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JPG
本書有DRM加密保護,需使用HyRead閱讀軟體開啟
  • 游觀、想像與走向山水之路:自然審美感受史的考察
  • 點閱:24
  • 作者: 蔡英俊 著
  • 出版社:政大出版社
  • 出版年:2018
  • ISBN:9789869630405
  • 格式:PDF,JPG
  • 頁數:384

近代以來,關於「山水詩」的研究,或多集中於探討其義界與起源,或解讀詩人與詩作在山水題材上的經營與構作,近而闡明其中所體現的特定表現手法與審美旨趣。我試圖追問的論題是:在六朝這個階段,當我們承認有一種詩歌的次類型叫做山水詩,並且是在晉、宋之際謝靈運的手中完成的,那麼,在謝靈運之前或者之後,有關山水的感受與認知又是以怎樣的方式呈現?究竟反映了哪些問題?本書處理的方式,即在於透過感受經驗的視角以追索山水景物所以成為觀照對象的歷史脈絡,兼及這種觀照方式所牽涉到的心智想像活動。這種勾勒方式,對於古典文學與文化傳統之所以走向山水的感受歷程,或可提供一個比較明確的陳述。

蔡英俊 Tsai, Ying-Chun

英國華威克大學比較文學理論博士,研究專長為中國文學批評與當代文學理論,現職為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 序論 人文山水:一個學術史的論題(第1頁)
  • 第一章 「自然」概念的發展及其意義的轉換(第21頁)
    • 一、前言(第21頁)
    • 二、「自然」:關鍵詞的概念(第23頁)
    • 三、語詞概念的「家族相似性」:自然、天下、天地、萬物(第31頁)
    • 四、「天地」、「萬物」與「自然」:互文概念的形成(第40頁)
    • 五、從「自然」到「山水」:「轉義」或「譬喻」的思維(第52頁)
    • 六、結語(第66頁)
  • 第二章 「自然」、「山水」與「風景」:概念的辨析與比較(第71頁)
    • 一、前言(第71頁)
    • 二、近代「格致之學」關於「自然」概念的引介(第72頁)
    • 三、海德格關於古希臘「自然」概念的闡釋(第81頁)
    • 四、文藝復興時代所發現的「自然」(第91頁)
    • 五、山水詩與風景畫(第100頁)
    • 六、結語(第113頁)
  • 第三章 走向山水之路:感受知覺對象的移轉與美學概念的形成(第119頁)
    • 一、前言(第119頁)
    • 二、走向山水之路:感受知覺與「美學」概念的形成(第123頁)
    • 三、空間想像與山水意識的變化(第143頁)
    • 四、「游觀」與「想像」(第156頁)
    • 五、結語(第171頁)
  • 第四章 中唐時期山水意識的轉變(上):窮山險水:柳宗元山水世界的隱喻(第175頁)
    • 一、前言(第175頁)
    • 二、窮山險水:柳宗元山水世界的隱喻(第179頁)
    • 三、柳宗元山水遊記的定向與定位(第199頁)
    • 四、結語(第210頁)
  • 第五章 中唐時期山水意識的轉變(下):洛陽風月:白居易與山水的園林化(第217頁)
    • 一、前言(第217頁)
    • 二、洛陽風月:白居易與山水的園林化(第221頁)
    • 三、關於「自然園林化」議題的商榷(第243頁)
    • 四、「文化景觀」:另一種風景的概念與歷史記憶(第252頁)
    • 五、結語(第258頁)
  • 第六章 古典山水詩的迴響:王士禛、龔自珍與魏源(第261頁)
    • 一、前言(第261頁)
    • 二、煙雨山水:王士禛與人文山水風尚的形成(第265頁)
    • 三、清代中葉世界圖像的建構(上):龔自珍與西北地域的認知(第293頁)
    • 四、清代中葉世界圖像的建構(下):魏源「看盡奇奇怪怪峰」(第318頁)
    • 五、結語(第337頁)
  • 結論 古典山水之後(第341頁)
  • 徵引文獻(第353頁)
  • 索引(第363頁)
紙本書 NT$ 480
單本電子書
NT$ 336

還沒安裝 HyRead 3 嗎?馬上免費安裝~
QR Code