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3
內容簡介
前些日子,林谷芳先生和孫小甯女士合作,推出了一本書叫《如實生活如是禪》。全書分我生、我愛、我死三大版塊,內容涉及到同我們生活氣息相關的諸多方面,以對話的形式,揭示了一位禪者的生活智慧。
我曾有幸拜讀過,至於其中的具體內容,看過也就忘了。今天,我又撿起了“禪”這個話題,拿“禪”說事,並將我的作品命名為《如是心態如是禪》,並不是有意要和林先生一較高低。我深知,在禪者這條道路上,我要走的路還很遙遠,離林先生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我唯有潛心繼續前行,以尋找智者的足跡。
那我為什麼要拿心態和禪說事?
我認為:生活是一種態度,態度對了,人生也就愉悅了。而禪又能幫我們實實在在地擺正心態,於是就有了本書《如是心態如是禪》。
關於心態,無需我在此贅述,想必每一位愛讀書的朋友都明白心態的概念了。但是對於“禪”未必就知之甚深了。即便那些涉獵較廣,平日裡對禪稍有幾分領悟的朋友,恐怕能告訴我的也莫過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類的話了。
是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禪是不能講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如果不是禪門弟子,對有些佛門公案,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來推敲,往往會發現有些“公案”違背常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借助語言來闡述,那麼,禪門對普通人豈不是永遠都是關閉的?這也正是我們見到的禪宗的語錄居然也相當多的緣故。為了讓普通大眾都能明白禪的境界,我們仍然需要借助語言來傳遞意思。
那什麼是禪?禪就是自然而然。用慧眼來看,天地萬物皆是禪機。一般人誤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離我們很遙遠,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自家風光,它不假外求,自然中到處充斥,俯拾即得。
但是,今天的人類,苦苦追求身外之物,人們辛苦地奔波,飽暖之外,又要求種種物欲。物質可以豐富生活,卻也枯萎了心靈。口腹之欲滿足了,卻也往往閉鎖了本該具有的智慧。
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由於心態的失衡,完全在一種不自覺的意識下被向前推動著。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社會共同的約定,沒有個人心智的真正自由。因此,這一時代的人們往往感覺到,雖然擁有了前人夢想不到的物質生活,卻也失去了最寶貴的心靈自我。
在這時候,我們急需禪來拯救我們。
禪能改善我們生活的心態,它超越了五欲六塵,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有了禪,就有了真實和諧的生活!
關於心態,無需我在此贅述,想必每一位愛讀書的朋友都明白心態的概念了。但是對於“禪”未必就知之甚深了。即便那些涉獵較廣,平日裡對禪稍有幾分領悟的朋友,恐怕能告訴我的也莫過於“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這類的話了。
是的,禪的境界是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是與思維言說的層次不同的,禪是不能講的;但是,“妙高頂上,不可言傳;第二峰頭,略容話會。”如果不是禪門弟子,對有些佛門公案,很難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而且,如果用常人的想法來推敲,往往會發現有些“公案”違背常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們不借助語言來闡述,那麼,禪門對普通人豈不是永遠都是關閉的?這也正是我們見到的禪宗的語錄居然也相當多的緣故。為了讓普通大眾都能明白禪的境界,我們仍然需要借助語言來傳遞意思。
那什麼是禪?禪就是自然而然。用慧眼來看,天地萬物皆是禪機。一般人誤以為禪機奧秘,深不可測,高不可攀,離我們很遙遠,這是門外看禪的感覺,其實,禪本來就是自家風光,它不假外求,自然中到處充斥,俯拾即得。
但是,今天的人類,苦苦追求身外之物,人們辛苦地奔波,飽暖之外,又要求種種物欲。物質可以豐富生活,卻也枯萎了心靈。口腹之欲滿足了,卻也往往閉鎖了本該具有的智慧。
大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由於心態的失衡,完全在一種不自覺的意識下被向前推動著。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是社會共同的約定,沒有個人心智的真正自由。因此,這一時代的人們往往感覺到,雖然擁有了前人夢想不到的物質生活,卻也失去了最寶貴的心靈自我。
在這時候,我們急需禪來拯救我們。
禪能改善我們生活的心態,它超越了五欲六塵,可以讓我們獲得更實在的和諧與寂靜。有了禪,就有了真實和諧的生活!
- 封面
- 序言
- 目錄
- 第一章 直面自我——你真的認識自己嗎
- 認識自己便是智慧的開端
- 接納自己必會獲得內心的安寧
- 認識自我先要自我負責
- 重視自己的存在
- 正確估量自己的潛力
- 第二章 是什麼奪走了我們的快樂——你還在迷惘嗎
- 追求五欲,疏忽了心智
- 人之所以不快樂,不是擁有的少,而是所求過多
- 少一分物欲,多一分靜心
- 欲望如蠶絲,自纏纏他
- 放下執著,便見本心本性
- 釋放負面情緒,解決心理包袱,重拾快樂
- 第三章 是誰束縛了你——為什麼你的人生一團糟
- 束縛自己的,是自己而非他人
- 境由心生,你心裡想什麼,你將看到什麼
- 心是快樂和痛苦的根源
- 只有心無掛礙,才能擺脫心靈的束縛
- 怒火是困擾你一生的惡魔
- 放手就能得到解脫
- 第四章 給一個審視自我的機會——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富有
- 每個人的精神世界中都有一座寶藏
- 別讓迷惘遮蔽了智慧的心性
- 用鑽石的眼光來看自己
- 肯定自己,你也有自己的長處
- 我們每個人都很富有
- 第五章 自在做主人——創造屬自己的世界
- 停下追逐物欲的腳步,尋找內心真實的自己
- 別做欲望的傀儡,上演木偶人生
- 滾滾紅塵中,保持心靈的寧靜與自由
- 把自己放低,才能自在
- 求人不如求己,做自己的主人
- 自在做主人
- 別讓塵埃蒙蔽了心智
- 第六章 活在當下——當下的人生最幸福
- 當下擁有快樂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把握現實情況,照顧好自己的腳下
- 不沉溺在過去,不幻想未來,活在當下
- 生命在於過程本身,要懂得享受過程
- 幸福就是安住在當下
- 活在當下的人,才是最智慧的人
- 第七章 用禪悅心態看世界——這個世界一片光明
- 心態決定了你生命中的一切感受
- 用禪悅心態看世界,事無壞事,人無惡人
- 心態可以使天堂變地獄,可以讓地獄變天堂
- 擁有陽光心態,每一件事都是好的
- 我樂觀,我快樂
- 第八章 問世間情感為何物——禪眼裡的恩怨情仇
- 隨緣、惜緣,莫攀緣
- 該欣賞時欣賞,該超越時超越
- 心持戒律,自在自由
- 大愛眾生,生命的境界才能得以提升
- 得饒人處且饒人
- 第九章 達觀的財富觀——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智慧
- 財富本身無好壞,關鍵看你是否有一顆智慧的心
- 用正當的智慧獲得財富是有意義的
- 金錢的真正作用在於使用
- 智慧是人生永恆的財產
- 看淡了財富,人生才會幸福
- 第十章 超越幸福和不幸之處——走出喧囂人生
- 超越好和壞的至善
- 承受磨難,生命才會愈發芬芳
-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 把壓力變成動力,就可以走出人生的枯井
- 幸與不幸源於人的感覺
- 走出心理的絕境,世上便不再存在絕境
- 不必在意得失與紛擾
- 領悟生命的真諦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210
單本電子書
NT$
147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3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1-02-03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