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運動反派的告白:左外野方向的逆轉思潮
  • 點閱:109
    5人已收藏
  • 作者: 陳子軒 著
  • 出版社:堡壘文化
  • 出版年:2025
  • ISBN:9786267728086
  • EISBN:9786267728062 EPUB; 9786267728079 PDF
  • 格式:EPUB 流式
  • 字數:177871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朗讀功能
  • ● 本書因出版社限制不提供繁簡轉換功能

2024年卓越新聞獎「新聞評論獎」得主──陳子軒,繼《左‧外‧野》後再一次挑戰運動主流的批判之作
當運動不再只有英雄,我們才真正理解比賽的意義。
左外野方向的逆轉,不只是在球場,而是整個世界觀的翻轉。

在運動場上,我們習慣為英雄喝采,為勝利者高歌,但如果有那麼一刻,你開始對「反派」心生共鳴呢?《運動反派的告白:左外野方向的逆轉思潮》挑戰運動敘事的既定框架,深掘那些在主流光環之外、被視為異端的聲音。


這不僅是一本談論比賽勝負的書,而是從球場延伸至文化、政治、性別、媒體的運動批判之作。從奧運到12強的激情狂熱,到亞洲籃球賽場的困境;從國族認同的運動敘事,到「洋將」與本土球員的競合關係——這本書揭示了我們習以為常的運動觀念背後,往往隱藏著複雜的權力運作與社會結構。

當我們談運動時,我們其實在談什麼? 是單純的競技、榮耀,還是被賦予了國族、資本、媒體的濾鏡?當「外人」的身分開始模糊,當「運動英雄」被捧上神壇,我們是否忽略了那些被邊緣化、甚至被標籤為「反派」的角色所帶來的省思?

本書透過對運動文化的深刻剖析,試圖打破勝負二元對立,讓讀者重新思考比賽的意義。無論你是資深運動迷,還是關心社會議題的觀察者,這本書都將帶你進入一場思維上的逆轉勝,從左外野方向,重新審視這個熱血與矛盾並存的世界。


陳子軒

威斯康辛大學新聞與大眾傳播博士,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教授,台灣運動社會學會理事長。主持多項國科會運動與媒體研究計畫,並在課餘擔任美國職棒MLB及棒球國際賽球評。研究專長為運動社會學、流行文化與媒體觀察。除了以球迷身分關注運動場內,更致力研究場外種種面向對於運動場域的影響。合譯有《聰明看棒球:一本讓你變成棒球達人的書》,並著有《左・外・野:賽後看門道,運動社會學家大聲講》一書。

  • 封面
  • 推薦序 專剋「右」打者的左外野手/成大歷史學系副教授 謝仕淵
  • 作者序
  • 目錄
  • 運動與國族
    • 1. 東京奧運激情後的現實:一起進擊吧,一日球迷們!
    • 2. 恐攻、戰爭、愛國主義 ── 二十多年了,九一一仍是運動史上最漫長的一日
    • 3. 本土與傭兵疆界日益模糊,如何看待臺灣運動界的「外人」?
    • 4. 亞洲盃男籃的仲夏夜夢與魘:職業賽、國際賽的平行與交錯
    • 5. 女足世界盃、世大運、U12世界盃 ── 二○二三夏日運動的黑色喜劇
    • 6. 蹭卡錯了嗎?運動員的多元身分認同與策略
    • 7. 棒球,就是如此浪漫 ── 那些十二強奪冠出現的「魔幻數字」
  • 運動與媒體
    • 1. FOX體育台撤出臺灣,然後呢?運動轉播新時代的必然與遺憾
    • 2. 影像記憶歸零 ── FOX體育台離開後,臺灣運動文化保存難題
    • 3. 政治、轉播、運動敘事 ── 亞運之光折射出的臺灣運動媒體生態
    • 4. 巴黎奧運開幕式的媒介真實:一次法國反叛歷史的時代印記
    • 5. 巴黎奧運激情後,談運動轉播的文化公民權
    • 6. 分賣或獨佔?付費或免費?從中職線上轉播授權爭議,看運動賽事轉播贏的藝術
    • 7. 從奧運到英超轉播 ── 臺灣運動媒體新舊交替的困境
    • 8. NBA轉播權「壓哨球」,預告了頂級運動轉播大遷徙時代
    • 9. 運動媒體的戰國時代下,中職與轉播權的分進與合擊
  • 運動與都市
    • 1. 房子不等於家 ── 臺灣職業運動與城市的距離
    • 2. 死侍與《小球會大明星》 ── 創造威爾斯小球會的灰姑娘童話
    • 3. 大明星之外的小球會 ── 走進被影集翻轉命運的雷克斯漢姆鎮
    • 4. 當職業運動前進「賭城」 ── 線上、線下齊步走
    • 5. 左派球會挺進德甲 ── 聖保利的反叛革命
    • 6. 臺北大巨蛋週年記 ── 仍待全民共同書寫的「棒球聖地」
  • 運動與全球化
    • 1. 你準備好為奧運犧牲了嗎?疫情照妖鏡下的國際體壇現實
    • 2. 從領先全球開打到棒球盛行國唯一停賽,中職復賽泡泡為何吹不起來?
    • 3. 東京奧運的冷酷異境 ── 只剩人造歡呼和病毒環繞的運動員
    • 4. 運動與俄的距離
    • 5. 當七成球員都在歐洲踢球,全球化下足球勞務流動如何顛覆世足賽
    • 6. 你該知道的「運動洗白」:從卡達世足後,梅西和C羅在沙烏地的續舞談起
    • 7. 經典賽,如何擺脫「棒球馬戲團」酸名?
    • 8. 體壇「富爸爸」啟示錄 ── 金錢能買到冠軍嗎?
    • 9. 當MLB季後賽日本觀眾數超越美國,全球化如何牽動東亞運動生態
  • 運動與性別
    • 1. 性、霸凌、運動員 ── 超越極限的磨鍊中,如何模糊了身體的「越界」
    • 2. 運動場的終極難題 ── 跨性別與性別發展差異運動員的參賽權與公平性
    • 3. 男生打球,女生加油?中職「啦啦隊之必要」的運動性別分工意涵
    • 4. 啦啦隊愈紅,運動本業恐愈虛 ── 臺灣職業運動走向內容農場化?
    • 5. 臺灣#MeToo運動燎原下,體壇「房間裡的大象」何時現形?
    • 6. 那些女孩超行的!不必代父出征、不必成為「男版明星」,把女性運動員的榮光歸女性
  • 運動與文化
    • 1. 美洲原住民卑微的轉型正義:北美職業運動的更名爭議
    • 2. 疫情、平權、新政下的超級盃
    • 3. 如果用越南語播中職?從加拿大冰球之夜七語版轉播,看運動多元文化行銷和社會責任
    • 4. 將近一世紀,轉播聲中此起彼落的棒球回憶
    • 5. 臺灣運動的一畝夢田在何方?鄉愁、懷舊與歷史感的闕如
    • 6. 穿越時空「在一起」,二手球衣,最高!
    • 7. 三十五歲是新的二十五歲?運動員的不朽與眷留
    • 8. 盛夏日本運動啟示錄:「日本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打中你嗎?
    • 9. 超越勝負的感動?還是勝負已不再重要? ── 從籃球假球案社群反應談起
    • 10. 運動歷史的和解與共生 ── 寫在AI跑車疾速狂奔時
    • 11. 臺灣「帕運」正名二十年,帕運不該只是我們的「勵志A片」
  • 運動員的多元宇宙
    • 1. 個人與群體衝突間,運動員的場外課題
    • 2. 彭帥、坎特與冬奧 ── 「逆中」風暴下的體壇啟示錄
    • 3. 冷戰—北京冬奧與兩岸夾縫下的臺灣運動員
    • 4. 運動制裁的正義與痛點:運動員需要扛起引戰國家的原罪嗎?
    • 5. 運動社會學家的社交距離 ── 守住運動批判者位置
    • 6. 憶阿標學長 ── 那年七三一罷賽事件的臺大碩士生裁判
    • 7. 社會運動與運動之間 ── 尋找「入世」的運動員
    • 8. 大谷翔平與凱特琳.克拉克 ── 賦予新時代意義的運動肖像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450
單本電子書
NT$ 31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