是可以安心休息的地方
COFFEE FLAIR 創辦人 森永
日日真(徵)心事
秦旭章・陳韋廷・黃麗霞・黃寶琦・鄧九雲
口呼吸。
繼聽覺、嗅覺主題後,「感官計畫」從視
覺出發,九位視覺職人的眼裡有光,小說
家、森林療癒師、標本師、水下攝影指
導、影像導演、插畫家、燙金師、竹工藝
術家,他們以空間闡釋,或以時間觀之,
迷走於視界,牽引出九條不同路徑。
人生一瞬,微觀渺小,當時光蔓生皺褶,
我們皆在此遊歷。乍暖還寒的日子,編
輯室陪你探索視界,無論徜徉、優游還
是迷走,我們終能抵達美的國度。
小說是一場共振中的壯遊
小說家 鄧九雲
最終的歸思,是與山林互為看顧
森林療癒師 余家斌
直視死亡,凝結生命最美一瞬
標本師 陳韋廷
如果看得夠多,攝影就是選擇題
水下攝影指導/ 導演 袁緒虎
成為那顆滾動的石頭
影像導演 談宗藩
線築城市紋理,他以旅繪為街屋留聲
插畫家 鄭開翔
那些關於失眠的事
Howard.Lily.秦旭章
似草若木,美即日常
竹工藝術家 林靖格
以情感附著,在地迷宮裡埋伏著繪者之愛
插畫家 湯姆帕克( Tom Parker )
閃耀襯托,畫龍「點金」的魔法
鴻福燙金廠務 黃麗霞
臺灣第一個高級社區,如今只看到條通的大正街
文史達人 水瓶子
咖啡廳像防空洞,是可以安心休息的地方
COFFEE FLAIR 創辦人 森永
日日真(徵)心事
秦旭章・陳韋廷・黃麗霞・黃寶琦・鄧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