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團體工作
-
點閱:3244
188人已收藏
- 作者: 曾華源, 鄭夙芬, 溫信學編著
- 出版社:國立空中大學
- 出版年:2013
- 集叢名:社會科學系叢書
- ISBN:9789576619397
- 格式:PDF,JPG
- 頁數:408
- 書籍難度(SR):878 SR值是什麼?
- 適讀年齡:高於十二年級
- 附註:2024年1月初版9刷 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人在一生之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團體中成長,人類社會生活環境對個人內在價值與外在行為表現均有深遠的影響。因此,人的行為學習無法脫離團體生活經驗。Levin 的團體動力實驗室是最早研究團體的機構, 該實驗室對團體動力知識有許多的貢獻。其研究發現可透過有計畫的團體生活經驗成長,增進人的人際敏感度與領導能力。對社會工作來說,在Levin 有計畫的發展團體動力研究之前,實務上已經大量提供各種團體活動機會,不僅是個人社會適應與發展的重要工具,而且各個不同領域中都能夠有具體的協助效果。另外在社區工作中,透過社區成員開會決定許多社區事務。然而,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歷史中,團體工作方法雖然是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之一,卻一直不成為機構主要助人的方法。其實,運用團體工作方法來協助個人學習成長與改變,並不限定在社會工作領域中;諸如教育、運動、休閒、宗教、軍事等領域中,均有豐富的研究資料與實證研究成果報告。因此,社會工作專業如何建構專業運用團體工作來提供服務, 成為一項與其他專業可以區別的特色,是很大的挑戰。
由於團體工作方法可以運用在許多不同領域中,不僅可以用來探討個人的心理感受,提升個人的知覺能力,澄清個人價值,理解個人自我概念,學習自我管理,還可以運用在促成團隊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因此, 本書要含括所有內容並不容易。幾經思考,本書分為基礎、方法、技術和實務等四大篇,其中基礎篇包含社會團體工作之意義、社會團體工作的歷史、團體動力等四章。在方法篇中,主要考量的是團體工作規劃與過程, 內容有團體工作開始前的設計與準備、團體工作開始階段、運用團體工作協助個人改變、改變團體條件達成團體目標、改變團體外在環境和團體工作結束等五章。在技術篇,包括團體討論技巧、團體活動運用、團體工作技巧與團體工作評估等四章。最後,實務篇的主要內容有自我成長團體、社會技巧學習團體、復健性團體、任務性團體運作(自助團體)和社區委員會等五章。在這些章節中,均希望能夠兼顧理論與實務,並且盡量搭配案例說明在論述過程中,期望能有助於讀者的瞭解和學習。
本書的撰述有三位作者,除了我擔任召集人之外,很高興有兩位具豐富的實務經驗和學理基礎的作者共同完成。鄭夙芬老師目前是高雄醫學大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系副教授兼系主任,其在任教前,有多年實務工作經驗,其主要專長是社區工作、精神社工、臨床家庭研究、團體動力與團體工作等。溫信學老師是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博士,目前在台北榮民總醫院任職,為中華民國醫務社會工作協會副理事長。我個人過去在張老師任職多年後,才轉任到東海大學社工系任教,並且開授團體動力與團體工作多年。本書從計畫出版到正式完成共歷經兩年時間。在撰寫過程中,三人均有良好的溝通,章節內容也能有所銜接。本書能夠順利出版,作為本書的召集人,必須特別感謝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吳來信老師,沒有他大力從中催促完成,以及協助與校方的行政協調工作,是沒有辦法在這段期間內完成。
希望本書出版能夠對社會工作專業發展有所貢獻,也希望成為和對學習社會團體工作有興趣的人士,相互溝通的媒介,對於本書有各種意見, 能夠不吝指正。
- 基礎篇(第1頁)
- 第一章 社會團體工作之意義與本質(第3頁)
- 第二章 社會團體工作的發展歷史(第25頁)
- 第三章 團體中的個人動力(第45頁)
- 第四章 團體動力與發展(第69頁)
- 方法篇(第95頁)
- 第五章 團體工作準備階段(第97頁)
- 第六章 團體工作開始階段(第121頁)
- 第七章 運用團體工作協助個人改變(第143頁)
- 第八章 改變團體條件以達成團體目標(第163頁)
- 第九章 團體工作結束(第183頁)
- 技術篇(第199頁)
- 第十章 團體討論技巧(第201頁)
- 第十一章 團體活動運用(第221頁)
- 第十二章 團體工作技巧(第241頁)
- 第十三章 團體工作評估(第261頁)
- 實務篇(第281頁)
- 第十四章 自我成長團體(第283頁)
- 第十五章 社交技巧訓練團體(第303頁)
- 第十六章 復健性團體(第325頁)
- 第十七章 自助團體(第343頁)
- 第十八章 社區委員會(第3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