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8-25
歷史學的研究,是「現在」與「過去」的不斷對話。從當前關切的課題中,引發我們回到歷史去找題材、尋靈感、求答案。
長期投入政論寫作的歷史學者李筱峰教授,本著對歷史學研究不可旁貸的責任,把一九八五年至二○○七年寫作之有關台灣近現代史的部分研究論文及史料彙編,選輯成冊出版,內容涵括近百年來台灣國家認同的歷史發展、引爆二二八事件中的文化衝突、歷史人物在二二八事件扮演的角色、戰後台灣歌謠所呈現的台灣風貌……。將台灣近現代重要的歷史課題,做了最深刻而清晰的探討與研究。
本書研究的主題雖然都是歷史,但正如李筱峰教授於本書序中所言:「研究歷史的目的,是為了將來。」也因此更凸顯出這本論集的價值,不但有著相當「實用」的現代感,更透露出一位長期投入台灣史研究的歷史學者,對建構台灣未來圖像最殷切的關注與期許。
- 自序(第3頁)
- 近百年來台灣政治運動中的國家認同(第7頁)
- 從回憶錄見證台灣人的戰時經驗(一九三七年~一九四五年)(第49頁)
- 回憶錄與自傳中的二二八史料(第97頁)
- 二二八事件與族群問題(第129頁)
- 「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與陳儀的對策(第205頁)
- 二二八事件中台灣社會名流遇害因素初探-以三十個個案為研究對象(第239頁)
- 半山人物在二二八事件中的責任(第271頁)
- 二二八事件與台灣獨立運動(第315頁)
- 台灣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類型(第341頁)
- 時代心聲-後二十年的台灣歌謠與台灣的政治和社會(第379頁)
- 成舍與台灣民主運動-一九四九年後中國來台知識分子的一個個案研究(第415頁)
- 久韋的符號-從「政治標語」圖像看兩蔣政治(第451頁)
- 附錄(第495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8-25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2-08-25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