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
  • 點閱:331
    92人已收藏
  • 作者: 吳來信, 廖榮利編著
  • 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
  • 出版年:2005
  • 集叢名:社會科學系,社會學類規劃課程
  • ISBN:9789576616877
  • 格式:PDF,JPG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5

與廖榮利老師合寫《精神病理社會工作》是我的夢想。在書寫過程中廖老師不斷說明傳承的期許。本人與大師為列,除經驗略顯不足外,在心境上也略有壓力。廖老師曾囑咐余替其五南圖書公司2004年再版的「精神病理社會工作」作序,而同年,東吳大學黃侃如同學的碩士論文出版也囑余為序,可看出來《精神病理社會工作》在這兩年有再起的趨勢,精神病理社會工作雖經林李美貞女士、廖榮利教授、吳就君、黃梅羮、劉蓉台、萬心蕊等社工界鬥士的耕耘與長期在依附精神科的背景下有長足進步,但在專業教育、研究能力與行政組織與主導能力仍有待提昇。

作者簡介
 
吳來信
 
學歷:法國國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社會人類學博士

(主修與研究精神病理社會工作)(序、目次、第1~7章)
法國國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人口統計與社會科學博士預備文憑(DEA)畢業
法國巴黎大學第四大學(Sorbonne)電腦及數學應用到社會科學研究所進修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社會工作組學士
 
經歷:現任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2002.2-)、國立空中大學附設空專社會工作與福利行政科科主任(2004.8-)、93年前寮社區新故鄉社區營造「案山漁火文化祭」主持人、國立空中大學宜蘭中心導師(2002.2-2002.7)、環球技術學院進修學院兼進修專校校務主任(1998-2002)、環球商專會統科科主任(1998.2-1998.8)、真理大學宗教系博士後研究(1997.10-1998.1)、苗栗縣政社會工作員(1998-1989)、生活壓力對臺北市民身心健康的影響研究(DSM-III診斷暨統計手冊調查人)(1981-1982)
 
廖榮利
 
學歷:美國耶希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行政研究
 
經歷:國立臺灣大學名譽教授(1998-),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兼任教授、中國醫藥學院醫管所教授(1998-2001)、臺北醫學院共同學科教授(1997-1998)、長庚醫學暨工程學院醫務管理學系專任教授(1996)、臺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79-1996)、美國聯邦政府新聞局國際訪問教授(1985)、臺灣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1974-1979)、臺灣大學社會學系講師(1970-1974)、臺大醫學院暨臺北市政府合辦「臺北兒童心理衛生中心」顧問、聯合國發展方案駐臺社區發展計劃經理人特別助理(1970-1970)、省立高雄療養院社會服務室主任(1966-1970)、省立高雄療養院社會服務員(1961-1966)


  • 第一章 精神醫療政策的變遷與社會工作角色的改變(第1頁)
    • 第一節 機構化處遇時期(第5頁)
    • 第二節 去機構化運動時期(第7頁)
    • 第三節 臺灣的精神醫療發展史與精神醫療政策(第12頁)
    • 第四節 臺灣的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發展(第19頁)
    • 第五節 精神疾病的社區照顧——──以英國為例(第28頁)
    • 第六節 廿一世紀成人精神健康服務──——以美國為例(第30頁)
    • 第七節 精神健康機構社會工作者的角色(第34頁)
    • 第八節 英美精神健康機構個案管理者角色(第41頁)
    • 第九節 精神病患社區照顧個案管理者的角色——──以英國為例(第44頁)
  • 第二章 主要精神疾病診斷(第49頁)
    • 第一節 精神症狀(第52頁)
    • 第二節 多軸評估系統與主要診斷分類(第56頁)
    • 第三節 第四版診斷暨統計手冊的歷史背景(第60頁)
    • 第四節 精神分裂症的診斷(第64頁)
    • 第五節 情感性疾病的定義(第71頁)
    • 第六節 焦慮症的診斷(第73頁)
  • 第三章 精神疾病與精神醫療行為(第81頁)
    • 第一節 精神醫學與精神醫療簡史(第84頁)
    • 第二節 疾病與疾病角色(第91頁)
    • 第三節 疾病的文化模式(第94頁)
    • 第四節 文化多面向的動力過程與精神醫療(第97頁)
    • 第五節 臺灣精神疾病醫療模式的實證研究——──以求醫路徑為例(第101頁)
  • 第四章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務(一)(第107頁)
    • 第一節 精神分析(第109頁)
    • 第二節 心理與社會診斷(第113頁)
    • 第三節 心理劇(第115頁)
  • 第五章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的理論與實務(二)(第129頁)
    • 第一節 生態系統理論(第131頁)
    • 第二節 家族治療(第133頁)
    • 第三節 交流分析法(第136頁)
    • 第四節 團體治療(第140頁)
    • 附 錄 交流分析案例報告(第141頁)
  • 第六章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者的前期評估與處遇(第151頁)
    • 第一節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的評估(第153頁)
    • 第二節 人在環境體系的評估(第166頁)
  • 第七章 精神病理社會工作暨出院計畫(第169頁)
    • 第一節 結案(第171頁)
    • 第二節 服務結果的評價(第174頁)
    • 第三節 出院規劃(第176頁)
  • 第八章 精神分析案例與社會處遇(第181頁)
    • 第一節 精神分析理論在臺灣重現(第183頁)
    • 第二節 社會工作師對精神症狀探索(第185頁)
    • 第三節 精神分析對個案阿珍初次接觸實況(第187頁)
    • 第四節 精神分析動力與阿珍症狀的寬解(第190頁)
    • 第五節 精神分析理論走入精神病理社會工作(第196頁)
  • 第九章 社區精神保健與社區健康營造(第205頁)
    • 第一節 人類精神健康與社會處遇(第207頁)
    • 第二節 社會精神醫學與社區精神保健(第210頁)
    • 第三節 臺灣的社區健康營造例解(第216頁)
  • 參考書目(第219頁)
紙本書 NT$ 260
單本電子書
NT$ 208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4-09-2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