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橘枳之間,跳脫語言窠臼、舊有思想,翻轉西方翻譯理論。
「橘逾淮為枳」意謂著不同環境造就出同一事物的不同特性,如此界限之間的流動與逾越正是翻譯的本質,有時甚至在語言、文化脈絡轉化的過程中,迸發出全新的涵義。而同樣的字詞與理論,經由迥異的個人詮釋及採用方式,也能超越原有的框架,不斷開展百花齊放的意義。
《橘枳之間:西方翻譯理論再思與批判》為國立政治大學外國語文學院院長張上冠教授主編的論文集,收錄八篇兩岸在翻譯研究領域權威學者的精彩論文,重新以異於西方的角度,檢視翻譯研究中主流的西方翻譯理論,如德希達、班雅明、巴斯奈特等人所提出的論述,並進行批判與反思。
這八篇論文勾勒出翻譯與翻譯理論變化萬千的特性,在跨越不同的界限之後,同樣的理論衍生出各異的意義,更與分歧的文化觀點與論述產生對話,賦予理論新的當代詮釋,更貼近全球化時代多元並蓄的樣貌。
關鍵特色
★八位兩岸權威學者,八篇精闢當代翻譯論述,交織成西方翻譯理論的新面貌。
★以嶄新的思維與觀點,跨越文化與語言界限,創造出深具主體性的翻譯理論詮釋。
- 序 橘枳之間:西方翻譯理論的「來生」 張上冠(第5頁)
- 「聖人」不再,譯者何為? 蔡新樂(第17頁)
- 對文化派翻譯觀的系統思辨 趙彥春(第43頁)
- 翻譯作為皺摺 李育霖(第63頁)
- 翻譯中的差異與空間概念 陳佩筠(第95頁)
- 班雅明的翻譯與科技論述:從〈論語言本體與人的語言〉談起 邱漢平(第131頁)
- 對話論與譯者的角色:班雅民〈譯者之職〉再思 劉建基(第187頁)
- 西方翻譯「三模式」批評 ── 兼論馬丁 ‧ 路德翻譯思想的「模式」性質 任東升(第201頁)
- 裸眼:韋努第的譯者之隱 張上冠(第217頁)
- 引用書目(第241頁)
紙本書 NT$ 320
單本電子書
NT$
224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