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6
職場中,講究團隊合作是螞蟻的成功之道。
在螞蟻的意識中,它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灰心,什麼叫氣餒。
成功上班族必須認識的螞蟻成功哲學
本書語言力求輕鬆幽默,使讀者能借鑒螞蟻的生存之道,學習螞蟻的優點。
儘管人與螞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可是,螞蟻的生存之道卻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
在螞蟻的身上,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借鑒的。
說起螞蟻,相信沒有誰沒見過。小時候的我們可能還曾仔細地觀察過,捉弄過。別看這些小小的「精靈」,其身體只有我們人類的百萬分之一,可它們存在的數量卻是人類的幾百萬倍。幾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蹤跡。
螞蟻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才二三百萬年,螞蟻卻頑強地生存了一.二億年(美國生物學家威爾遜語)它們經受了恐龍滅絕的災禍,也歷經了無數個生物絕種的年代。那麼,螞蟻是憑藉什麼樣的能力長久地生存了下來,又是憑藉什麼,成為了生態圈中最頑強的一員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儘管人與螞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儘管人類與螞蟻的種群制度相差萬千;可是,螞蟻的生存之道卻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兩者都有著獨特的社會形態,有著嚴密的社會分工,有著挑戰成功的奮鬥精神。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螞蟻相當敬佩。古代先賢就曾在《舊約聖經》中這樣寫道:「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可以得到智慧。」由此可見,在螞蟻的身上,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人類好好學習與借鑒的。
比如,螞蟻的組織分工,螞蟻的團隊精神,螞蟻的溝通技巧。可以說,一個螞蟻族群就是一個組織嚴密的世界,就是一個配合默契的高效能團隊。在這個結構複雜的螞蟻王國裏,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它們有組織、有分工、有種族、有「軍隊」,甚至還有「國家」,其分工之細令人歎為觀止。各成員之間,職責分明,沒有哪一隻螞蟻是吃白食,也沒有哪一隻螞蟻是毫無用處的。
有趣的是,螞蟻還是一種非常講究團隊合作的昆蟲。著名的生物學家威爾遜在描寫螞蟻與馬蜂的鬥爭時,曾做過這樣深情的描述:
一隻肥大的馬蜂悠閒地停在一個角落裏休息。忽然,來了一隻小螞蟻,它發現了這隻馬蜂,便爬上去,咬住馬蜂的翅膀,拼命想把馬蜂拖走。可是,體形巨大的馬蜂一點也不把這隻小螞蟻放在眼裏,它快速地扇了扇翅膀,一下子把螞蟻彈得老遠。那隻小螞蟻只好悻悻地走了。
可是一會兒,那隻小螞蟻又回來了,身後還有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風塵僕僕地趕來,把馬蜂圍得插翅難飛。馬蜂頓時慌了手腳,拼命晃動翅膀,準備逃跑,螞蟻們一擁而上,咬住了馬蜂,和扭作一團。螞蟻越來越多,爬得馬蜂滿身都是。最後,馬蜂只好束手就擒,被螞蟻活活地抬走了……
不僅如此,螞蟻還是一種特別講感情,重道義的動物。一隻螞蟻找到了食物後,可以自己不吃不喝,卻要拿回家供給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分享;一隻螞蟻如果不幸在外面喪生,另一隻螞蟻看到後絕不會讓自己的兄弟姐妹拋屍荒野;那種像戰友,像兄弟姐妹一樣的感人場景,讓我們人類看後,也自歎弗如。
《螞蟻の生存哲學》一書,試圖從大眾哲學的角度,對螞蟻的生活習性作了深入細緻的描寫。既遵循了科學與真實的原則,又恰如其分地穿插了一些趣味橫生的故事,深入地揭示了螞蟻的繁衍之道與生存之道。本書語言力求輕鬆幽默,使讀者不僅能輕鬆地走進螞蟻的世界,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還能借鑒螞蟻的生存之道,學習螞蟻的優點,從而啟迪和激勵生活中的人們,加強合作,緊密團結,打造美好的人生。
儘管人與螞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可是,螞蟻的生存之道卻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
在螞蟻的身上,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與借鑒的。
說起螞蟻,相信沒有誰沒見過。小時候的我們可能還曾仔細地觀察過,捉弄過。別看這些小小的「精靈」,其身體只有我們人類的百萬分之一,可它們存在的數量卻是人類的幾百萬倍。幾乎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它們的蹤跡。
螞蟻是地球上生存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人類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才二三百萬年,螞蟻卻頑強地生存了一.二億年(美國生物學家威爾遜語)它們經受了恐龍滅絕的災禍,也歷經了無數個生物絕種的年代。那麼,螞蟻是憑藉什麼樣的能力長久地生存了下來,又是憑藉什麼,成為了生態圈中最頑強的一員呢?
科學家研究發現:儘管人與螞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物,儘管人類與螞蟻的種群制度相差萬千;可是,螞蟻的生存之道卻與人類有著驚人的相似,兩者都有著獨特的社會形態,有著嚴密的社會分工,有著挑戰成功的奮鬥精神。
自古以來,人類對於螞蟻相當敬佩。古代先賢就曾在《舊約聖經》中這樣寫道:「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可以得到智慧。」由此可見,在螞蟻的身上,有許多優點是值得我們人類好好學習與借鑒的。
比如,螞蟻的組織分工,螞蟻的團隊精神,螞蟻的溝通技巧。可以說,一個螞蟻族群就是一個組織嚴密的世界,就是一個配合默契的高效能團隊。在這個結構複雜的螞蟻王國裏,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職責。它們有組織、有分工、有種族、有「軍隊」,甚至還有「國家」,其分工之細令人歎為觀止。各成員之間,職責分明,沒有哪一隻螞蟻是吃白食,也沒有哪一隻螞蟻是毫無用處的。
有趣的是,螞蟻還是一種非常講究團隊合作的昆蟲。著名的生物學家威爾遜在描寫螞蟻與馬蜂的鬥爭時,曾做過這樣深情的描述:
一隻肥大的馬蜂悠閒地停在一個角落裏休息。忽然,來了一隻小螞蟻,它發現了這隻馬蜂,便爬上去,咬住馬蜂的翅膀,拼命想把馬蜂拖走。可是,體形巨大的馬蜂一點也不把這隻小螞蟻放在眼裏,它快速地扇了扇翅膀,一下子把螞蟻彈得老遠。那隻小螞蟻只好悻悻地走了。
可是一會兒,那隻小螞蟻又回來了,身後還有一大群黑壓壓的螞蟻風塵僕僕地趕來,把馬蜂圍得插翅難飛。馬蜂頓時慌了手腳,拼命晃動翅膀,準備逃跑,螞蟻們一擁而上,咬住了馬蜂,和扭作一團。螞蟻越來越多,爬得馬蜂滿身都是。最後,馬蜂只好束手就擒,被螞蟻活活地抬走了……
不僅如此,螞蟻還是一種特別講感情,重道義的動物。一隻螞蟻找到了食物後,可以自己不吃不喝,卻要拿回家供給所有的兄弟姐妹一起分享;一隻螞蟻如果不幸在外面喪生,另一隻螞蟻看到後絕不會讓自己的兄弟姐妹拋屍荒野;那種像戰友,像兄弟姐妹一樣的感人場景,讓我們人類看後,也自歎弗如。
《螞蟻の生存哲學》一書,試圖從大眾哲學的角度,對螞蟻的生活習性作了深入細緻的描寫。既遵循了科學與真實的原則,又恰如其分地穿插了一些趣味橫生的故事,深入地揭示了螞蟻的繁衍之道與生存之道。本書語言力求輕鬆幽默,使讀者不僅能輕鬆地走進螞蟻的世界,瞭解螞蟻的生活習性,還能借鑒螞蟻的生存之道,學習螞蟻的優點,從而啟迪和激勵生活中的人們,加強合作,緊密團結,打造美好的人生。
- 第一章 沒有吃白食的角色(第17頁)
- 蟻后:歷盡艱辛的創始人(第21頁)
- 工蟻:默默無聞的勞動者(第25頁)
- 兵蟻:忠貞不二的守護神(第29頁)
- 懶螞蟻並不懶(第33頁)
- 第二章 像兄弟姐妹一樣相互照顧(第37頁)
- 從不計較自己的生死存亡(第40頁)
- 把分享當成了自已的義務(第44頁)
- 為了家族的興旺前赴後繼(第47頁)
- 第三章 在失敗面前永不氣餒(第53頁)
- 沒有韌性的人,做不成任何事情(第56頁)
- 曾經的失敗,並不意味著永遠失敗(第59頁)
- 失敗了九十九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夠了(第63頁)
- 失敗不可怕, 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麼會失敗(第67頁)
- 第四章 骨子裏充滿了桀驁不馴的理念(第71頁)
- 從不畏懼強大的對手(第75頁)
- 時刻不忘向他人發起挑戰(第79頁)
- 征服是永恆的主題(第83頁)
- 第五章 像紳士一樣遵守秩序(第89頁)
- 給人方便就是給已方便(第93頁)
- 不講秩序就會導致混亂(第97頁)
- 別在秩序面前搞特殊(第100頁)
- 絕對自由是瘋狂(第103頁)
- 第六章 協同作戰的團隊精神(第107頁)
- 不懂得合作,難以獲得成功(第111頁)
- 講合作還得講協調(第116頁)
- 獨木難成林(第120頁)
- 別做拖後腿的螃蟹(第123頁)
- 第七章 心心相印的資訊交流(第127頁)
- 不要對交流自行設限(第131頁)
- 把交流當成一種習慣(第135頁)
- 沒有交流,就沒有合作(第139頁)
- 第八章 善於借助他人的力量(第145頁)
- 學會借雞生蛋(第150頁)
- 善於利用別人的智慧(第156頁)
-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第160頁)
- 第九章 繞道而行的柔性戰略(第167頁)
- 暫時的放棄,並不意味著永遠失去(第170頁)
- 繞道而行不等於遇難而退(第175頁)
- 盲目的堅持,不如理智地放棄(第178頁)
- 第十章 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第183頁)
- 今日的擔憂,是為了明日的安康(第188頁)
- 機會只青睞有準備的人(第193頁)
- 把危機當作契機(第197頁)
-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202頁)
紙本書 NT$ 250
單本電子書
NT$
175
點數租閱
20點
租期14天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6
今日租書可閱讀至2025-04-06
同分類熱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