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本書融合了哲學、心理學和社會學的分析,諸多文句也充滿了洞見和積極意義,
無怪乎當代的哲學大師丹尼爾.丹尼特稱讚本書為「自我成長類書籍的原型」。
 
 
「他說自己寫的都是常識,但事實上卻是不凡的智慧。」——《觀察家報》

 
羅素以現代邏輯學的奠基者聞名於世,而他對現代人的文化、心理與思維困境,也有一番獨到而精準的分析,再加上他對於古典文學的掌握度,致使他在一九五○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殊榮,以表彰「他的作品多樣而富有意義,尤其是弘揚人道主義的理念與自由精神」。
 
本書分為兩大部分。首先羅素請讀者思索,進入二十世紀後,物質的生產與享受超越了數千年來的文明,但大多數人卻活得不快樂。因此他一一先列舉不幸福的原因,包括嫉妒、過度競爭與追求刺激、無謂的嫉妒與罪惡感,以及過於在意他人眼光。
 
在第二部分,羅素緊接著提出相對應的解方,包括培養廣泛的興趣、付出真心的愛、設定有建設性的工作目標、適度的努力與順其自然等。羅素強調,幸福是一種技能,必須不斷練習才能更為熟練。最重要的是,跳出自我沉溺的陷阱,在廣大的世界中投入熱情,才有機會踏上幸福之路。
 
本書金句:
 
「嫉妒:人們本應該從已有的事物中找到快樂,卻從別人擁有的東西中找到痛苦。」
「與古代人相比,現代人過得並不無聊,卻更害怕無聊。」
「有些學者喜歡集郵、有些喜歡看棒球,我喜歡走入大自然、收集河流。」
「與人為善,就是喜歡觀察他人、研究他的個性,並帶給對方快樂。」
「比起任何事情,被愛的感覺最能提升對生活的熱忱。」


作者簡介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
哲學家、數學家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與懷海德合著的《數學原理》是現代邏輯學的里程碑。羅素是人道主義者,並熱衷於公共事務,曾參加反戰與反核武活動被判監禁。除了專業的研究,他也致力於與大眾分享他睿智的人生哲理,另著有《西方哲學史》、《哲學問題》與《羅素回憶錄》。

譯者簡介

王徹之
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牛津大學文學博士,自2019年起,在中國獲得多項青年詩人獎座。


  • 書名頁
  • 前言
  • 第一部 不幸福的原因
  • 第一章 不快樂的源頭:自卑、自大和自戀
  • 第二章 治療文人的憂鬱:走入生活
  • 第三章 掏空人生的競爭哲學
  • 第四章 無聊與興奮
  • 第五章 疲勞:精神過勞的壞處
  • 第六章 嫉妒:通往快樂的巨大絆腳石
  • 第七章 無用又無益的罪惡感
  • 第八章 被害妄想:在乎你的人其實沒那麼多
  • 第九章 人言可畏
  • 第二部 幸福的原因
  • 第十章 幸福仍然可能實現嗎――我所認識的快樂人士
  • 第十一章 熱忱
  • 第十二章 愛
  • 第十三章 家庭與教養
  • 第十四章 工作
  • 第十五章 休閒活動
  • 第十六章 努力與順其自然
  • 第十七章 幸福的人:付出關愛與保持對世界的興趣
  • 譯後記
  • 附錄 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演說――什麼樣的欲望在政治上是重要的?
  • 作者簡介
  • 版權頁
紙本書 NT$ 350
單本電子書
NT$ 245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