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四書學史的研究
  • 點閱:105
    10人已收藏
  • 作者: 佐野公治著 , 張文朝, 莊兵譯
  • 出版社: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2014
  • 集叢名:經學研究叢書,經學史研究叢刊:12
  • ISBN:9789577398918
  • 格式:PDF,JPG
  • 頁數:418

《四書學史的研究》為佐野公治教授傾注十數年心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著者關注宋明清時期的各種思想精神的脈動及其背景,書中運用大量原始資料(包括僅存日本的文獻),論述從朱子至清代科舉《四書》學的成立與展開,生動展現出浸潤於儒釋道文化的宋明清思想家,藉由《四書》解釋而呈現的豐富精神生活。

作者簡介
佐野公治(SANO,KOUJI)昭和十一年(1936)生於東京。昭和四十年於名古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了,歷任愛知縣立大學文學部教授,名古屋大學文學部教授,名譽教授,現任愛知文教大學文學部教授。文學博士。從事宋明清思想研究,著有《四書學史の研究》(創文社),《王心齋》(明德出版社),共著《陽明門下(中)》(明德出版社),《中國思想史下》(高文堂),《經義考撰著者索引》(采華書林),其他〈羅近溪講學紀年考〉等論文多篇。
 
譯者簡介
張文朝,一九六○年生,日本國立九州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國文哲研究所助研究員。專攻「中日經學比較」。著有,《最新修訂日文動詞大全》等(著)(好優文化出版社,2010)、《小倉百人一首》(編著)(五洲出版社,1998)、《國家圖書館日文臺灣資料目錄》(編)(國家圖書館,1997)、《國立中央圖書館日文期刊目錄》(編)(國立中央圖書館,1994、1995)、《古事記》(譯)(自印本,1995)。

 
莊兵,一九六八年四月生於遼寧瀋陽。大學畢業後一九九四年赴日留學,二○○○年於日本國立名古屋大學獲得文學碩士,二○○四年於同大學獲得文學博士。後移居臺北,自二○○八年任教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至今。主要從事傳統經學及日本漢學研究,發表〈孝經の成立について〉、〈董仲舒孝經義考辯〉、〈日本見存《王羲之草書孝經》考察〉、〈日本古代會通儒佛的第一人—聖德太子〉、〈白川靜著書評《關於詩經諸篇之成立研究》〉等學術論文及翻譯論文十數篇。


  • 中文版序( 佐野公治著、莊兵譯 )(第V頁)
  • 序章 ( 莊兵譯 )(第1頁)
    • 一《四書》學史的概況(第1頁)
    • 二 明代人與經書(第14頁)
  • 第一章《四書》學的成立—朱子的經書學構造 (張文朝譯)(第41頁)
    • 一 表裏精粗無不到(第41頁)
    • 二 朱子學的邏輯(第52頁)
    • 三 經書詮釋的方法(第69頁)
    • 四 《四書》學的構想(第85頁)
  • 第二章 以宋元時代《四書》學為中心的政治思想狀況 (張文朝譯)(第93頁)
    • 一 從黨禁從祀的朱子學黜陟(第93頁)
    • 二 四書學在宋元思想界的地位(第115頁)
  • 第三章 朱子以後的《大學》觀變遷 (張文朝譯)(第141頁)
    • 一 朱子的《大學》觀(第141頁)
    • 二 朱子以後的《大學》改訂(第150頁)
    • 三 王陽明的《大學》觀(第155頁)
    • 四 明代末期《大學》議論的二、三問題(第162頁)
    • 五 清代的《大學》評價(第175頁)
  • 第四章《四書》詮釋書的歷史 (張文朝譯)(第181頁)
    • 一 關於《章句》、《集注》的文本(第181頁)
    • 二 註釋書的續成—關於集成書(第199頁)
  • 第五章《四書評》的歷史 (莊兵譯)(第239頁)
    • 一  關於《四書評》(第239頁)
    • 二  關於《青雲堂四書評》(第260頁)
    • 三 《四書評》的餘韻(第275頁)
  • 第六章 晚明的《四書》學 (莊兵譯)(第295頁)
    • 一 周汝登的《四書》學(第295頁)
    • 二 晚明的《四書》學(第311頁)
  • 第七章 科舉與《四書》學 (莊兵譯)(第327頁)
    • 一 講章的《四書》學──圍繞滄溟的《四書》說(第327頁)
    • 二 八股文的《四書》學(第344頁)
  • 中文版跋(第381頁)
  • 書評一 佐野公治著《四書學史的研究》( 東洋學叢書 ) ( 三浦國雄著、林凱胤譯 )(第385頁)
  • 書評二 佐野公治著《四書學史研究》( 木村慶二著、莊兵譯 )(第391頁)
紙本書 NT$ 560
單本電子書
NT$ 47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